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云燕
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以来,乌镇镇域民宿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专项调查显示,近年来乌镇镇域民宿发展规模显著扩大,发展模式灵活多样,民宿档次显著提升,但发展中也出现了入住人数减少、热点不足、发展瓶颈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大政府引导、挖掘旅游项目、创造热点、拓宽思路加强宣传等建议。
民宿发展是发展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富民的重要途径。乌镇拥有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等优势,以乌镇为核心的“一业一网”高质量发展路径更是为民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乌镇冉冉升起的民宿产业点燃了乡村振兴的“薪火”。
为摸清乌镇民宿基本情况,了解其经营环境并探索民宿经济总量,近期嘉兴市统计局、嘉兴新经济统计研究中心联合桐乡市统计局、乌镇镇统计中心在乌镇镇域范围首次开展民宿专项调查。当前乌镇镇拥有民宿经营户560家,按单位性质分,企业5家,个体户555家(其中有证196家);按营业状态分,正常经营户有555家,4家筹建,1家停业。现对正常营业的555家民宿的有关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民宿专项调查区域为民宿较为集中的虹桥村、东苑社区等三个村和三个社区。单位数量分布如下:虹桥村286户、分水墩村24户、浮澜桥村85户、银杏社区41户、南宫社区34户、东苑社区85户。
调查采取了全面摸底调查和抽样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第一阶段摸底调查,摸清客房数、床位数、从业人员人数、房间价格、租金以及民宿的投资等基本情况;第二阶段抽样访谈,了解民宿经营情况、发展问题,并询问2个调查日(周末与非周末各一天)房价及入住情况。
乌镇民宿发展,经历了传统民宿、特色民宿和乡村宜居民宿三个阶段。第一代以环河路民宿为代表,由当地农民利用闲置房间进行简单装修,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进行了整体立面改造,以提供纯住宿服务为主。第二代以慈云路民宿为代表,随着乌镇旅游品牌价值的提升,吸引了一批外来民间资本,实现了民宿专业化运营,凸显个性化,以提供住宿、小餐饮服务为主。第三代以乡村宜居民宿为代表。这批民宿投入大,突出宜居、宜乐主题,适度增添了娱乐设施和会务场所。总体来说,乌镇民宿发展与乌镇旅游发展同步兴旺,获得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这张金名片后,乌镇民宿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1.供给情况——发展规模显著扩大,地域分布相对集中。近年来,乌镇民宿数量显著增加,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6月,镇区正常营业的民宿经营户有555家,客房数5500个,床位数7786个。(1)从时间上看,互联网大会红利效应明显 。2013年底之前开业的仅76家,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成功举办以来,乌镇民宿呈现井喷式发展。2014年度新开业民宿80家,同比增长150%。2016年度新开业民宿出现峰值,达到141家。2014-2016年,新开业民宿年均增长32.8%。2017年底,正常营业的民宿经营户户数已增至511家,与2013年数据相比,民宿总量增加了572.4%,客房数增加了591.8%,床位数增加了589.4%(图1)。(2)从地域来看,西栅景区周边民宿较为集中。西栅夜景被称作江浙沪最美夜景,毗邻西栅景区的虹桥村发展民宿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村民宿经营户占全部摸底民宿的比重为51.5%,比三个社区相加还多126家。
2.需求情况——游客人数逐年递增,大众消费为主流。(1)游客人数逐年递增,住宿需求适度分流。乌镇旅游发展持续繁荣,2014-2016年,游客人数每年以10.1%速度增长,2017年全域旅游建设不断深入,景区全年接待游客868.2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数据来自2017年乌镇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民宿的公安旅客登记入住人数为130.82万人,占全部住宿业公安登记入住人数的比重为51.4%(数据来自公安部门),民宿作为住宿需求的一种新选择,已然成为乌镇住宿接待业的重要担当,在缓解游客住宿难压力这一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2)民宿房价梯度分布,大众消费仍为主流。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标间房价150-200元每晩的民宿比重最大,约占总体的40%,其后是100-150元(25.8%)、200-300元(21.1%)、300-400元(8.1%)、400-500元(2.3%)及500-1000元(2.3%),100元以下及1000元以上的(各仅0.2%)。从28家样本单位的访谈调查来看,非周末客房均价在232元,低于周末客房均价68元,周末上涨幅度均值为29.3%,总体消费在200-300元之间,以大众消费为主。
