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对流动人口的职业发展造成冲击,流动人口中的蓝领人群和白领人群受到的影响并不一样。蓝领由于其可替代性,短期造成大量失业;白领虽处于有利地位,但受制于户籍问题,无法充分实现其价值。这时就要有效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加大对相关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升相关劳动力职业转换能力,同时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加快劳动力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流动人口;职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这一时期主要依赖资本形成总额和服务净流出拉动经济增长,是这种人为加大投资和依靠外需的经济增长方式很难持续。在这个背景下,中央适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正加快向第三产业主导的形态转变。
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去过剩产能和优化产业结构,产能过剩行业的雇员必将面临被裁的风险。如根据全国经济普查,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五个产能过剩行业若在未来两三年减产30%,将有三成的劳动者就业岗位受到影响。流动人口是在这个过程中职业发展受到波及的主要群体。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的能力将不断增强,但是短期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对流动人口就业产生一定的冲击。
一、流动人口职业发展现状
“流动人口”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与户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乡镇街道为边界,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户分离”人口,减去“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
传统流动人口常被认为是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低的城市边缘人群,其主体为新生代农民工。这部分人群就业面狭窄,行业低端,可替代性较高,大量集中于第一、第二产业和部分低端第三产业。其中制造业是吸收这部分流动人口最多的行业,2015年制造业吸收的流动人口占32.0%,其次是批发零售行业占21.9%。此外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低端零售餐饮服务业也是这部分流动人口从事较多的行业。
而现在的城市中生活着一群受过良好教育、從事白领职业的青年人,他们专业技能强,可替代性低,大量集中于高薪或知识产业密集型的行业,大部分是因为工作调动、学习培训、拆迁搬家等原因迁移到不同的城市长期定居,因为户籍问题,成了流动人口。这部分人群是新时期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规模在近几年中迅速增长。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中的数据,2015年流动人口中大学本科级以上学历占比10.5%,同比增加2.1%。以科研和技术服务行业为例,北京有26.7%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流动人口从事科研和技术服务行业。
二、流动人口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期,产业的升级与结构化改革过程中,给两类流动人口职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在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劳动力低效配置的部门、行业和企业,改革推进中会释放出一定量的劳动力以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这些行业企业的雇员大多属于蓝领阶层,其中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较高。流动人口中的蓝领群体职业替代性较高,劳动合同的签订、失业保险等都不完善,所以在相关行业企业释放劳动的时候,首先会受到波及,在供给侧改革下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2014年流动人口的失业率为0.81%,2015年为1.52%,对应两年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失业率为0.68%和1.68%。流动人口中白领阶层因其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大多处于我国着力推进的新兴行业,即使部分白领工作于改革中的行业,但因其工作专业性强,可替代性低,在企业减少劳动力的时相对于蓝领群里的境遇会好很多。2015年小学及以下流动人口失业率为2.13%,小学为1.88%,大专及以上为1.24%。
流动人口中的白领人群境遇较好,但同样面临一定的问题。流动人口中的白领阶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户籍因素的存在,他们许多方面并没有得到与社会中间层所对应的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白领人群对于户籍获得的渴望远远高于蓝领人群,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户籍问题,从而选择一些更为稳定、可以获得本地户口的职业。根据2015年流动人口的数据,进入私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者的比重上升2.2、4.2个百分点,流动人口中选择在国企工作的人数增长更快。白领阶层择业时很可能不会考虑与其自身能力更为匹配的工作岗位,这样不利于新兴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应对流动人口职业发展问题
首先,针对流动人口中综合素质较低的人群,核心是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加快流动人群中的蓝领阶层转型,长期目标是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受教育水平。要有效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加大对相关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着重做好以转岗人员为代表的流动人口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相关劳动力职业转换能力,使其尽快实现重新就业。
其次,针对流动人口中综合素质较高的白领人群,核心是要做好配套政策落实。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积极促进大学毕业生、青年劳动者等特殊群体职业发展,做好技能培训和后备保障工作。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和调整各地的落户制度,暂时无法解决落户的城市,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缩小外来白领阶层与本地居民的差距。
最后,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各地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各种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做好预案,有效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流动人口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从而平稳的完成改革的过渡期。
参考文献:
[1]刘社建.供给侧改革对就业与劳动关系的影响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06):6-9.
[2]王奕彬.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分析——以劳动要素为例[J].中国商论,2017(09):5-6.
[3]张展新,杨思思.流动人口研究中的概念、数据及议题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13(06):102-112.
作者简介:
张雯(1993- ),女,汉族,天津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