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孝源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下行压力,不仅受到周期性波动的冲击,还受到结构性问题的影响,这些问题导致总需求刺激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严重阻碍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民营企业作为改革的产物,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85% 以上,对 GDP 以及就业的贡献率都已经远远过半。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成本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政府颁布的多项鼓励民企发展的政策给民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特别是所制定“两去一降一补”管理措施改善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但是机遇从来都伴随着挑战,民营企业能否应对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不仅关系着民营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还影响着供给侧改革措施实施的最终效果。
不可否认的是,供给侧改革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供给侧管理是长期性的,相对于需求侧管理来说,它更多地考虑经济如何实现长期的发展,这不仅意味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还要推进体制的改革。一方面,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高效运转的宏观经济环境; 另一方面,给民营企业带来制度供给,正是因为三十多年的体制改革,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强势崛起,制度供给将给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一)增加民营企业发展机遇和渠道。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过渡而来,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现象以及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行业壁垒依然很多,为此政府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减少多项行政审批,降低了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调动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混合所有制,也是民营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发展混合所有制能够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也有助于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对资源的公平利用。一是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能够扩宽其发展空间,将资源转移到长期以来被国企垄断的领域,以增强自身生命力。二是民营企业拥有灵活及富有创新力的优势,但是民营企业资金薄弱,难以获得先进技术或者高技术人才,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使民营企业借助国有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体系加快创新,促进自身转型升级( 程承坪,焦方辉,2015)。三是在混合所有制中,由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同承担风险,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得以提升,可以涉足风险比较大的行业。
(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社会资源。我国正处于去产能的关键时期,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既可以抓住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机遇获取社会资源,又可以积极增加有效供给,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例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化解过剩产能就意味着有大量工人失业,民营企业可以吸收从国企释放的优秀人才资源。一方面,长期在国有企业中工作使得部分人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相对于平时招纳新劳动力来说,不仅减少了对员工教育的投入,还提高了企业人才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民营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变和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经验,促进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此外,我国的消费品和服务业市场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作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中坚力量,有效供给的不足恰恰为民营企业品牌创新带来了动力,民营企业通过加大创新力度,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提供有效供给,就能快速抢占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多渠道发力扩宽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劳动力成本过高,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融资成本高、交易成本高、社保费率高等问题,挤占了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些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使企业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进行创新活动,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影响民营企业利润的因素既涉及宏观因素又涉及微观层面,传统上依靠需求端措施去降低成本的方法又不能起到明显作用,所以从供给侧层面上去扩宽民营企业利润的方式已迫在眉睫。首先,从理论上来说供给侧管理的重要举措就是减税。我国目前正在加快进行税制改革,同时政府已经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减税措施,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收效颇大,极大地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负。我国的税制改革将朝着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的目标迈进,由于减税具有长期效应,将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其次,导致劳动力成本过高的因素虽多,解决的关键还在于制度的转变。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则能促使人口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 另一方面,“二胎”政策的放开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将为市场提供更多劳动力,但短期内不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大的影响。最后,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缓解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由于经济形势严峻,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大的困境,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金融体制的改革从多个方向助力民营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在体制改革中得以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新渠道,进而缓解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民营企业创新升级。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为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事实上只有增强整体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全面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供给侧改革主要从两方面为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优化外部环境:一是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打造制度环境。一方面,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预, 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造活动; 另一方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并制定和落实技术奖励、税收减免措施来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自由贸易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在金融、贸易、投资、科创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制度供给( 腾泰,范必等,2016) ,打造了一个更加宽松、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市场环境,也充分印证了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活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力。二是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图书馆、科技园等传统基础设施对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互联网 +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目的是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提高各行业创新能力,同时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尽管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在当今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大多数传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生死存亡。这些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本文对其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一)管理体系落后。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落后。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待人才的观念不正确,没有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内部培训很少,员工之间隔阂比较严重,员工满意度不高,这将会影响其效率。二是财务管理体系落后。在当今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大多数民营企业依旧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模式管理企业资金,对风险管理没有长远的目标。三是经营管理体系落后。许多企业依旧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以家庭为核心的管理分配方式,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化决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常以伦理规范代替行业规范。