图1 民宿开业年份与数量变化
1.自营模式——灵活性较高,闲置资源尽其用。利用自有住宅改建民宿的共有253户,占摸底户数的45.6%,平均每间客房的新建改造民宿费用为7.20万元。这种模式的优点:首先民宿主人对于民宿经营的房产具有绝对话语权,对于民宿开发、经营管理拥有相对自由的处置,灵活性较高;其次农民将闲置农宅拿出来与旅客共享,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其缺点:首先旅游政策、旅游环境、经济环境对其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次是规模一般较小(平均客房数为8.1个),难形成品牌。
2.租赁模式——数量占主导,品牌效应易形成。乌镇民宿租赁经营居多,调查显示,租赁私房改造、租赁旧厂房仓库等改造、租赁公房改造以及租赁民宿经营的共有291户,占比52.4%,平均每间客房的新建改造民宿费用为9.18万元。这种模式的优点在其规模一般较大(平均客房数为11.4个),易形成品牌效应。其缺点:首先房产所有权非民宿主人所有,当租赁期限到达时续约风险大;其次当经济效益不好时,其亏损大。
3.混合模式——数量相对少,百姓增收有促进。既有自营又有租赁的民宿有11户,一般是民宿业主因民宿经营良好而扩大民宿,这类模式在摸底调查中数量较少,但确实存在。其优点就在于它不仅能扩大民宿规模,同时能增加房东收入,因此受到当地人的欢迎。缺点与租赁模式相似,在经济效益差时,亏损风险较大。
乌镇与西塘古镇民宿发展各具特色,乌镇民宿总体上资金投入较大,有利于民宿集群式发展。与西塘比较来看,户均资金投入三组指标呈现两高一持平的特点,乌镇民宿资金投入整体高于西塘民宿。
1.购建费用适中,与西塘持平。摸底调查的555家民宿中,其中264家是通过购买或建造建筑物来开办民宿,购建费用为15418万元,其中用于民宿的费用为10984万元,户均购建民宿费用41.6万元(西塘41.8万元),与西塘基本持平。
2.租赁费用较高,比西塘高41.7%。摸底中有291家是以全部租赁模式开办民宿,年租金为4496万元,户均年租金费用为15.5万元(西塘仅10.9万元),乌镇租赁费用比西塘高出41.7%。
3.改造装修费用投入较大,比西塘高44.1%。摸底调查的555家民宿合计首次改造装修费用为45725万元,户均改造装修费用82.4万元(西塘57.2万元),比西塘高44.1%,该数据反映出乌镇民宿档次总体比西塘高。今年年初,乌镇九熹米葭入选浙江省首批金宿级民宿,墨意淌(意居舍)、那年晚村两家民宿入选省级银宿级民宿,此外,还有10家民宿获评2018“最美乌镇民宿”,这些民宿的成功是乌镇民宿走上品质路线的缩影。
1.总量贡献——总量贡献不容小觑,整体效益仍有待提升。据测算,2018年1-6月,乌镇 555家民宿共实现增加值 6927.25万元,相当于乌镇GDP的2.4%,服务业增加值的5.2%。但与西塘相比,民宿增加值总量尚有一定差距。上半年,乌镇民宿实现户均总收入38.67万元,高于西塘16.17万元;户均净收入(扣租赁改建费)9.56万元,低于西塘0.16万元,平均每个客房实现增加值1.26万元,低于西塘0.26万元,整体效益仍有待提升。
2.溢出效应——解决居民就业,有效促进百姓增收。乌镇民宿产业的发展,切实拓宽了增收渠道。一是充分促进就业。摸底调查555户民宿经营户中从业人员共有1453人。访谈调查显示,2018年上半年,28家民宿全部从业人员101人,其中雇请员工50人,户均雇工1.8人;共支付员工工资108.7万元,上半年人均工资2.2万元。在充分带动家庭劳动力的基础上,还为当地居民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二是盘活闲置房产促进农民增收。以乌镇那年晚村为例,民宿业主向当地房东租用了40年房龄的老旧房屋,年租金约10万/幢,与原先租给外来务工人员相比(年租金约2万/幢),房东的租金收入增加了4倍,民宿业在促进百姓增收方面卓有成效。
3.互联网效应——一业一网高度融合,网络订房占比高。访谈调查显示,28家访谈民宿中有互联网平台订房的经营户已经达到100%,其中13家网络交易平台营业额占全部营业额比重高于90%,8家网络交易平台营业额占比60%-90%。通过数据分析,七成以上民宿网络订房营业额已超过60%,民宿产业作为旅游业的延伸,与互联网融合较高。从业主年龄来看,年龄在40岁以下业主触网意识较高,网络交易平台营业额占比都在60%以上。
乌镇民宿产业链延伸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深层次旅游产品少,深度消费少。部分民宿业主反馈东栅和西栅景区仅一天就能游览完毕,过夜游客数量下降。在周边古镇同质竞争的影响下,乌镇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民宿公安登记住宿人数双双下降(今年上半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共计394.93万人次,同比下降8.2%;民宿公安登记入住人数为57.1万人,同比下降5.8%)。
