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及其价值意蕴 邓安能(1.1)
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探析 李年俊,李增华(1.7)
习近平青年教育目的论 周如东,王丽萍(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智慧” 刘智伟(2.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双重维度 毛志强,熊官旭,朱庭欣(2.2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美丽中国 刘德林(2.3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塔西佗陷阱”与“修昔底德陷阱”的双重超越——以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良性互动为视角 靳浩辉,唐宝全(3.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史观阐释 秦书生,张海波(3.2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 范宝祥,张泽一(3.35)
新时代社会主义公仆意识与国家权力观建设 王 刚(4.27)
论习近平大兴调查研究思想 赵开开,孙秦敏(5.2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陈 鑫(5.3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唯物史观维度 宋晓丹(5.3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节俭治理观念论析 曹武龙(8.24)
习近平家风观及其制度实现 胡 剑(8.31)
习近平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理念论析 孙海燕,孟宪生(8.36)
习近平关于认识论思想重要论述探析 崔治忠(10.1)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 夏玉汉(10.7)
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 梁 超(10.13)
习近平政绩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赵鲁臻(11.24)
习近平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 冯子珈(12.1)
哲学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 吴荣秀(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动因探析 胡 刚,孙祈文(2.7)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超历史”的历史哲学吗?——从波普尔对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批判以及赵家祥教授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论断谈起 赵华飞,马彦涛(2.13)
新时代语境下党的学哲学用哲学传统——基于哲学层面的多维透视 朱永刚(3.1)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申一青(3.10)
实践智慧的历史演进及评析 朱琳静(3.16)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现实价值——兼论唯物史观对学界关于发展战略认知偏向的矫正 张继龙(4.1)
“马学为魂”如何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看“马魂、中体、西用”说的合法性 邵 然(4.8)
考茨基对马恩著作的吸纳与间距 唐 永,张 明,徐 军(4.16)
知识的身体性逻辑——具身认知视域下知识的发生与表达 张永飞(4.22)
在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意蕴 林建华(5.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研究——文化自由主义的幻象 王桂艳,田 华(5.8)
论信仰发生的基础与生命皈依 李宏伟,严国红(5.13)
庄子与马克思物我关系思想论析 赵丽端(5.19)
马克思对制度异化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陈 婷(6.1)
当代分析形而上学如何重构日常语言哲学问题——以维特根斯坦心灵哲学的当代阐释为例 阮 凯(6.7)
基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诚信观探讨 彭文君(6.14)
“认识自己”的思维困境 梁 忠(7.1)
大数据技术的诠释学分析 陈 艳,李君亮(7.7)
对哈贝马斯“重构式”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反思——以合法性研究范式为视角 郭天一(7.13)
国内生态批判理论研究述评——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研究视角 杨 方(8.1)
民国时期非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审视 王 强(8.10)
纷争时代的救治方略——论先秦道家哲学的学术宗旨 李汉兴(8.19)
《周易》五大定律研究 吕纪立(11.1)
儒耶对话下的孟子与保罗生命价值论比较 王治军(11.7)
作为范式的“共同体”——南宋理学家伦理实践的当代理解与借鉴意义 梁 君,朱俊艺(11.14)
陆九渊从祀孔庙之因果考证——兼陆王关系新探 邓国坤,戴 黍(11.19)
政治学
中国地方政府机会主义:研究回顾与推进空间 梅立润(4.32)
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的困境 韩艳丽(4.39)
海外学者郑永年的中国意识形态观——兼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与否 李俊卿,张泽一(6.19)