(二)缺乏企业文化,观念传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运转和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的重要源泉。许多民营企业不注意企业形象,缺乏自律性,也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文化建设,观念十分传统,不愿进行主动革新,注重眼前利益。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忽略自身的文化培养,只是注重于企业表面的包装,缺乏长远的考虑。
(三)盲目扩张,市场定位不精准,营销体系不健全。缺乏整体化结构化的战略指导,市场定位模糊,不能及时发现高端需求,盲目产出。市场营销观念落后,不重视选择目标市场,不重视产品的市场定位,促销方式运用存在偏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促销方式普遍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正确地确定广告诉求点;不能很好地选择和运用营销推广的工具;未调查和纠正推销人员的观念;没有有效使用公共传播手段进行关系营销。
(四)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信誉不高;不注重产品质量,缺乏服务意识。民营企业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没有明确的方向,从而导致企业在定位方面目标不明确、战略不清晰,广泛地存在着随波逐流、盲目发展等经营管理现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自于对自身品牌的建设,品牌的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存在高度正相关的趋势。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存在很多误区,这将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首先,缺乏对品牌建设的全面认知。许多民营企业将自身的品牌建设误解为是创造名牌,因此在品牌建设方面一味地使用广告效应来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他们认为只要企业的产品有了知名度,自身的品牌便会自然产生。有的甚至进行盲目的品牌攀比,用尽手段地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而不去想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这与品牌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严重相违背的。还有的企业在努力“创名牌”的同时,却不进行高质量产品的创新与研发,导致所谓的“创名牌”只是空有其表,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自然不会太长。
“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看清经济发展趋势,主动去适应市场新要求,把握好时代发展的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机会、迎接新挑战,实现稳健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创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态度创新。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对员工上下级关系的看法。将员工看成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动态合伙人。鼓励企业内部创业,员工在价值链上进行相关创业,对外部创业进行战略投资。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创新,将消费者从传统的一次性顾客的划分,转变为永久性用户划分。让用户能够不断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放在首位,由顾客能在企业买到什么转向我们能够为用户解决什么上去,从而增加用户满意度及用户粘性。
(二)组织结构创新。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传统金字塔型的科层制组织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这种传统的组织形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民营企业应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将传统的组织形式向网络化的平台型组织形式转变。打破层级间的枷锁,让员工与用户自己来决定产品的价值,管理人员发挥的是激励的作用,考核的权力给用户。
(三)“互联网+”创新。“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需要以“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并进行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战略调整。创新是企业构筑竞争力、获取可持续超额利润的源泉所在。“互联网+”是一种创新经济,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应将自身的特色与“互联网+”有机地结合起来,汲取互联网协作共享精神,打造互联网虚实互联互通的理念,实现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线上与线下的交融发展。“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树立开放性思维,重心放到外部。究其原因,采用更多的资源来自外部,实现更低的成本来自外部,获取更高的利润来自外部。因此,整合是需要企业发挥开创精神协同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思想资源、富余资本资源和高效业务资源,构筑众智思想、众筹资本、众包业务的世界价值网络。
(四)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在当今越来越重要,国际上许多发展成功的优秀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自己企业的战略高度,企业文化的培养是企业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企业领导者精神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实现。要把握两点:一是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立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创新机制主要有企业文化的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传播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五)服务创新。传统意义上,服务,很大程度是关注产品的售后服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服务应该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应该是全程式的服务。从设计开始到最后的销售,用户都能参与进来,是体验性的,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在任何时期都能够与用户有良好的交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六)创新联盟。积极参加或者组织创新联盟,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创新合作,努力建立校企、院企的合作平台,努力达到竞合战略。“互联网+”提供了无边界存在的可能性,企业需要进行跨界合作。跨界是通过虚拟手段整合跨越传统的产业边界。资源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源动力。“互联网+”提供了资源整合和利用资源的聚合平台,通过综合性、创造性信息处理过程,促进产品设计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借助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外力来汇集众智,全面改造传统工业,互联网的“脱媒”促成供需双方在没有渠道的帮助下进行互动与交易,重构了价值创造的逻辑,促进了商业资源的有效协调。
(七)营销体系与销售渠道创新。对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区分有效供给和无效供给,有选择性地投放市场。一是采用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用正确的市场导向观念来指导营销行为,并树立正确的社会导向观念。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面对市场细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正确了解每一步骤的具体要求,同时按照具体的要求完成相对应的工作任务。三是适当地采取避强定位策略。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其目标市场上会面临不同的竞争对手,这些对手不仅有小企业还存在大企业。当存在这种情况时,作为弱势的企业应当采取避强定位的策略,避免直接与强大的竞争对手竞技,将目标锁定为规模相当的企业。四是正确运用促销方式。正确定位广告的诉求点;灵活运用营销推广工具;树立正确的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主要包括产品导向观念、技巧导向观念、顾客导向观念三种;正确运用良好的公关传播手段,使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加强需求侧与供给侧宏观调控的协调应用,民营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政府作为供给侧改革措施的制定者,要致力于减少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积极落实供给侧调控政策,大力引导和帮助企业解决自身内部问题,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实现向高端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此外,民营企业要注意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善于利用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积极因素,借助外力克服自身不足,致力管理水平、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目标。
[1]白雪.激发大连民营经济活力的障碍及对策分析——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27):24-25.
[2]李亚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下信贷集中风险演化特征和监管对策[D].安徽财经大学,2017.
[3]李梦林.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郑朝霞. 新常态下东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7.
[5]范丹丹.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部地区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6]杨虹,刘素斌,左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以大连为例[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52-58.
[7]周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探析——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7(02):124-125.
[8]蒋和胜,王蔷,谢永乐,袁悦,袁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06):81-85.
[9]张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创新模式探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8):35-36+38.
[10]姜露. 沈阳市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