一方面,民宿周边公共配套设施仍有待提升,停车场、指示牌、商业街、市场等有待完善。根据访谈调查,21.4%的民宿经营者表示路门牌指示不全,客人找店难。32.1%的民宿经营者希望增设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28.6%的民宿经营者希望增设统一标识。另一方面,要素资源有待整合。从重点民宿走访反馈来看,民宿经营者认为本地尚未提供游、购、娱一体化服务,希望增设商业街和小吃街。
一是特色项目较少,热点不足,导致民宿的游客吸引力下降。多数民宿业主认为当地节目单一,缺乏趣味性;部分民宿业主认为夜间活动匮乏;还有民宿业主提出热点不足,导致80、90后消费群体流失严重。二是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特点不突出。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及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其可供挖掘的文化內涵非常丰富。然而在民宿发展上,民宿经营者对于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挖掘深度不够,一批相似风格的民宿投放入市场,造成了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将其视为一般化而不再是特色的代表。
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法定节假日乌镇民宿入住率在99%以上,与西塘持平;周末民宿入住率74.3%,低于西塘民宿8.5个百分点;非周末民宿入住率为48.8%,比西塘民宿低1.8个百分点。从资源占用情况看,乌镇民宿户均客房数9.9间,户均床位14个,上半年户均接待游客1029人,从户均客房床位数及接待量来看,资源利用率不高,近几年民宿数量快速增长后,乌镇民宿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亟待民宿业优胜劣汰。
访谈中,年轻经营者普遍反映入住率下降,因此不得不利用小红书、携程、马蜂窝、百度等平台做推广,从而缓解客源流失压力,推广费用一般在3-6万/年。大部分年龄较大的民宿经营者敏感度不高,与推广营销几乎绝缘。有的民宿即使利用网络营销,但网页上也仅有短短的文字介绍,且千篇一律,并没有充分展示自身的特色,营销推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引导民宿实现错位发展,引导特色民宿走高端品质路线,建议对民宿的奖励更多元化,在校企合作、交流考察、引导文化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二是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在引导投入方面,吸引一批好项目落地,强化配套服务;三是注重人才引进,提升队伍素质,在人才引进方面,从政策层面引导有情怀、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城市白领等人才回乡创业。
继续整合乌镇旅游资源,做好民宿发展的公共服务,继续完善交通、网络、标示标牌、停车场地、环境整治(尤其是非旅游区民宿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民宿经营管理的公益培训,同时将民宿进一步纳入全市旅游的宣传和推介工作之中,为民宿业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增加,游客对旅游产品和住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乌镇镇应深化旅游产品开发,刺激深度消费。建议效仿杭州南宋御街,对南栅老街进行改造,将其改造成宜居、宜商、宜游一条街,构建“民宿+特色餐饮”,“民宿+文创购物”,“民宿+娱乐休闲”,“民宿+节庆看点”的产业体系,从而增加镇区旅游活性业态,弥补夜间游玩项目不足的短板,拉长旅客的停留时间,赢得民宿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
乌镇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天然的古镇魅力和开放的文化胸怀,除了乌镇国际戏剧节、乌镇当代国际艺术展等高层次文化活动外,还有香市、蚕花习俗等老百姓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活动。乌镇推出的热点项目还不够多,吸引力不够持久。建议加强文化传承和挖掘,并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创造热点,增加吸引力。
访谈调查显示,有46.4%的民宿经营者希望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来乌镇旅游。建议:一是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宣传特点拓展市场,运用旅游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营销手段,在网上开展更广泛的宣传促销;二是旅游宣传要精准营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适时调整宣传侧重点,提高宣传效率,通过反复、持续宣传使游客产生印象积累;三是宣传要突出乌镇民宿的特色,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