游走在德性与功利之间——关于当代中国网络政治生态及发展的思考 徐红林(6.33)
马克思现代性视域下中国道路的现代性创新 张荣军,陈广亮(7.19)
共同富裕思想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苏 畅(7.25)
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式探析 黄冬霞,吴满意(7.34)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观及其当代启示 王 力(9.1)
行政吸纳、利益分化和价值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动力之维 崔恒良,潘 军(9.5)
现实主义价值转向中权力观的理性维度——基于爱德华·卡尔对理想主义的批判融合 赵明晨,唐艳群(9.10)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意蕴 刘富胜(11.33)
构建“中国周边学”的时代背景、概念框架与未来方向 王剑峰(11.37)
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特色海洋边疆观与治理体系的构建 刘俊珂(11.44)
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郭佩惠,刘化军(12.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价值意蕴 吕 瑶,王金磊(12.14)
历史的辩证:改革开放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关系探究 朱倚岑,王春玺(12.19)
周边国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及政治风险防范策略 杨丽君(1.20)
“一带一路”倡议在越南的进展、成果和前景 金 丹(1.25)
美墨边境非法移民问题历史溯源 杜 娟(3.40)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推进机制:需求、供给及选择 盛玉雪,王玉主(3.45)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媒体合作研究 孙喜勤(3.67)
政党政治共识危机:街头运动与军事政变——泰国民主困境的一种解析 叶麒麟(4.4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沙特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 李晓莉(4.51)
社会基础变迁与美国民主政治的激进化 刘晓洲(4.56)
浅议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发展及其影响 田 烨(5.44)
社会运动视角下西方NGO的民主输出与“颜色革命” 王宏伟(5.50)
特朗普政府的阿富汗新战略:内容、背景与挑战 田光强(5.56)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意蕴、内涵、启示与当代建构 郭 瑞(6.25)
跨合区利用原产地规则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转移研究——以中国磨憨—老挝磨丁经合区为例 秦 磊,熊 彬(6.40)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 梁怀新(6.47)
伊朗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姜英梅(8.44)
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发展的外溢趋势及其中的移民因素 张 杰(8.51)
英国安全战略的特点、挑战与对策 姚 全(9.18)
冷战时期美苏在非洲的争夺:动因、历程及影响 纪洪娟(9.26)
北极治理话语权:主体、议题与机制 张佳佳,王晨光(10.20)
新保守主义视角下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特征与中美关系 何达薷(10.26)
特蕾莎·梅政府对华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邢瑞利(11.50)
新时期中拉整体合作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 张 勇(11.57)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 熊琛然,王礼茂,梁茂林(12.26)
由化武危机看大国在叙利亚的竞争 马学清(12.33)
俄日领土争端的“新契机”及其走向 董志敏(12.38)
社会学
边境婚姻女性的横向流动:缺失、问题与重构 黄德凯,张 勇(1.31)
公用设施安全治理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规避 何继新,韩艳秋(1.39)
隔代照顾: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启示 李 婷,许传新(1.46)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滇池流域水环境安全适应性管理 冯 庆,熊 晶(2.38)
云南藏区社会组织价值研究 张云熙,崔江红(2.46)
社区警务中新媒体工具的应用 白 彦,赵健杉,石 晶(2.54)
屯戍制度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性成长 董向芸(3.5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 王明雪(3.56)
乡村治理与反贫困——一个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视角的分析框架 梁 华(3.61)
构建基层党委决策失误问责制度研究 缪 雨,黄小军(4.62)
《慈善法》实施后慈善组织监管机制构建的挑战与因应 胡小军(4.70)
现代化背景下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整理与出版研究 董继梅(4.76)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陈庆立,左 停(5.63)
