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
【摘 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质与量的飞跃,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增加,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本文论述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思路,促进商业银行良性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商业银行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存贷款间的利息差额,银行主要是通过贷款获取利润,尽管商业银行在给客户贷款之前一般都会进行一番考察,然而利率的波动、个人的不良信誉和企业的经营不善等一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贷款人还款能力下降。
二是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具体表现在对于提款者提现、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者的正当贷款的需求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反映流动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流动比率。据商业银行出具的年报显示2016年我國商业银行流动比率为47.55%,远远高于银监会规定的不低于25%的要求。
三是对票据风险的管理。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诈骗事故的频频发生,2016年1月,农业银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了重大风险事件,涉案金额高达39亿元;同月,中信银行又爆出9.69亿元的票据诈骗案;8月广发银行发现9.3亿元票据资金背书中介挪用流入股市。
四是资本管理风险,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够,从而导致商业银行银行承担财务风险所带来损失能力的下降,影响商业银行各种业务的开展。
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出了一些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解决对策,包括改善信用评级体系、强化银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完善资本结构、提高科学决策,以此降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提高银行收益。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风险过高
信用借贷是借贷人或组织与需要资金的个人或企业,在约定好的利率条件下,限定还款期限的行为。信用借贷是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银行的盈利能力结构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伴随着信贷的发展,信用风险的问题越发凸显地摆在人们眼前。在信贷发展过程中,人们信贷认知远远不足,因此初期发生了很多到了约定日期却不归还的案例,对信贷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加剧了社会上的信任危机。现在发展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个人的素质的不足,更急迫需要解决的是银行信贷体系的不完善。商业银行通过审查企业的信誉、核实相关的信息来审批企业的贷款申请,而如何审批、如何核实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社会上众多的资金需求,银行的员工为了保证自己的业绩,大体上都会选择降低要求,贷款数额较大的企业不得不去认真考察,而小笔资金的贷款申请,略过审批直接盖章,这样明显的疏漏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二)银行财务人员整体偏低的素质和薄弱的风险管理认识
截止2016年,商业银行员工数量已经突破256万人,就业人数已经创下了近几年的历史新高。由于各项业务量增长速度较快,商业银行只能选择一些非专业的没有经历过足够培训的人来解决业务量。中国的商业银行高素质的管理层都探讨出了一些风险管理机制和控制的手段,但是缺少有素质的中层人员来实施与过程监控。此外,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财务技术手段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太多。在这样已经落后的背景下,不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体质,不接受新业务的改革,银行发展将会步履维艰。
(三)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经济大背景复杂多变,法律政策随时势而变,文化环境受西方冲击巨大,这些外部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的银行财务管理。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应对这样复杂的环境,只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要求,才有助于形成一个体制完善,人才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应对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四)资本结构失衡
为了使商业银行自身以及银行的客户的利益得到高抗风险的保障,银行就需要筹集足够多的资金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人民的存款和企业贷款之间的巨大利息差。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更愿意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传统的基本金融服务中,比如贷款等等。这样得资金投入重心偏移,会导致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被动。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借贷人很可能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资金危机时,逃避偿还部分或全部的商业银行债务。
三、中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改善信用评级体系
若要降低信用风险,银行的资金流动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势在必行。纵观发达国家国际性商业银行发展史,仔细研究它们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案例,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是,客户信息核实。贷款前,银行必须系统地了解客户的资料,对客户还款能力以及信用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可以应用互联网系统为客户建立信息数据库,实施信用评分的策略,制定客户申请贷款的标准,达到标准才可以审批。第二是,及时修补数据库,更新数据库信息,记录客户历史借贷的记录和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状态。第三是,明确并严肃工作人员作风态度,确立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行。
(二)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认识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是提高抗风险的关键所在。在银行运营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且不可避免。针对这种状况,银行应该通过组织员工进行自己学习、交流性学习、高等培训来塑造银行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财务风险需要依靠财务人员来防范,敏感而准确的判断,即将到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员工对风险文化的了解,就是一个成熟商业银行的标志。商业银行从决策者到员工,各司其职、各理其政,精通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将风险意识贯彻到全体企业人心中。
(三)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
在银行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整理银行的运营战略策划和银行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并综合金融管理、国家政策等理论,以达到预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目的。在现今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时代,安全可靠的财务系统,就相当于夏季汛期的堤坝,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保证银行的金融安全。财务预警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档案,按期评估风险,总结归纳原因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現。这记录的数据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无法避免的风险的记录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总结。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状况灵活的运用财务知识来进行风险预测。
(四)完善资本结构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就是指负债资金与自有资产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失衡,必然会引发商业银行出现财务风险危机。面对这种状况,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完善体制和预留活动资金来调整资本结构,进行风险抵御。在完善体制方面,中国的商业银行急迫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资本补充机制,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来注入资金,积少成多的积累年度利润,保证上市融资。在流动资金的预留方面,商业银行应当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抵御风险的活动资金,确保商业活动的顺利。2012年,银监会颁布了著名的《创新型资本工具发行指引》,对补充资本的途径方面进行引导。这项政策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商业银行的发展途径,鼓励银行通过开拓国外商业市场,发行合格债券等创新型方式来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失。
除上述措施之外,还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建立健全资本结构体系,在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处境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发展优势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从而编撰出具有新中国特色的资产负债和盈利结构体系,以达到有效应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昕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 2016(30):35-36.
[2] 黄礼健,岳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J].新金融,2014,03(12):33-37.
[3] 孔帅超, 许亚辉, 吴梅芳,等. 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特征风险影响及监管[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 26(24):123-125.
[4] 张洁珣. 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财务与风险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 财政监督, 2015(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