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军
作者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攻坚克难,更需责任担当。新时代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中国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面临的矛盾困难风险挑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的是事不避难、始终坚持以加快改革发展为己任、全力以赴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的“敢于担当者”。作为党和国家事业中坚力量的党员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关键时刻,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强化担当精神,提升担当能力,自觉担负起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敢于担当者”的角色。
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形势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准确自我定位,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认清形势首先是要认清中国发展的大形势。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1]同时,“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2]中国的发展到了关键的历史时期,面对的困难矛盾非常多非常大。一方面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面临着异乎寻常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持续了近四十年,长期经济快速增长累积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矛盾,而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又决定着改革越往后走,所涉及的矛盾就越是深层次的。所以,现在的中国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比任何时候都多都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无比清醒地指出:“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3]“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3]那么中国应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复兴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呢?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要靠改革。而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4]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2]这是中国当前发展的大势及其对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强烈要求。
认清形势其次就是要认清当前中国的政治生态、政治形势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党内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不断蔓延,日趋严重,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恶化,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趋紧张,党的执政基础不断遭受侵蚀。党内外对惩治贪污腐败、治理不正之风愿望也极其强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持续的高压反腐、铁腕纠,党风政风正持续好转,党内政治生态正持续好转。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或是借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了限制多了工作不敢放开手脚,或是不能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情况新环境等,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日渐突出。为此,中共中央一方面积极倡导敢于担当精神,并努力从体制机制上、从教育宣传上为党员干部敢于担当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大力整治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很多地方党组织也积极向中央看齐,纷纷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活动。同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无论是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上,还是在推动各项改革工作、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上,都显示出极大政治勇气和强烈的担当精神。敢于担当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突出特色。毫无疑问,这样的党中央也不可能容忍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所以,作为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当前新的政治形势,适应新的政治生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好手中的权力,为党和人民担负起自己应负责任。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曾极其深刻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5]习近平的这番话说的极具历史感和现实感。革命年代,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甚至受到组织的错误对待也不改初衷。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就在于他们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对于无数像夏明翰那样的共产党人,他们为什么要参加革命?他们既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当官。他们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为了他们心中的那个共产主义理想。但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信仰缺失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一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大型社会调查曾显示,“‘有信仰的’占28.10%。”①那么,我们的领导干部是不是那个28.10%当中的人呢?国家行政学院一项《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曾显示,一半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多少都存在相信4种迷信的情况。②一个人没有精神信仰,行为就会缺乏自我约束,一个官员心中没信仰、手中有权力,手中的权利就会缺乏自我约束,监督稍有疏漏,就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因贪污腐败而落马的党员干部,其堕落根本原因大多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超越自我,为民担当的精神支柱。曾志在她的回忆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里,回忆她和陶铸的一次谈话。陶铸说:“我们之所以参加革命是因为我们追求真理,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我们自愿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党的哪个领导或哪个组织,无论信任或不信任,都不能动摇我们自觉承担的责任。作为一个愿随时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共产党员,什么时候也不能对革命事业丧失信心,什么时候也不能丧失革命锐气,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为党工作。”[6]陶铸和曾志夫妇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贡献甚大,在两人的革命生涯中,也多次受到党的错误对待。但他们无论是担任重要岗位,还是做普通工作,他们都能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他们为什么能够超越个人的名利得失而献身党和人民的事业呢?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追求的是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他们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职位高低,都是在为党、在为人民工作。求仁得仁,又何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拿着人民的俸禄,肩负党的托付,却借口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担当不作为。比如有人曾对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理由进行一个梳理总结,概括出12条常见的理由。③什么因已退居“二线”,没有激情而不为;什么公务员总体薪酬水平低,没有激励措施而不为;优秀干部因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身心受到伤害而不为……。虽不可否认这些理由当中有一些涉及到体制机制、客观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思想上的原因,还是缺乏坚定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一个具有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他怎么会陷入个人名利得失的计较,而不为人民不为党担当尽责呢?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担任国家公职所必须的精神基础。任何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相应的职业精神的支撑。比如教师要关爱学生、医生要救死扶伤、军人要勇敢、商人要勤俭等等。实际上,党员干部大部分是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手握公权、身居公职、从事公务,最讲究的就是个“公”字,即要有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7]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只有如此,人生追求与职业要求才能高度统一,才能为担任国家公职提供一个坚实的精神基础。相反,如果树立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而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的要求是要有公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人生价值的追求却是个人生活的幸福。两者严重对立和冲突,一旦外部监督不严,就有可能公权私用,以权谋私;如果外部监督严密,则会因满足不了个人私欲而缺乏动力不愿作为,不愿担当。有人说,现在当官是个高风险职业。如果当官树立的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手握公权却追求个人幸福的满足,那当官一定是高风险职业。如果当官树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担任国家公职追求为人民服务,当官又有何风险!所以,党员干部担任国家公职就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因一次次打破做人做事用权应有的底线,而逐步滑入堕落深渊的案例比比皆是,他们不仅对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巨大伤害,也对他自己和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教训极其深刻。所以,“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始终警醒自己坚守底线。”[8]党员干部坚守底线,最重要的一是要坚守法纪底线,二是要坚守廉洁底线。
