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重塑的实践及经验

2018-02-20 19:04刘吕红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治党重塑从严治党

刘吕红

一、政治生态重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进行了重新考量,对党的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研判,冷静而科学地厘清了目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持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夯实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需要解决党建系统诸多环节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对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因此,正本清源、重塑党内政治生态已经刻不容缓,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展现党的新气象的必然要求。

(一)把握执政规律和总结历史经验的现实反思

党的政治生态好坏是党的总体建设是否良性运转的综合展现,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也是党自身建设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政治生态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既是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最新趋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现实总结和升华,是新时代背景下党的重要理论创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注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习近平:《2014年7月7日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7月8日。。历史昭示着未来,也警示着现实。在党的政治生态受到污染的今天,如不及时清除党内的贪腐分子、违法乱纪人员等害群之马,不解决党员党性意识弱化、明规守矩意识不强等问题,就会严重阻碍党的建设整体进程,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因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现实反思中不断严肃党的政治生活、净化党的政治生态。

(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取信于民的关键环节

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各个环节协调推进、党内外环境风清气正的重要表现。目前,党的执政能力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要清醒审视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有系统概括,即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这“十个主义,一个风气”是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思想根源和具体表现形态。为此,要重塑党内政治生态,正如习近平所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抓住了这个点,我们党就能更好凝心聚魂、强身健体”*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人民网,2016年6月30日。。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重强调了进行党内政治生态重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的政治生态重塑在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不强、民主集中制观念淡薄、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漠不关心;搞宗派小圈子、做两面人、侵犯党员选举权利、报喜不报忧的弄虚作假行为;毫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观念、法律观念严重缺失、甚至搞政治阴谋活动等问题。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建的子系统,对整个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影响极大。而上述问题的解决,成为当前党建的重大任务,这需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因此,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看,需要以党风带动政风、以政风促进社风,重塑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党内政治生态。

(四)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执政总方略的目标指向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指针。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标志着党的建设要求从“宽松软”向“严紧硬”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内容看,“八项规定”“反四风”“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等逐步推进;从人员看,采取的是自上而下逐步推进,从中央政治局到省部级、到县处级、再到全体党员,还推及整个社会等。十八届六中全会后,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别推出系列特稿,包括全面从严治党新思想、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沉甸甸的反腐成绩单、深化党内教育、树立理想信念标杆、强化党内监督、完善党内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八个方面,充分阐释了全面治党的“从严”问题。可以说,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态的重新构建是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执政方略整体保持一致的,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的政治生态重塑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举措。

二、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态重塑的具体实践

党的政治生态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态重塑展现出新时代、新特征,构成党进行政治生态重塑探索和实践的完整图景。

(一)重塑力度上: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党员干部管理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党中央在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研判中,认为一段时期内,在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管理上还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因此,从2013年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始,党的政治生态重塑逐渐走向“严紧硬”,其表现之一就是十八大后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达50多部,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由重点治标走向了重点治本,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比如,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涵盖了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的范围,明确划出全体党员须遵守的“六大纪律”底线,强调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刚性约束,这成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努力践行的高标准。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于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则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突出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着力解决一些在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保障。总体上来说,管党治党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二)重塑速度上:强化叠加效应,突出实践成效

十八大以来,为了解决党内出现的各方面问题,不仅需要重拳出击,更需要快速击破。因此在进行党的政治生态重塑中,注重对不同管党治党方法的交叉运用,以形成叠加效应。总体上看,呈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特点,具有立竿见影的实践成效。

第一步:切实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改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问题。2015年1月23日,在《审议关于2014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时,习近平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集中专项整治收效明显,制度建设成果丰硕,持续强化正风肃纪,一批违规违纪行为受到严肃处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持续贯彻落实,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好评。”*《审议关于2014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共产党员网,http://news.12371.cn/2015/01/23/ARTI1422009709259954.shtml。

第二步:以反“四风”为核心开展两批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大力气惩治不良“四风”。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分两批逐步推进:第一批,在省部级领导机关、副省级城市机关及直属单位、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展开,涉及中管单位274个、党组织100多万个,党员1 700多万名;第二批,在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展开,涉及基层党组织330多万个,党员6 900多万名。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

第三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从2015年4月底开始,中央政治局带头,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这次活动有效抓住了腐蚀和破坏党的整体政治生态环境的薄弱环节,使党内环境焕然一新。

第四步:针对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常态化、制度化推进。2016年推进“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2017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点是要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习近平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7年4月17日。进而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的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由此可见,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实践,党在进行政治生态重塑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叠加性特征,有力地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态重塑的速度和效度。

(三)重塑深度上:深挖问题根源,直指根本核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深挖不良政治行为根基,铲除腐败土壤是进行政治生态重塑的关键。十八大以来党在进行政治生态重塑中,着重考察的是党内存在的根源性问题,着力解决的是党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关键少数”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十八大以来,围绕信仰问题,习近平多次讲到,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为此,在全面治党、重塑党的政治生态实践时,中央直指根本,着重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淡薄等问题;在强化党性问题上,注重以党章为总要求,重温入党誓词,并将依法治党摆在重要位置,以形成法律震慑;同时,积极发扬党内优良传统,层层递进与优化,修复破损的政治生态系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整个推进直击问题核心,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强调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运作系统。

(四)重塑广度上:注重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

习近平强调:“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习近平:《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5月3日。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全面、科学推进。政治生态系统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政治生态重塑的成效。因此,十八大以来,党进行政治生态重塑始终坚持整体性原则,在重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上下大力气。