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研究述评 子志月,沈 彭(5.69)
主动协商型扶贫:基于IAD框架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分析 冯朝睿,王上铭(5.76)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确定及缴费机制探讨 杨 娅(6.53)
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孙永河,孙 晶,段万春(6.62)
重构公共领域的新都市实践——试析体验式书店作为新型“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和非公共性 张紫微(6.69)
范式与路径——以胡适孟子学研究的方法论为例 张少恩(7.40)
租购并举中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研究 刘金祥,邢远阁(7.46)
“多维场域”下影响新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程世平,陶 晶(7.52)
社会公平视阈下劳务派遣同工同酬问题探析 马红光(8.60)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背景下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策略 刘苏荣(8.66)
新时代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研究——基于云南省16个州市的调查分析 郭 雪(8.73)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 李松龄(10.33)
新中国政区边界水利纠纷治理的实践与历史启示——以冀豫两省漳河堤防归属纠纷为中心的考察 杨学新,宰 波(10.41)
空心村发展能力再造研究——基于乡村组织振兴视角 王韬钦(10.47)
“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福利理想 毕天云(11.62)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 李红松(11.69)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论视域下“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研究 汪长明(12.42)
人工智能与治理变革 宋京霖(12.55)
生命历程与累积劣势: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健康风险研究 孙文中,刁鹏飞(12.62)
管理学
公共服务动机、组织支持与工作绩效:基于食品监管领导干部的数据 吴 芸,董琦圆(9.61)
论“相对剥夺感”及其对公职人员的影响 王 东(9.68)
中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评价研究 杨路明,邓景瑞(9.76)
法学
协同治理理论视阈下我国电信诈骗共治研究 魏淑艳,郑美玲(1.68)
对象与主体之间:行为人自首坦白与认罪认罚关系探究 陈其琨(1.76)
心理视域下微违法的成因及控制 王玉薇(1.82)
民主与司法审查之关系——基于中国台湾地区“大法官”制度的实证分析 郭文涛(2.59)
论我国立法对利益的调整 张 瑞(2.67)
论搜索引擎公司的社会责任 龙 龙(2.74)
我国反腐败跨境追赃犯罪资产分享机制的重估与构建 王玫黎,殷超峰(3.74)
跨区域大气污染执法:概念、特征及功能 王超锋(3.79)
论我国成品油市场行政性垄断行为的规制路径 丁国峰,陈明辰(3.87)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版权模式 陈小玲,代江龙(4.82)
当前非法集资犯罪形势分析及防控 田光伟(4.86)
论罪名生成与刑法规定的关联机理 晋 涛(4.91)
慈善信托监察人:法制发展、法律定位与规范重构 闫 海(5.83)
罪与非罪及其关系——刑民意义上的虚假诉讼 曾粤兴,卢义颖(5.91)
诉讼证明中基本概念的象形解读 曹艳琼(5.102)
法经济学视野下刑罚体系的效益化改造 蔡 荣(5.110)
反思与重构:当事人陈述分化的中国进路 司吉梅(6.74)
劳动者休息权侵权行为之认定——基于168份判决文书的研究 陈慧妮,黄 镇(6.83)
大理模式: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法理探索 杨一介(6.92)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制度改革方向 吕军书,吴佳熹(7.58)
网络文化视域下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程 莹,孟文玲(7.66)
西北太平洋海域重大污染救助基金制度探讨 王玫黎,吴永霞(7.74)
论民事级别管辖恒定 赵泽君,林 洋(8.81)
知识产权侵权合理许可费赔偿的哲学基础 李 军(8.89)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广告监测电子数据取证规则 欧 丹(8.94)
移动支付洗钱犯罪研究 罗 斌(8.102)
侦查伦理视阈下网络监控:适用机理、边界及调整 马 方,王文娟(9.33)
法律解释主体间配合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刘 亮(9.42)
家事诉讼特别程序之现状审视及制度优化 李昌超,詹 亮(9.51)
论文学对法律研究的影响 刘俊芳(9.5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刑法立法检视 张志钢(10.53)
国家治理视阈下犯罪预防协作机制建构 金 蓉,张 宁(10.59)
新时代宪法宣传模式转换研究 陈思明(11.77)
疑难案件裁决中的法律原则 吴 琦(11.83)
我国农地非农利用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陈 晋(11.88)
人工智能民事侵权责任研究 游文亭(12.69)
举动诈骗探疑 吴 浩(12.78)
