“语体转换”在音乐广播节目中的运用――兼谈语体转换与朗诵的“跨界”合作

2018-02-21 21:20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4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语体主持人

徐 锦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语体转换”指同一语言内部不同的表达形式之间的转换,广播主持用语中的语体,多为生活化词汇,句式多为短句,结构简单,讲究用词发音上的和谐,关联词、同音词相对较少,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变性,需要根据内容的需求确定“语体”,而这个选择过程,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和播音、主持的能力有着很高要求,要做到正确的“语体转换”,就应对音乐节目中语言表达的特点有较深入的认识。

1 音乐广播节目的语体特点

音乐节目的语言与新闻、社教、服务、谈话等受众熟知的节目语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说话语体的多变性,这类语言的表达随着节目内容中音乐类型、节奏、节拍的走向、曲调的高低变化,在说话重音的表达、节奏、停连上都有一种不同于传统播音印象的特殊效果。虽然从播音的理论角度看,它的语势、用气方法,吐字状态也许并非规范,但人类的语言表达随着情感、语境的变化本应是灵动、鲜活的。这样的表达的“灵动”,实际上还是来自于播音主持过程中对语体表达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广播音乐节目是以推广和介绍各类音乐为内容,音乐是主体,与其间隔或同步进行的是具有推介性的有声语言,这种语言是主持人和播音员在对大量的音乐欣赏和理解、认识和把握中形成的,它具有因音乐节目类型的特点而呈现出的不同语言特征。在语言的用词、表达的节奏、重音、停连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口头语言的处理更加灵活、感性,不拘于形,尤其是借助话筒的技术传输,音乐节目主持人在直播的音乐节目中,很容易形成特别的说话风格,由此体现出音乐与语言融合的独特美感。

2 语体转换的多变性①

在文艺播音中,音乐节目是一个特殊类型,节目中涉及古典、现代、流行、摇滚、乡村、民歌、戏曲等多种音乐,由于音乐类型、风格、样式等的差异,使得此类节目的语言处理要服从音乐总体格调;因此,语言处理也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另外,作为人类情感形式的音乐,它的情感价值是文学或口头语言所无法比拟的,由此使得主持人的言语组织不能成为音乐图解式的替代物。

音乐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其他声音因素的组织构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目元素,真正好的音乐节目主持人是在对音乐全面了解后,根据所选音乐的风格特点来编辑曲目以及用符合其特点的词句来撰写稿件的,即言语的编辑是不能脱离音乐的。笔者在音乐电台担任过16年的主持人,做过很多不同的音乐节目,每次在节目准备过程中,稿件撰写都是一个很复杂、多变的过程,从用词的音乐性、重音的落脚点,句式的长与短,声音色彩的处理都是很有讲究的,必须配合着音乐来写。稿件文字撰写完成后,还要配合音乐试播多遍,从听觉上去感受,最终达到音乐与语言、声音尽可能完美的结合。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众。1996年,笔者作为音乐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曾独立编辑、撰写、播音、制作过一组名为《蝴蝶与梦想》的、关于环保的音乐节目。节目是这样开场的:

〔闹钟铃响——急促的脚步声——洗漱声——开关门声——城市交通街景嘈杂声:

混——

A.每天,都像是昨天的翻版,重复的动作,重复的内容,重复的路线,在城市里人工制作的一成不变的氛围中,习惯着生命在灰色的坚硬中流失。

有人说,习惯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死亡,至少,是在习惯中渐渐死去。我渴望着一种变化、一次新生,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城市噪音淡出,淡入音乐〕

混——

B.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毛毛虫因为长相丑陋,没人愿意和它交朋友,只有蜗牛把它请到家里作客,一觉醒来,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把蜗牛带到了天空,实现了它们儿时的梦想。

〔出歌曲《葬心》,混——

C.想到了蝴蝶,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美丽的蝴蝶穿梭在绿色的原野和五颜六色的花海中,似梦非梦,让每天忙碌在钢筋水泥中的我,感受到一束灿烂的辉煌,我体会到人们为什么会把对美,对爱的追求和寄托,赋予美丽的蝴蝶了。

〔歌曲《美丽的花蝴蝶》(张洪量)淡入—— 混——

(后面内容省略)

