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现代国际金融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逐渐成为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汇率也成为了贸易中最重要的杠杆。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出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我们的政府一直在要求产业转型,在目前的这种大环境下,研究我国实际汇率的变化,分析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弱化的原因对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贸易收支 汇率调节
国际收支系统地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全部经济交易。国际收支的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均衡的主要表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也成为了各国政府追求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之一。
由于汇率调整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因此汇率水平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有时并不能立竿见影。从历史经验来看,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和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太显著,即我国进出口的变化与国际收支弹性论所描述的存在差别。按照国际收支弹性论,本国货币贬值,在国内外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带来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使本国产品在外国市场变得相对便宜,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变得相对昂贵,本国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如果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本国货币贬值能够带来本国国际收支的改善。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收支弹性论有所不同,贬值并未使进口减少,升值也并未使出口减少,无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还是下跌,中国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处于一种不断增长的势头。
分析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弱化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出口导向型政策的长期影响。
长期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是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但缺乏资本、技术,经济发展困难。为了充分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中国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出口、吸引外资。一方面,采取资源价格人为低估、出口补贴和关税政策等手段,调节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利润,鼓励产品出口,使得中国对外贸易以接近国内生产总值两倍的速度增长,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进口则发展相对缓慢,从而导致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长时间出现贸易顺差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出台税收等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使得国外资本大量流入,形成了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长期顺差。诚然,在过去30多年,出口导向型政策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低成本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过度依赖,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没有相应提高,国内消费严重不足,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依靠对外出口消化。而要在保持宏观经济不出现“硬着陆”风险的前提下,这种政策设计一时又很难改变。因此,人民币汇率对于这种长期形成的顺差结构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金融市场结构不健全。
金融市场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仍不完善,由此导致中国利率水平长期高于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来,基本趋于零利率。国内外利差过大容易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一方面,高利率是高储蓄、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储蓄又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国必将长期处于顺差地位。在国内储蓄高于国内投资的形势下,必将转向国际市场,推动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高利差是国际资本内流的动因,使得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改善难度加大。此外,更严重的是,在高利差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仍比较强烈,这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内流,弱化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结论和建议:
首先,将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解决双顺差的重要工具。为了有效的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必须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增加弹性和灵活性,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改进和完善央行的干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其次,扩大国内需求,将对外贸易依存度调控到适当程度。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储蓄大于投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着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水平,给他们提供生活和福利的保障,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吸收,刺激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促进经常项目的,改善国际收支。另外,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出口产品的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技术含量,所以要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
再次,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除了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外,还必须在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按照宏观经济内外平衡要求,在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难选择之间,应当优先保持独立货币政策和促进资本自由流动,自主、审慎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接着,对于内需发育不足、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来说,贸易收支盈余很大程度上是国民福利的体现,调节国际收支不能仅仅依靠贸易政策,从“入口”被动治理,应当加强资本项目调节,从“出口”主动管理。
最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应当统筹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运用财政、货币、投资、外汇政策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张明,人民币贬值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研究一关于国际收支弹性理论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1):2-6
[2] 王伟, 吴晟, 章胜晖. 本币贬值的国际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效应[J]. 金融理论探索, 2012(4):11-14.
作者简介:谭晓薇(199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金融学硕专业,研究方向:资源金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