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 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新战略,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金融业服务“三农”指明了方向。基层农行作为农村金融的“国家队”“主力军”和“先锋队”,应牢记服务“三农”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职责和担当。
(一)职责定位要求农行必须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符合中央要求、人民意愿和“三农”未来发展方向,是农业银行贯彻国有资本意志、履行国有大行担当、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其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县域机构收缩,农商行、邮储行等一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的情况下,作为县域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基层农行必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带着爱心,怀着真情,防止和克服感情冷农、营销远农、网点离农、客户弃农的问题和倾向,自觉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
(二)“蓝海市场”吸引农行必须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否认,“三农”属弱势产业、高风险区域,与农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有相悖之处,但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传统意义上一家一户、自产自用的“小三农”、“老三农”,将会或已经转变成贯通城乡市场、连接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大三农”和“新三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加速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将持续提高,“三农”将进入绿色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需求,新型农民群体的金融意识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金融价值也日益提升。可以说,基层农业银行的“蓝海”正在于此。因此,应以宏观和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三农”领域和县域市场蕴含的商机,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责任双赢。
(三)比较优势昭示农行必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上有传统的、独特的比较优势。党和国家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的功能定位,赋予了农行政策优势;农行扎根农村几十年,有服务“三农”传统经验,具有专业优势;农行网点覆盖城乡、业务联动发展、产品范围广泛、服务功能齐全,具有网点、产品、渠道、网络优势;农行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品牌优势;农行与涉农客户形成了长期、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客户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为农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牢固的形象地位。
基层农行应紧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面对接上级行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坚持服务“三农”、做强县域经营定位,坚持因时、因地、因户制宜,找准抓手,创造特色,在兼顾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加快县域领军银行建设,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具体到连云港分行,应紧跟连云港市委“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重大部署,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扶助农民持续增收为己任,力助连云港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主要目标:县域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争创县域领军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全面推进,快速提升县域客户服务满意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镇网点资产业务实现恢复性增长,县域支行服务当地实体经济、主流客户的引领示范作用显著增强。
(一)在“产业兴旺”方面,发力支持适应“三农”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支持“四类农业”。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品牌农业。每个县域支行至少营销一个本地最有优势的主导特色产业。重点支持东海西北部设施园艺、灌云中西部设施蔬菜等6大高效设施农业集聚区建设,全力促进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重点营销东海县新好农牧有限公司高效生态农牧示范园、灌南牧原农牧生态产业园等。重点跟进品牌农业。对全市获证的300个主体“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各类企业和农户排队梳理,主动对接“连天下”这一连云港精品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助力东海优质大米、赣榆花生为代表的粮油品牌,以灌云芦蒿、赣榆沙河蔬菜为代表的蔬菜品牌,以海州湾梭子蟹、连云港紫菜为代表的水产品品牌,以谢湖大樱桃、黄川草莓等为代表的林果类品牌,以花果山风鹅、东海老淮猪为代表的畜禽品牌建设。重点支持综合实力较强的东辛、岗埠农场和涉粮骨干企业发展,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经营。二是支持海洋经济发展。依托连云港海洋空间集聚优势,大力发展蓝色金融。落实“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强化县域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灌河港区集疏运设施完善升级,构造大交通格局。稳妥推动“富渔贷”等产品,做好“赣榆沿海养殖”“海洋捕捞项目”,推动海洋渔业深化发展,以及其它海水、淡水养殖和造船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支持三产融合发展。创新用新,重点拓展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推行订单农业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支持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同步跟进“创客小镇”“农业互联网特色小镇”等新模式建设。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抓手,支持订单农业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四是支持县域工业转型升级。以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为重点,全力争抢具有龙头地位的优势客户,强化对县域主流经济、主流产业、主流客户的支持引导力度;大力拓展“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县域的落地企业和落地项目;着力支持成长性良好的科技型、创新型和配套服务型小微企业集聚发展,择优支持传统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重点营销江苏汇九齿轮有限公司、连云港连发机械有限公司等。