将歌剧、民歌、流行歌曲、纯音乐结合,设计了不同语境、心境的语言串联,结合音乐,在语体转换上做了相应处理,让整个节目呈现出一种艺术性和思考性融合一体的理想状态。节目中,所有的言语在表达中都是和音乐同步进行的,有些人可能会将音乐理解为是通常意义上的背景音乐。其实,笔者的初衷是将言语作为理解音乐的支持成分,在文字稿撰写时,是根据音乐的情绪、节奏特点来构思的,很多用词都是经过多次修改、替换。在播音语体的选择上,A段的背景是生活音效,在语言表达上是生活化的“独白”,需要自然、口语化、情绪化地呈现;B段是在充满梦幻色彩的音乐中讲一个童话故事,它在语体选择上是口语过渡到充满“诗化”的语言;C段从“诗化”表达快速过渡到自然的内心独白,在语言表情色彩上与A段有区别,色彩从暗淡变得明朗,最后一句关于“认识”的“我体会到人们为什么会把对美,对爱的追求和寄托,赋予美丽的蝴蝶了”,言语处理从理性变为感性,最后一句“美丽的蝴蝶”要播出“乐感”,为之后的音乐的淡入做好铺垫。

整个节目在播、录、合成之后,人声的出现,因为精炼的句子结构和用词的抑扬顿挫,加之适当的语体转换,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自然的美感。这个节目不但得到了听众喜爱,后来在广播节目评奖中因为其新意和恰当的言语处理而获得优胜。

3 音乐广播节目的语体转换与朗诵的“跨界”合作

从“写”到“播说”广播稿件,在一次次的“语体转换”的体验中,笔者认识到如果将其用朗诵的形式表现,其实也未尝不可。笔者曾经担任过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一次大型的广播征文活动《音乐与人生》的稿件和音乐编辑,参与了导演和舞台音响控制,选出的稿件基本上都是广播稿件,将其改为舞台朗诵稿,在“放大”了的空间中由播音员和一些演员用专业的朗诵技巧表现之后,声音内涵更为“美化”,但在表达的语体上,就很难把握,笔者认为,语言表达,依然要符合人们的听觉经验和生活逻辑——要有“对象感”;在发声的状态、语势的表达上的“夸张”要适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在语体的转换上,要以真实的、自我的“话”来体现。这一点,正是广播的优势,尤其是在追求自然的播音风格的今天,更显时代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在“语体转换”上,音乐节目中主持人灵活的语体转换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舞台的朗诵中,朗诵者也要学会将“小感觉”转换为“大感觉”,如作品《共有一心》中的开头几句:

红烛,是他悲悯、赤子、忧国之作,

七子之歌,是他呼唤国土回归之声。

这个段落看似在表达上并不复杂,但由于可以用不同的“语体”呈现,难度就加大了。这三句话的开头,分别是“一本书”“一首诗(也是一首歌名)”“一个人”,对三者的语体选择就会影响到后面句式的语体,“红烛”在表达时,若不考虑他是一本特别的“书”,应该有着书中自然、深沉的味道,而单纯的突出“红”的重音,念得很抒情,就会播成真正的闪着火苗的红蜡烛;《七子之歌》也是有书名号的,在表达时,可以理解为是诗名或是澳门回归时传唱至今的歌曲,可以更“诗化”。因此,在二者表达的引领下,“是他悲悯、赤子、忧国之作”是介于口语和诗歌体之间的表达状态,“悲悯”“赤子”接近口语表达中的“强调”语势,重音的处理是并列式的,“忧国”用递进式,在“国”字处理时,语势上扬,过渡到“之作”是回到先前播《红烛》时的偏口语的状态,尽量的放平语势。这样的处理,是来源于自然的“说话”语体的表达基础上的感情强化,这样的“强化”,感情是重点,声音是随之而自然“放大”的,而口语中的自然停顿也运用到表达中,这种语体转换,在实践中更具魅力,也更符合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聆听”与“思考”的方式。不会“停顿”,不懂节奏变化的朗诵,很难让人“消化”语句,更不会有时间感受作品的内容,最终,只有“声音”了。

综上所述,抛开朗诵和音乐广播节目播音的声音表现形式不同的“无共性观念”,从“朗诵”的角度看,它会让朗诵者更多的注重内容与语体的配合,声音在真情实感的带动中更加自然,还能在音乐中灵动、个性地自由“行走”,而对音乐节目来说,朗诵能力的提高又会让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达锦上添花,使气息的运用、吐字清晰度、说话的韵味、声音的感染力会有很大进步,对于音乐节目的播音也有一定的意义。

注释:

①所谓语体(a register of language),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实际生活运用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百度词条:http://baike.baidu.com/item/%E8%AF%AD%E4%BD%93?fr=aladdin#1.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语体主持人
主持人语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创新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音乐节目的传播策略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浅谈融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内容转型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路径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