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排污权交易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吴朝霞,曾石安,侯新烁(12.83)
经济学
基于CDI算法的集中连片特困区综合发展潜力实证研究 郑继承(1.51)
西南沿边省区边境旅游竞合发展研究 王 娟,明庆忠,娄思元(1.57)
我国自贸实验区洗钱风险问题审视与监管思路 任 红(1.63)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三步走”战略为视角 任志江,汤 希(3.95)
云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及产业对策研究——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 赵海涵,张晓磊(3.104)
乡村经济能人治理的运行逻辑——基于云南德宏S村的田野调查 王静宜(3.110)
云南促进“带”“廊”衔接的交通物流体系研究 武友德,闫晓燕,曹洪华(4.99)
中国经济性管制的发展与挑战 魏勇强,张振宇(4.104)
欧盟跨境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王艳梅,明庆忠(4.108)
变革全球经济治理:新兴经济体的角色 王 飞(10.65)
后危机时代警惕新自由主义复辟的经济法理性 董成惠(10.74)
我国高铁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剖析 曾宪奎(10.84)
语言学
字际关系视角下同源词系联研究 陈秋月,陈正正(2.81)
哈尼村寨语言生活研究——以云南墨江癸能村为例 彭志钧,彭建玲(2.86)
多元化叙事: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媒体表达方式 周 丽(2.91)
云南汉语的历史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试探 牟成刚(6.97)
语言的进化与生物语言学进路诠疏——兼评《为什么只有我们:语言与进化》 赵永刚(6.107)
文学
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古典文学 寸雪涛(1.39)
新地理文化空间的发现与开拓——以梁启超等作家南洋游记为中心的考察 陈桃霞(1.97)
左翼乡土小说的身体、悲剧和暴力审美形态解析 田 丰(1.106)
现代视域下百年文艺思潮症候再辨——对“是现实主义还是古典主义”的一种实在回应 潘水萍(7.80)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父子伦理叙事 宋 雯(7.87)
华兹生《史记》英译本的形象定位与文学性特征探析 吴 涛(7.95)
“诗意”的跨文化再现:从离散视角论中国古典诗词走出去——以东坡词的译介为例 刘 泓,汪世蓉(9.85)
在走出“误读”和“贫困”中构建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 刘发开(9.91)
作为政治动员的文学批评 毛郭平(9.97)
理论方法的拓展与史学意识的强化——“新时期”文学批评的研究历程与新空间 张 慎(9.103)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具书写 张文诺(12.127)
自传研究范式的转向 郑春光(12.135)
历史学
国家治理视域下政府干预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启示 马艳利,杨建科,袁景衡(1.114)
宋代政令传布话语下士人群体的宣谕与解读——基于政令传布与民间舆情通进的视角 孙朋朋(1.120)
两宋赈贷制度变迁研究 王方舟,杨乙丹(1.126)
毛泽东与中国人的政治解放 吴 敏(2.95)
近代云南与中国——近代云南“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 谢本书(2.101)
公元纪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历史书写的变革 赵少峰(2.108)
“黄老无为”视野下汉初边疆思想体系的构建 袁宝龙(4.117)
清代历史文化环境中的女性研究——以江淮地带为中心 高 田(4.123)
信仰与立场:孙逸仙访苏代表团中的蒋介石与沈定一之争 王铁成(4.129)
中德人文交流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于 芳(4.134)
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建设目标的演进及启示 张水勇(5.118)
毛泽东早期世界史论刍议 吴 强(5.124)
汉代神学政治的危机与生机 杨清虎(5.132)
刘曼卿《康藏轺征》书前 潘先林,杨朝芳(6.117)
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现代戏运动 邢恩源(6.123)
宋辽贺正旦使研究 徐 睿,柴 锐(6.131)
公共视界下的历史资源与历史教育——近现代百年“历史饥饿”的初步诊断 杨天保(7.102)
论宋代国家对私人垄断行为的法律约束 罗维英(7.108)
清中期以前中国传统钱业发展与性质演变 左海军(7.116)
唐宋变革视阈下刑法类典籍编纂的历史嬗变 杨孟哲(8.107)
谢緿出守宣城考论 田丹丹(8.114)
秦始皇大一统政治合法性构建 路高学(9.110)
唐蕃战争对吐蕃佛教文化的影响 张虽旺(9.117)
乾嘉文人的社会治理构想——基于文言入冥小说的整体研究 田 宁(9.123)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多维表征 徐建飞(10.91)
睡狮新解:兼论梁启超1898~1903年间的革命倾向 毕 坤(10.99)
善政与控驭:赵尔巽与清末奉天警政改革 朱淑君(10.107)
民国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以《玲珑》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王丽敏(10.115)
功震环宇:云南讲武堂师生主导反袁护国战争 谢本书(11.94)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和西南联大内迁决策的程序与机制 胡天银,封海清,吴春宣(11.105)