(二)在“生态宜居”方面,发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一是支持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国家234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经济发达县域为重点,着力支持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择优支持商业化运作、现金流充足的垃圾发电、污水处理、节水净水等民生工程,积极探索对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重点项目的金融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转移人口的承载作用。重点营销东海县“水晶公园”,灌云、灌南等县棚改项目等。二是支持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综合运用PPP、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发当地资源,进而培育乡村旅游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进而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深层次发展。支持农村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升村容村貌、农村水利改造、水土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营销灌云恒源水务、创联新城污水处理、光大环保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年处理10万吨废旧汽车机油滤清器等项目。重点跟进灌云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三是支持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环境建设。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重点关注东海县水晶小镇、赣榆宋庄丝路小镇、灌云镜花缘主题小镇、灌南汤沟酒文化特色小镇等11个重点特色小镇建设;跟踪营销桃林汽车循环经济小镇、灌云县衣趣小镇等7个市级产业特色小镇建设,黑林蓝莓小镇、双店切花电商小镇等8个省“百家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对接乡村旅游“百镇千村”提质升级行动,跟进连云港浦南镇等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和连云黄窝村等“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云台街道后关村、灌云县伊山镇川星村等6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赣榆沙河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及灌云县伊甸园、临洪湿地公园等建设项目。
(三)在“生活富裕”方面,发力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和民生金融。一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大力支持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重大扶贫工程,建档立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支持贫困户脱贫。对符合信贷条件且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撬动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针对连云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状况,大力支持乡村能人兴业、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助力地方党政实施“回家工程”,发展“归雁经济”。灌云、灌南两个省定贫困县每年贷款确保高于全行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精准扶贫贷款总量、增量保持四大行领先。二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建立“白名单”制度,明确支持重点,加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三是支持农户致富。推动小农户从分散生产转向有组织有规模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服务小农户的各类专业化市场化组织建设,推动形成生产组织、设施配套、产品营销三个体系。加大农业产业链农户贷款、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投放力度。发展农民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支持返乡农民创业、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创新,并通过银行电商+的模式,针对本土名优特色农产品,发展农村电商业务,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提供快捷、优质服务。四是拓展消费信贷和民生金融业务。依据总行《农村新民居农民购建房贷款管理办法》,积极与市县政府沟通合作,创新具有代偿保障能力的担保方式,加大对农户建房、购房的支持力度。同时,大力拓展农民汽车消费和生活消费信贷业务,切实做好农户和农业转移人口金融服务工作,提升农村地区民生金融服务水平。
(四)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方面,发力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推进政府增信体系建设。力促政府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建立多种形式的涉农风险补偿基金、担保机构、保险等政府增信机制。在依法合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产品的同时,大力推广“政府增信+银政共管”模式,有效破解“三农”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难题,大幅提升农村地区的申贷获得率和信贷覆盖率。二是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依靠村两委、村级联络员等力量,积极参与和推动各地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与政府共同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大力宣扬信用,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三是推进“惠农通”工程转型升级。加快“惠农通”工程互联网化升级改造,将“惠农通”服务点打造成集支付结算、便农缴费、惠农理财、电子商务、培训教育等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驿站。
