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18-02-21 16:11张玉华
现代金融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体经营战略

□ 张玉华

一、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世界消除贫困、实现平衡增长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由总量不足转变为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并且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进行研究,并连续下发中央一号文件进行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服务情况来看,虽然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服务力度,但与城市经营主体所享受到的金融服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情况来看,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东部地区只有30%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单一经营农户仅有20%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其次,从农业经营主体办理结算业务情况来看,能掌握使用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等现代金融结算方式的经营主体仅为50%,而城市经营主体使用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的经营主体已达到90%以上。第三,从农业经营主体办理存款及理财业务情况来看,当前农业经营主体仍习惯于到银行物理网点通过开户办理存款手续,对利率变化不敏感,对理财的概念不清晰,与城市经营主体的存款理财化倾向存在较大反差。当前,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加大了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控制程度。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洪涝、干旱、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农业生产减收甚至绝收。金融在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评估,通常是以正常年景的农业生产情况作为参照而确定的,一旦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受到损失,农民收入将快速下降,无法正常归还贷款本息;同时,也会造成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形成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由此可见,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加大了涉农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风险防控难度。

(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分散性和多样性,增加了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难度和成本控制难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一大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迈出了可喜步伐。但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分散的单一农户经营仍然占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的小规模状况仍然十分突出,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农户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对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难度。同时,农户之间的家庭条件、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对金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机构的业务和产品无法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上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加大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

(三)农民年龄偏大与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并存的状况,构成了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许多农民正逐渐转化为城市居民。由于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加上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较低,同时农业经营效益很不稳定,不少年轻一代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农村、逃离农业。加上农民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等接受能力差,特别是在目前进入信息化时代,对互联网等新技术掌握不够,对农业新技术运用不好,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而构成了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

二、对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助农力度,为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载体。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目前,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顺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保持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变的前提下,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放活农民土地经营权,允许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增加土地经营收益。二是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森林、山岭等农村集体资产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积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使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应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障集体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引导农村集体资产规范流转,发挥集体资产的最大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三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通过有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通过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四是进一步加大惠农助农力度。强化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做法。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惠农助农措施,使农业生产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但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业仍是现代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应根据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措施。首先,加大对农村公路、水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在对农村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普遍支持的同时,对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农业生产者给予专项补贴。再次,建立农业生产灾害损失救助制度。整合财政补助、社会援助、个人资助渠道,建立稳定的农业生产灾害救助制度,减轻农业生产因受灾而受损失的程度,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二)深化金融改革,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品体系。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为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契机。但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存在与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适合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服务的当务之急。一是完善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分工合理的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体系。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国家确定的、以公益性为主的重大政策性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骨干作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项目、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域产业集群等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在兼顾金融支持项目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注重金融支持项目的安全性、效益性;农村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发挥对地方经济情况熟悉、内部机制灵活的特点,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与大型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尝试加大农村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外资银行进入乡村振兴项目领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开辟新的筹资渠道。二是加大农村金融“互联网+”实施力度。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适合一般农户生产经营的金融产品,使农民通过线上操作,完成贷款的申请、审批、用信等各个环节的手续,迅速快捷地获得所需资金。三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从开户、结算到融资的全过程服务。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特别是信贷需求非常强劲,但缺乏抵押担保物品的问题普遍存在,贷款担保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及农房所有权抵押,盘活农村沉睡的资产,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难问题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四是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步伐。针对单一农户收入较低的实际状况,推出面向单一农户的小额、低息、无担保的信贷产品,使收入较低的农民也能享受到适当的金融服务。

(三)推广农业科技,培育新型农民,弥补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热爱农业、有技术、有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一是完善农村人才回流农村、留在农村的体制机制。分析农村人才跳出“农门”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低、农业抗风险能力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因此,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引导农村人才回流农村、留在农村十分必要。首先,实行土地有序流转,增加农民土地收益。通过转移土地经营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解决单一农户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完善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其次,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使农民和公民享有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宽带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加快新型农民培养步伐。抓好农民职业学校建设,开设农业急需专业,着力培养新一代农民。引导农村青年投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施展才华。加快农村网络学院建设,使农民通过在线学习快速及时地获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是提高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做好病虫害防治,推广节水施肥新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从而提高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使用效益。

三、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注意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金融在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抓紧制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进行指导。从国家层面来说,应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要求,制订全国性的乡村振兴战略纲要,为地方制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指导;从省、市、区等各级地方机构来看,应在全国性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制订区域性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使乡村振兴战略有步骤、有措施地推进,避免出现因规划不到位而出现的系统性、颠覆性错误。

(二)遵循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信贷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也不同于慈善机构的救济资金,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动的规律。因此,在做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无论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还是对单一农户的支持,都要做好贷前调查,了解承贷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承受能力,以增强承贷主体造血功能为目标,支持承贷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和水平。如果盲目支持,不仅会造成信贷资金的沉淀,而且还会给承贷主体背上沉重的负担。

(三)与财政扶持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支持力度,一批重大民生项目相继启动,资金需求十分强劲。财政资金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还会带动社会资金的积极跟进,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同时,财政支持往往会借助行政组织的力量,在项目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在对象的把握上更具精准性。因此,金融在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以财政支持为导向,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在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1+1>2的效果。

(四)注重做好金融风险防控。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稳定器作用。一旦出现金融风险,不仅影响金融体系稳定,还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金融在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必须将风险防控放在突出位置,遵循信贷资金运行的特殊规律,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保证信贷资金的循环和收回,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在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血液”作用。

猜你喜欢
主体经营战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战略
战略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