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富,尚会永
(1.辽宁大学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中心,沈阳 110036;2.北京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改革开放40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全力推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观念更新、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努力走好中国道路,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数千年领先于世界的辉煌历史,到近代却落伍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解放、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与奋斗。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接续探索、持续奋斗。在长期的探索与奋斗中,中国人民既取得了一些伟大胜利与积极成果,也遭受了许多挫折与失败,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代价是极高的,其经验教训是弥足珍贵的。回顾17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发展、革命与建设进程充满曲折、代价巨大,除了各种客观因素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保守僵化、故步自封,或者固守传统社会制度、不愿进行改革创新,或者在革命与发展取得了一些胜利与成就后停滞不前,甚至复古倒退,重走保守落后的老路;二是妄自菲薄、改弦更张,在发展、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总是离开中国国情而照搬他国的经验,走别人的道路。总的来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00多年里,这两种极端化倾向交替出现,从而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出现诸多挫折,到改革开放前中国走向现代化仍未取得成功。具体来看,僵化保守倾向无疑是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巨大障碍,但“照搬外国经验、走别人的路”这种倾向危害更大。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李鸿章、康有为、严复与孙中山等人都把学习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验看作挽救中国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希望。先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推行“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政策,推动洋务运动,在技术上模仿欧美。洋务运动失败后,一些革命派人士看到中国社会制度的缺陷,推行“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政策,在制度上模仿欧美,照搬欧美经验搞民主共和。然而,实践表明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走不通。洋务运动之所以不能真正奏效,是因为从根本上说中国之落后主要是制度方面的落后而不是技术的落后,不解决制度的问题就无以解决技术落后的问题。民主共和国道路之所以走不通,主要是因为它不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自古以来,中国实行以君主权力、强势政府与中央权威为基本特征的集权政治制度。这一集权政体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现实和中国人依赖于君主与国家的思想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以武力推翻满清政府的“共和革命”不仅没有最终走向共和、建立起以法国模式与美国模式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国,而且使得中国因此丧失了效法英国模式,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机会。这充分说明,欧美实行民主共和的经验在中国是不灵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照搬苏联经验,走俄国的道路,按照苏联模式搞革命和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其结果招致了严重的失败与挫折。在洋务运动与“揖美追欧”的辛亥革命试验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败之后,中国转而 “以俄为师”,照搬苏俄经验,走俄国人的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左”的理论影响下,我们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在经济文化落后、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进行俄国式的城市武装暴动,结果遭受严重的失败。后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确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这篇重要文章不仅强调要走俄国人的路,而且确定了新中国“一边倒”即倒向苏联,实行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选择。于是,中国学习苏联经验,全面建立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模式。尽管这种社会主义模式在短时间里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迅速改变了数千年积贫积弱的状况,但这种从苏联搬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很快暴露出致命的缺陷。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主要是由它在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和思想文化上凝固僵化造成的。经济上高度集中,主要体现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经济成分的单一化。国家所有制成为全民所有制的唯一形式,集体经济实际上成了国营经济的附庸,个体、私营经济消失殆尽。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国家机构的计划管理与行政命令,成了推动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因,国家成了唯一能动的经济活动主体,在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中,劳动集体和个人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治上高度集权,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过多、过大、过于集中,损害了人民民主权利,最终使民主集中制蜕变为行政集权制,严重抑制了广大人民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
近现代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充分表明:必须正确对待外国经验和别人走过的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的就予以科学借鉴,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不能盲目照搬。我们应当始终把基点放在总结中国经验之上,应当始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发展之路。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针对苏联模式的缺陷与弊端提出要“以苏为戒”、不照搬苏联的一切,而是用自己头脑思考,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他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后来,毛泽东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明确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这样,就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遗憾的是,在后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中国不仅未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还致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中国经济发展停滞。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在党和国家领导工作中长期存在思想僵化与封闭保守这两大错误倾向,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明确地提出要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经验,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样,中国共产党就解决了超越苏联模式,由“走俄国人的路”,转向“走自己的路”这一历史性课题。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突破重重阻力,率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度重视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国情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高度重视总结近现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而且高度重视总结几千年中国文明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坚定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传承中华文明传统、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经验而走出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前进与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实现繁荣发展、走向民族复兴,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立在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适合中国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走出来的。历史是当下的源头,当下是历史的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而且是在中国社会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不仅具有改革开放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奠定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基础;不仅具有近代170多年来中国发展与革命长期探索的实践基础,而且有着以往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所形成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经验、照搬他国模式而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中国经验、继承中国历史传统而走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立足现实,认真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还要重视历史,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历史经验与伟大智慧。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与民族智慧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我们要总结发扬,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完善国家治理、促进国家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重要思想,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而应当注重总结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的经验;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经验,而应当注重总结中国政治制度发展与治国理政的经验。为此,我们不仅应当总结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经验,而且应当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历史经验,既要总结五千年文明发展经验,坚定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又要总结中国历史上维新变法、改易更化的经验,坚持与时俱进与自我革新,其中特别要总结中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北魏变法与戊戌变法的经验,以推动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和治理体系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持续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制度长期发展、逐渐改革和内生演化的结果。从历史上看,中国道路既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中央权威与充分体察民意、了解民情、利用民智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政治发展道路,又表现为以强势政府、公共工程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相结合的经济发展道路,也表现为以整体主义价值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发展道路。在今天,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上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法治国家的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经济上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文化上就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上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延续与继承,又是历史上中国道路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源于中国历史,植根于中国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五年年连续性的历史发展与积淀,生成了一个独特性的前现代农业文明,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发育最成熟、结构最稳定的前现代农业文明。“中国道路”的历史之根,在于中华文明独特性所规定的“中国国情”与“中国问题”。历史上的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与历史原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往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回归与现代创新。因此,在当前及今后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能走改旗易帜、全盘西化的邪路,也不能走保守僵化、复古倒退的老路。我们应当立足于中国国情、着眼于中国发展,坚持走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坚持走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之路、坚持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坚持走改革开放40年创新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绝不能走以私有化与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西方市场经济道路,而坚持走公有制为主体、实行强有力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而应当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我们要坚持中国道路,不仅应当自觉自信、独立自主、保持定力,始终走自己的路,而且应当自强不息、改革创新,努力走好中国道路。道路自信最终是以创新发展为保障的。为此,我们应当厘清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确立中国道路的制度形态,兴利除弊,继承与发扬历史上中国道路的精华,剔除历史上中国道路的糟粕。我们应当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时代要求,积极学习和借鉴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赋予中国道路新的内涵,增添新的因素,构造中国道路的崭新形态。我们应当根据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全方位推进经济改革、体制转轨、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我们应当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与创造市场经济的崭新形态结合起来。应当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与保障人民的自由与权利,构建民主政治体制,建设新型法治国家。总的来说,只有自信自觉,总结中国经验、发掘中国智慧,才能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只有独立自主、创新发展,才能发展与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我们强调总结中国经验并不排斥学习与借鉴外国经验,相反,我们应当积极学习与科学借鉴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市场经济经验与民主建设经验,做到兼收并蓄,洋为中用。我们强调走自己的路、走好中国道路,并不排斥吸收与利用西方文明成果,相反,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纳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大道,为人类探索先进制度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