(一)助农服务力争遍“点”开花。一是做好“一镇一规划”。立足乡镇经济金融禀赋,市分行负责、县支行具体执行,梳理辖内乡镇网点,制定“一镇一规划”,落实发展目标和要求。二是加快重点乡镇网点布局。将县城低效网点迁到空白乡镇,对东海房山、灌云燕尾港等人口5万人以上的乡镇实施覆盖。同时,加强乡村网点“智能化”改造,加快营销协作机、多媒体终端等智能设备布设,实现客户自主办理个人业务、互联网预填单、近场支付等功能。三是发展资产业务。加强县域支行与网点专营团队建设,支行充实专职小微企业经营团队;有资产业务的乡镇网点加强专职客户经理配备或增配,提升支持“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下的小微信贷客户、“四类农业”等资产和负债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实施好差异化服务定位,确保“三农”每个重点领域、每个项目都有支持政策、都有产品对接;根据实际合理扩大对县域支行的信贷授权,优化审贷程序,缩短贷款发放流程。
(二)互联网金融力争全“面”覆盖。用好互联网“一号工程”。一是重点推进“惠农e贷”。按照“一县一快贷”要求,以产业地位突出、财务管理规范、产业链话语权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拓展“数据网贷”业务。二是重点推进“惠农e付”。重点推广“e收款”,通过“布码”和“绑卡”,抢占农村扫码支付收单市场。推动“三微”平台和“智慧系列”场景建设,提升场景获客和活客能力。推进惠农通工程互联网化升级。三是重点推进“惠农e商”。梳理并营销全市2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业市场,力争“惠农e商”总户数突破5000户。
(三)服务瓶颈力争尽“早”突破。一是力争上级行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如在支持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时,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府债务问题;部分县域企业只有小产权房而无其他抵押物,对这些项目和客户,需争取上级行和监管部门提供指导性意见。二是力促涉农主体风险共担及补偿机制。引入农户、企业、财政、担保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保模式,实施“集中担保,分散使用”“限额担保,周转使用”等灵活有效的担保模式,降低涉农企业担保费率或者通过设立财政担保基金以减少或取消担保费。三是助推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助推金融机构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产权等抵押贷款业务。四是助力确权登记、资产评估、交易流转。配合政府部门设立和完善农民房屋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调查确权登记颁证、农村资产评估体系,成立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服务中心,做好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制定、价值评估、抵押物处置机制等配套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作为衡量市县行党建工作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力倡“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抓敢干、善谋善干”精神,增强干部员工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推动县域网点,尤其乡镇网点的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提升领导力,把领导班子锻造成服务“三农”的指挥中枢。围绕提升战斗力,把党员队伍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抓手,与地方党政,包括村级组织建立合作沟通机制。
(二)强化队伍建设。要善于发现人才,合理配置人才,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层去实践,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应深入实施县域青年英才工程,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应经常组织员工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学习领会支农、惠农政策,组织参加农业培训,切实掌握农业新科技、新技能。知农知金融,促农促发展,努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两爱”的专业人才。推选乡村威望高、人品好、热心于服务“三农”并与农行有良好关系的村干部,作为农行服务“三农”高级顾问,力保服务覆盖50%以上行政村,人数达到160人以上,并为其配套激励机制,用好贷款利率优惠、结算费率优惠、表彰奖励、宣传报道等政策。
(三)强化金融宣传。基层行必须重拾农行“走村串户、四千四万”的传统法宝,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如在元旦春节前后、春耕秋收季节、传统节假日等特定时段,针对务工返乡人员、种养殖大户、乡办企业员工等不同客户群体的特定需求,采用积分回馈、小喇叭、大篷车、宣传横幅等通俗易懂、简洁有效的方式开展宣传;以实体营业网点为基地,通过网点电视、跑马屏、展架、海报及折页等方式加大日常宣传工作力度。持续开展送知识下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全面宣传报道。借助微博、微信、自助设备等渠道,在县域地区广泛宣传。
(四)强化多方联动。一是加强内部联动,为“三农”客户提供一篮子综合金融服务。二是加强银政合作。分支行“一把手”切实担当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动对接各级政府和涉农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党政乡村振兴战略决策过程,及时获取政策动态。常态化开展“进镇入村”活动,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结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座谈、联谊、宣传、营销活动,与农村客户建立感情,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同业合作。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在代理业务、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等方面的合作。加大与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等金融同业合作力度,综合运用多元化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五)强化考核评估。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省分行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二级分行班子考核办法及“四好”领导班子评比办法,充分发挥绩效引导作用。乡镇网点人员按项目、按业务品种分工包片无网点乡镇,做到每个重点乡镇有包片、有营销、有落实、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