纵向是注重全面性,就是管党治党要面向8 7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面广、系统性强,着力点放在党的基层部门,以夯实党的政治生态构建基础,自下而上、层层晕染,形成良好党风。同时,将政治生态重塑的重点放在领导干部,自上而下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的政治生态构建大格局。横向是注重系统性,就是党的政治生态重塑的整体性体现在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形成多维度、立体式和全方位的有机整体,注重党的五大建设并行。同时将党的政治生态构建渗透到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并强化对这一过程的全面监督,以制度建设与党内法规形成双重合力,编密制度牢笼,强化纪律约束,实现善始善终。在纵横两方面的强势整体推进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正如2016年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所讲,“3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态重塑的基本经验

十八大以来,党围绕着政治生态重塑做出了重要的实践探索,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总结反思成效和经验,对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增强其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启示。

(一)坚定一个信仰:理想信念

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党内政治生态之所以受到污染,突出表现就是存在“十个主义,一个风气”问题,根源就在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第2版。所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首先要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治党、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各种教育学习活动中,都在着重解决党员干部中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淡薄等问题。

在党的建设中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作为党的建设的根基,把其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三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具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总结党的十八以来重塑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在思想上强调全党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一个关键:领导干部

政治生态的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和作风问题。*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学习时报》2015年5月18日。从正面看,无论研究界还是决策层,都认为延安时期是党的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其成功的经验表明:政治生态的关键是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率先垂范。读读以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代表的文章,看看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等人在延安整风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讲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故事,可以看到,他们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不怕苦、不爱财,也因此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从反面看,腐败总是与权力相关,正如习近平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所说,“从大量案件看,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大多发生在担任一把手期间”*习近平:《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8月9日。。习近平还痛斥部分“关键少数”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包天”的地步。据2017年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中纪委:《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纪律处分283人》,新华网,2017年1月9日。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铁的事实昭示:腐败的产生与少数关键领导相关。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人抓起,从人做起,也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6月30日。。3月9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出:“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的确,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把握上,应注重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领导干部自身的学习和提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前提、以提升党性修养为指引、以强化宗旨意识为依托,深度践行“三严三实”,确保思想立场坚定,摒弃不良政绩观,展现勇于担当的魄力,进而保障执政行为和执政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其次是在选拔、管理上要更加科学。干部选拔的科学是讲选拔导向科学、选拔程序科学、选拔标准科学,选拔结果让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任人唯贤。总之,让党员干部能够真情实干、踏实肯干、担当敢干,实现政治引领、方向统领、品格率领,做到学习先导、专业指导、思想疏导。通过突出“关键少数”,为党的政治生态重塑提供队伍基础,反过来为领导干部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和规范执政行为的养成提供有利条件。

(三)强化一个抓手:监督体制

监督是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的净化剂。中央强调,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即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这种监督,教育大多数、管住大多数、保护大多数,是党内“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贯方针的体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充分利用党内和党外监督两把利剑重塑党内政治生态,其中,党内监督旨在形成清廉政治生态内环境,党外监督旨在营造优良政治生态外氛围,在内外兼修中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以强化内外合力推进党风的总体改善。党内监督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党外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结合,形成环环相扣、层层牵制的监督体系,清除党内不良政治行为、营造廉政文化、打造阳光政务。有效的党内外监督是助力党内政治生态环境营造的关键步骤,也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利器,更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的政治本色、提升党的政治活力的关键所在。

在监督体制这个问题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以党内监督为抓手,充分利用党规党法,在不同层次、不同组织、不同人员之间进行相互监督,打造阳光透明的运作程序,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程度,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在党外监督上,在注重强化监督意识、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成效上下功夫,形成严肃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实现监督没有例外、不搞特殊、不留死角的良好监督态势。二是在监督体制机制的构建上,则是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同时不断发挥各级纪律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强化巡视力度,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规范化。因此,有效运用党内监督、强化党外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才能快速驱散党内不良政治生态的雾霾。

(四)用好一个保障:制度建设

制度问题是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党的制度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所谓党的制度,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其作用在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什么是党的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上党校—在线答疑,http://cpc.people.com.cn/GB/64156/64161/4742979.html。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制度建设纳入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形成党的五大建设环环相扣、相互融合的科学党建系统。制度建设是新时代面对党内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的有效党建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五大建设”中,持续不断地强化制度建设,编密制度牢笼是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长效性的根本保障。

以制度建设保障良性政治生态的长效性,应坚持软硬兼施。从“硬”的一面看,首先,坚持以规治党,以刚性约束为依托;其次,要扎牢制度笼子,形成全方位保障和制度硬约束。从“软”的一面看,应注重对党章的学习和解读,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和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强化党员干部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

(五)坚持一个态度:持续反腐

腐败问题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将腐败作为最大的毒瘤,将其上升到影响党的形象甚至亡党亡国的高度。因此,在党内政治生态重塑中,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政治生态良性运行,就要下大力气铲除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

反腐是十八大以来党重点关注和全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出击治理腐败。一是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坚决查处腐败,目前“打老虎、拍苍蝇、猎红狐”取得初步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二是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为反腐提供制度利器,当前法治反腐渐入佳境;三是扭住“四风”的关键点不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己服务;四是用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关键少数”,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五是坚持执纪审查力度,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巩固压倒性态势,全面夺取压倒性胜利,让腐败无处可藏,使腐败不能死灰复燃。

持续反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进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是当前党的政治生态重塑的艰巨任务。因此,反腐败斗争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铿锵宣言宣誓了我们党持续反腐的坚定决心,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震慑,致力于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治党重塑从严治党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李沧:再造与重塑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制度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学习习近平同志制度治党思想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