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文
【摘 要】 我国中小企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在近年全世界金融危机的干扰下,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在对企业的治理中出现了许多隐患,限制了企业的进步,缩小了其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日常事务的处理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行简要剖析并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经营模式 创新
一、国内中小型企业管理近况
改革开放至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内的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来源。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中小型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贡献在我国工业新增产值中占到了八成。在国内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的环境下,促成国内中小型企业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加速将新兴科技产业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带动国内经济提升、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平衡的中坚力量。
在国内中小型企业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付出巨大努力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企业的管理与未来发展上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文艺主要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高水平人才、中小企业内部职责分工不明确问题。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大多发展时间短、生存时间不长都离不开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影响。本文针对当下国内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中小企业对自身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二、中小企业管理机制存有的隐患
(一)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内中小型企业若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注重长久的成长,完备的企业事务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恰恰如此,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够完善。第一,现今中小企业的日常企业事务的处理上,没有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导致许多工作人员无法认清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以至于很多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第二,许多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容易迷失发展方向,导致企业发展重心发生改变。因此,企业日常事务的处理就更需要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发展速度,赋予企业充足的市场竞争力。
(二)缺少高水平人才。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对高水平人才需要的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企业软硬件设施均不完善,以至于新进人才吸引不来,自有人才留不住的现象,使企业缺少人才的结果成为了必然。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依然使用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外来人才得不到重视、得不到重用。企业领导层都由企业主家组成员组成,企业事务决策权大多在一人手中,导致企业人才的能力无处施展,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中小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普遍偏低,很多人对此无法接受;而企业不重视员工又是一个方面,甚至有些企业不为员工办理相关社会保障,导致员工跳槽。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认识程度不足,各方面综合起来导致了企业人才资源缺乏的现象。
(三)职责划分不清晰。我国中小企业想要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相互协调、企业事务处理的高效性,企业内的各项职责一定要划分清晰。但实际上,很多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经常出现工作无人认领的状况。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个人职责的划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员工对自身工作范围认知不清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中小企业应该将企业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建设提到日程上来,这样才能使企业拥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内中小企业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中小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有助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完善、革新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国内中小企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具体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改善企业管理制度,积极促成制度的建成。企业管理者应虚心向优秀企业取经,研究自身与其他企业存在的差距与缺陷,积极改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同时也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企业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将企业资源的优点保留融合进新体制。第二点就是完善企业管理体制,优化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在革新企业管理体制时,应切实掌握企业状况,明确企业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落实完备的企业管理体制;相对应的也不能忽略了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工作,设置相应的激励制度与奖惩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设定企业标准确立发展方向。企业的未来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日常事务的处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将其放在首位,给企业设置长久的标准,确定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管理者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点,改进企业管理观念。要想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就需要舍弃一定的旧的管理观念,企业管理者要时刻用长远的眼光来处理企业问题。第二点,切合企业实际,对企业未来合理规划。企业的目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领导作用,所以在起初设立目标的时候就应该高度契合企业实际情况,紧随时代潮流,紧跟时代脚步,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制定企业未来企划。第三点,适当设立短期目标。企业在不断发展得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和遇到很多挫折和难关,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企业事务的过程中不应只注重长远利益,还要将发展路途阶段化,阶段化目标配合阶段化计划。合理的实行和划分有助于企业严格遵照预设轨道,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企业文化。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管理者应当将企业文化的建设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积极主动地建设企业文化,增加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明确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企业管理者应该首先从员工的思想教育上入手,提高员工的重视度,使其真正理解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管理者还要对企业未来走向、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方便树立合适的企业精神。管理者同样不能忽略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企业文化是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能有有效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缩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点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企业日常工作与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管理者应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使员工对其企业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使企业文化深深进入每个员工心中。企业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面和形式,應该落实到企业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