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2018-02-20 14:45路金燕
大经贸 2018年12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商业银行

路金燕

【摘 要】 表外业务运行起来相比表内业务较为灵活,表内业务规范较为严格,表外业务监管较为宽松,产品类型层出不穷,再加上银行所需垫付的成本较低,因此利润空间较大,但由于缺乏风险管理制度,监督力度也不够,导致金融风险较高,危机显现。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存在的漏洞、风险,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加强相应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风险控制

一、概述与发展现状

(一)表外业务概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商业银行一直追求收益,不断发展业务,逐渐地,表外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的关注点,也在进一步形成大众业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指的是在年度报表之外开展的业务活动,这类业务活动不需要启用银行的资本金,所以称之为表外。具体来说,银行会通过接受他人委托进行收付行为或者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常见的包括(1)金融衍生交易;(2)提供担保业务等,这些业务具有明显的低透明度特点,利润空间较大,且缺乏严格监管,在银行中大量开展。

(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

1、国外银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在20世纪80年代时进入了发展的巅峰期,在80年代后期进入了黄金期。在当时,金融处于自由化的大环境,西方各国对金融的态度有所放松,管制力度降低,使得表外业务迅速开展,也得到了创新变化。但是,由于管制的放松,表外业务开展过程中风险较高,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国外银行——花旗银行,原本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股价严重下跌。虽然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次贷危机对花旗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外部打击,但究其根本原因,应是金融过于自由化,表外业务极为不透明,缺乏合理适度的监管,导致银行承担着巨大的业务风险,难以科学预测、评估,最终产生巨额亏损。也就是说,国外银行开展表外业务也并非尽善尽美,存在不少漏洞和瑕疵,也发生过不少风险事件,导致亏损,这同样意味着各大银行均应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相应监管,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2、我国银行业表外业务。我国银行自开展表外业务以来,一直积极创新,力求改变传统。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进步,不少银行倾向于将表内业务通过创新、改变,从而转为表外业务,实现转型。表外业务之所以被青睐,是因为其监管宽松,灵活性强,而且盈利水平较高,成为了发展趋势。但是我国银行开展表外业务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1)风险管理水平低。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进步,不少银行倾向于将表内业务通过创新、改变,从而转为表外业务,实现转型。表外业务之所以被青睐,是因为其监管宽松,灵活性强,而且盈利水平较高,成为了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资本金不需要来源于银行自身的资产,因此也不会列入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通常以接受委托的方式进行,由第三方委托银行开展相应业务,当出现违约情况时,银行作为受委托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变成了交易活动的直接当事人。目前我国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无监管,导致一旦出现违约,银行将承担较大风险,影响银行收益。

2)盲目、过度发展,品种单一。由于表外业务利润率高,我国商业银行极速推进表外业务,使得其快速成长,据有关数据统计,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甚至高于营业收入部分的增长速度,盲目、过度发展,也为表外业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再加上表外业务品种单一、类型较少,基本上只局限于传统的表外业务,缺乏创新,业务产品不够灵活,目前常见的表外业务包括汇兑结算、代理发行、代理收付、信用证等。

3)创新不足。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开展过程中,虽然积极推进表外业务,但是缺乏创新思维,只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追求数量的积累和提升,创新能力较低。部分商业银行虽然有所意识,借鉴了一些西方的表外业务产品,但是缺乏适用性分析,并非完全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当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存在的漏洞、风险,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加强相应监管的建议:加强监管,重视去杠杆;追求产品多元化;推进创新发展。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风险影响因素

(一)表外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以下几种类型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针对的是借款人的信用,当借款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借款,将产生一定的风险,银行资金流动遭到困难。近些年来,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造成的危害,信用评估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可以通过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将客户的历史借贷记录及还款记录、收入来源等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分析客户还款能力,关注客户的资信状况,尽可能减少违约记录。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开展表外业务时,由于客户无法按时履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银行无法从委托者收回款项,而垫付的资金部分也无法回收,银行资金流动性将遭遇风险,资金流转困难。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采取加大表外业务数量的形式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尤其是资产证券化这一业务,但是当证券市场发生较大变动时,羊群效应出现,投资者排挤该类产品,将有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产生。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金融市场上不定的变化因素导致市场价格变动,从而造成的风险、影响,常见的变化因素包括利率、汇率等。商业银行在市场变动的状况下,由于风险较为分散,存在于不同业务中,且变动因素不定,导致风险难以预估、防范。在这些风险中,常见的有外汇业务风险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业务风险。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针对的是商业银行业务员的业务操作技术及水平、能力等,当表外业务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水平较低,或出现严重操作失误时,将导致银行承担损失。商业银行将加快培训,针对表外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些培训课程,提高业务人员的水平及操作能力,统一业务标准,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同时,表外业务的操作流程也应不断完善、优化,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对此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低,过于集中于信用风险方面,顾此失彼。

(二)风险影响因素

1、内部控制模式不健全。现阶段,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但是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未充分建立起来。一方面,银行缺乏相应的制度限制不合规行为,这也跟法律法规的缺失有一定关联,由此导致风险加重。另一方面,信息公开制度并未建立并落实,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银行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引发各种非系统性风险。

2、监管体制不健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运作模式大部分是在表内业务的基础上转变而来的,很多通过表内业务转型为表外业务,因此,表外业务在运作模式上效防表内业务,但是与表内业务不同的是缺少监管,自由度高。再加上商业银行由此可获得较大利润,深受青睐。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表外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充分,信息滞后,影响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导致银行面临较大风险。

3、机会成本不确定。商业银行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会对业务的成本、时限、报酬等进行考量,同时综合考虑业务风险及未来预期,存在一定的人为判断和主观观点,容易存在道德风险。在成本与风险之间,决策者需进行一定的考量,在两者之间力求达到平衡,从而确定最佳的业务开展方式。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不少,对自身表外业务的成本考虑较为敏感,尤其是风险较高的业务。现阶段,也未能有简单直接的方法将风险资本予以分摊,风险难以进行分散。

三、健全措施

健全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管,重视去杠杆;追求产品多元化;推进创新发展。

(一)加強监管,重视去杠杆

目前国家对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管控到位、严格,但是对表外业务的态度仍然较为松弛,监管、监督力度严重不足,导致表外业务存在较大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应当加强监管措施,由监管机构对表外业务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合理管理。相关部门要建立起监管体系,规范表外业务活动及行为,合理约束,防范高杠杆率,降低风险,有序开展表外业务。

(二)追求产品多元化

虽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部分银行忽视产品内容的多元化,一味地追求收益,久而久之,客户的多样化需要难以被满足。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学习、借鉴等方式,增加自身产品的种类,涉及多个不同领域,例如保险、证券等业务,了解客户需求,创新产品,提高产品多元化。

(三)推进创新发展

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乏创新,不单是表内业务需要创新,表外业务也应当积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吸引更多客户,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但是,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也要适当考虑风险问题,严格把握业务风险。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应当在合理监管范围内开展,监管机构应履行职责,加强风险管控,降低商业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 纪敏,李宏瑾.银行表外理财和资管业务对中国货币数量调控有效性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18(07):4-9.

[2] 陈妍.浅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以吉林市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8(04):37-39.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