有人认为要担当,要做事,要推动改革,就必须要打破条条框框。诚然,要担当做事,特别是推动改革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条条框框,但打破条条框框不等于要突破法纪底线。法律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党规党纪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体现。“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9]“胜利的首要条件是严格遵守法律”[10]为民担当为党尽责,就必须要坚守法纪底线,既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更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如果法律有不完善不适宜实践发展之处,我们可以推动它的修改,但在没有修改之前,绝对不能突破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敢担当,该管的事不敢管,该“得罪”的人不敢“得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身上不够干净,怕“惹火烧身”。所以,领导干部只有守住清廉的底线才能有敢于担当的底气。坚守清廉底线首先要增强党员意识、群众意识和自律意识。要明白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不管自己是以何种动机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入党总是自愿的,不是被人逼着入党的。既然入了党就意味着必须要接受党的要求,为党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自律意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正确把握自己,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防微杜渐,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住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的考验。其次、坚守清廉底线要提高明辨是非、抵御诱惑、自我保护的能力。要勤于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规党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道德法律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要明辨是非,提高清廉的思想认识。要明白“善不积不足以成仁,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警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工作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砺清廉意志,增强克制私心私欲、抵制各种诱惑的意志力。第三、坚守清廉底线要坚持“六慎”,加强自我人格修养。一是慎始,要“系好人生第一个扣子”,防止破窗效应,守好清廉的“第一道防线”。二是慎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历史和现实无数次的告诉我们,官员的堕落大多是从一些细微小错开始。小节虽非无大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坚守清廉底线一定要在“慎微”方面注意,要守住小节、防住小错,防微杜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三是慎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1]没有人会自甘堕落,防止腐化堕落,关键在制度,根本在人心。坚守清廉底线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精神境界,要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做到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四是慎好。厦门远华案的首犯赖昌星有一句话一度流传甚广,就是“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很多落马的党员干部没有被权力、金钱、美女的诱惑打败,却被自己的兴趣爱好打败了。这些案例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作为领导干部有一些兴趣爱好并不可怕,但一定不能“玩物丧志”,要做到“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有利于官德修养的扬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弃之。五是慎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党员干部应坚持“君子之交”的交友原则。严格交友原则,纯洁交友动机,升华交友境界,多交益友,善友,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六是慎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坚持清廉底线必须要注意念初衷,守晚节。经常反省自己是谁,工作为了谁,手中权力哪里来,权力应该用在哪,做到既能善始,又能善终。
明末清初大儒颜习斋在批判宋代以后士林重文轻武风尚时说:“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12]宋明理学重心性轻事功的倾向对宋明两代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其深刻历史教训应为中国人所历代铭记。特别是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党员干部,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知行合一,增强担当本领,实干兴邦。
增强本领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意识形态能力。“在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涉险滩’的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攻坚期,中国社会面临‘四个深刻变化’和‘两个前所未有’,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突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从过去的相对稳定发展期,变为当前‘极其活跃期’‘问题突发期’。”[13]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可谓纷纷扰扰,甚是热闹。一方面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和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肆意泛滥,一度疯狂歪曲党史军史、抹黑领袖英雄等,妄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另一方面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频频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插手我国敏感问题,大肆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培养国内异见势力。同时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对我国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面对否定共产党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领导干部应当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并给予有理有据的正面回应,绝不能沉默失语,也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14]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意识形态能力,自觉担负起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
其次是要积累政治经验,提高政治能力。提高政治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2月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所谓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15]提高政治能力需要知行合一。一是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史国史,提升政治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党员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16]“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17]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好“看家本领”,又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滋养,从苦难辉煌的党史中坚定信念、涵养定力、探索规律。二是要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坚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坚定人民的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把握方向、把握大局、把握大势,从全局的视野、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坚决破除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羁绊,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三是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没有实践知识就不可能转化成能力。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就必须要经历实践的历练。只有经受大风大浪考验、经受急事难事锻炼,在纷繁复杂的工作反复磨炼,才能不断丰富政治经验,提升政治智慧,增强从政治上分析形势、谋划事业、推动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学习法律知识,提升依法办事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两会”上提出,法律是领导干部的基础性知识。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提升依法办事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其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治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整个法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18]领导干部掌握着国家政治权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尊法,坚决维护法律尊严,依法治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此外,随着教育发展,人民群众法律素质不断提升,这也对领导干部掌握法律、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树立起法律的信仰,把法律知识作为必备知识,把依法办事能力作为必备工作能力,积极自觉主动学法守法用法,养成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意识与能力。
四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化水平。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还要有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性知识。特别是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的时代,仅凭感觉、经验做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十九大也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培养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因此,党员干部提升专业化水平既是任职履责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应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自觉增强自身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从工作实际出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掌握,提高对法规政策的合理运用,自觉培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严守职业道德、专业规范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注释:
①转引自丑万涛的《切莫精神缺钙》,文章来自人民网2013年05月08日。网址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3/0508/c78779-21411340.html
②据程萍发表在《民主与科学》2007年第4期的调查报告《我国县处级公务员基本科学素养调查与分析》数据计算得出的结论。
③郝春禄.关于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调研报告[J]理论界,2015(1):02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