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批判——模式化是与非

2018-02-20 23:57车世正
现代交际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车世正

摘要:20世纪30—5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流派,其研究价值、内容意义不言而喻。作为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学派,该学派理论丰富、现实意义突出,本文以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经典理论的研究,以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发展现状为蓝图,进行较为深刻和严谨的整理,提炼出其精华,为我国大众文化研究领域增光添彩。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 文化批判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245-02

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的“前世今生”

1942年霍克海默与洛文塔尔之间的通信中首次提出了“大众文化”这个概念,认为其是依托于大众媒体在人民大众中喜闻乐见的文化,诸如影视作品,音乐、小说等。大众文化成功地将政治、艺术、经济、哲学、宗教各个因素完美契合在一起,将这些赋予商业价值,变成商品。以此来加强对大众群体思想、心理的操纵,使其迎合资本主义统治者的统治与意识。《启蒙辩证法》作为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代表作,首次用“文化工业”来取代“大众文化”,借以代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大量复制、传播大众文化产品的现象,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工业体系,空前发达。这种文化工业的侵蚀渗透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垄断资本控制了民众日常文化生活,大众在享受这种文化的同时变得逐渐失去批判、思考的意识,个性化被抹杀,每个人仿佛机械车间制造出来的流水商品一样,渐渐成为资本主义统治者的附庸。

二、反模式化——法兰克福学派闪光点

如上文所述,法兰克福学派经历了多次转变,逐渐将文化转变为商品,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出三个字——模式化。所有文化像商品一样大批量产出,规模化复制,而这一特点作为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正是法兰克福学派关注的焦点。在这里,主要分为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首先,文化工业模式下使得一切变得标准化、模式化,扼杀了其个性与创造力。海斯局认为,文化工业所确立的是一种坦塔罗斯仪式。艺术作品即是苦行的,又是毫无顾忌的。文化工业既淫秽不堪又假装正经。对美的机械、无限复制而这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对大众的控制欲望,使得艺术作品具有政治性,表达内容受到权力控制影响开始依附、吹捧。艺术沦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

其次,在资本主义模式下大众文化欺骗性。比如在电影方面,人们在欣赏电影时往往错误认为电影里就是现实生活的继续,或者看到现实生活也认为是电影的情节继续,人们渐渐模糊了电影与现实的区别,分不清两者,渐渐的人们对生活的不满消失。在各种艺术活动中这种欺骗性也无处不在,列斐伏尔将资本主义社会称为“控制消费的官僚社会”,这个社会不断地生产产品,通过媒体、广告等刺激人们消费,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的异化产生一种负面影响,即掩盖了资本主义压迫与控制,削弱了人们的自主性、革命性,维护、稳定了统治阶级现状。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局限性分析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深入分析,从现象到内在深入地总结了文化工业现象所带来的弊端,对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正如每枚硬币都有正反面,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分析过于片面,没有看到文化工业体系下大众文化发展其实还有很多优势可圈可点。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的优点首先体现在该学派继承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意识。法兰克福学派作为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派,其理论自然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和拓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集中在经济领域,而法兰克福学派另辟新径,对文化领域展开了深入探究。

正如前面提到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领域的批判研究无疑是对现代文化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缺点也很明显,其较为偏激的批判方法引来了很多专家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导致文化工业大肆兴起,批量文化产品的制造导致大众审美固化。但是这种模式虽然有弊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媒体的快速传播下使得大众更容易获取信息,人人都能快速了解到最新的资讯,提升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降低了信息不对等差。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过于将所有矛头直指文化产业资本化、商品化现象。这些学者往往站在精英立场上,直接将大众与被动、平庸画等号,认为他们没有任何批判能力,是任人宰割的绵羊。实际上,大众的批判意识也是不能忽略的。大众接受、欣赏大众文化并不是完全由统治阶级决定。大众的喜好、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也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最后,雷蒙德·威廉姆斯在《关键词》中将大众文化这一概念界定为“众人喜好的文化”,认为这代表着一种消费趋向。费斯克认为了解大众文化的正面意义很有必要,认为大众文化是从底层创造出来的,而非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认为的外部、上层强加的。大众文化作为已经渗透現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四、反思模式化,总结经验

自文化工业发展以来,模式化发展被普遍诟病,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激烈的批评,指出了文化工业的拜物性,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弊端,指出商品化的大众文化产品的影响。

大众文化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其独有的模式化发展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商业的垄断,社会功能的转化,文化本质的异变,后现代综合的发展,这些都告诉我们对大众文化研究的脚步不能停滞不前。尤其是现在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视觉文化时代到来,面对林林总总的文化产品,我们更要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区分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

模式化的发展为人们接触文化产品带来了极大便利,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大众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会出门尽知天下事”。但是模式化暴露的弊端也不容小觑,只有辩证看待这个问题,从本质去了解,才会更好地处理模式化发展,让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2]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一起审审题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闻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繁荣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