近代云南西医传入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钟瑞华,赵旭峰(11.113)
论明末西学的传入与西方逻辑的引进 高 航(11.121)
西汉统治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初探 徐珺玉(12.91)
从“贫僧”“贫道”名称的变化看中国佛道关系的演变 栗 艳(12.97)
新象与启示:近代云南留日学生研究 周立英(12.103)
文化学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与抗战时期中华文化的欧美传播——以熊式一、蒋彝及其作品为中心的考察 布小继(3.114)
文化治理视域下的云南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罗成雁(3.124)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仪式中的禁忌现象与功能 高扬元,黄雪萌(3.131)
美国公共文化空间的演变——以朱娜·巴恩斯《夜林》为视角 黄新辉(3.136)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当代引领 高 欣(4.141)
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 章瀚丹(4.147)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三维审视 赵 曼,张 新(4.152)
21世纪个人文化认同对红色经典合法化的误读探因 王 平(7.122)
“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公丕明(7.127)
“理一分殊”视野下传统文化传承的哲学维度——以刘述先“理一分殊”的儒学视野为中心 傅 秋(8.119)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探微 陈桂香(8.126)
文化认同与制度式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周琳娜,戴 劲(8.13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党的理论创新互动探讨 刘 锋(9.129)
文化认同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余晓慧(9.134)
《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性阐释 王 婷,胡海波(11.126)
文化治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进路——基于枫桥治理实践的考察 王 东,王木森(11.133)
对话理论视域下中俄文化的对话模式与思维范式探析 刘发开(12.109)
遗产 “突出的普遍价值” 的国家建构 张晓佳(12.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现代转向 陈欢欢,赵新居(12.122)
教育学
基于教学价值取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倪珊珊,肖 昊(1.134)
审美教育的诗性实践研究 冯 婷(1.142)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结构及现实构建 王声平(1.148)
大学治理由自治到共治的理性审思与现实构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 黄文武,胡成功,毛毅莲(2.132)
中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分类发展 王 飞,王运来(2.138)
30年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述评 李瑞奇(2.14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区域差异与协同发展——以京津冀高校为例 张云飞,王新华(2.152)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郭英剑,苗 青(3.141)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教学探索 申 莉(3.147)
云南边境少数民族教育转向的困境与路径——基于“边境7村”的实证研究 张曙晖(3.152)
大学治理理论的演进趋势与启示——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整合角度考察 肖 柯(5.140)
高校思政课与移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耦合与进路 赵 浚,张澍军(5.146)
网络文本叙事与后现代课堂话语构建 龙 娟,王庆奖(5.152)
道德教育的审美化改造 吴 凯(6.137)
论教师角色焦虑及其克服——基于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的分析 苏其宏(6.143)
边境地区民族中学整体改革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为例 党 颖(6.149)
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讲好“领导核心” 刘白杨(7.135)
实效提升: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政课研究 贺文华(7.141)
中国云南傣族与印度阿萨姆邦傣族母语教育比较研究 李 强,杨光远(7.146)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职业培训的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云南省农户调研数据的分析 陈长瑶,李 君(7.151)
质性研究的教育意蕴与方法之思——以《街角社会》为中心的考察 陈 晨(8.137)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基础研究政策解析——以《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为例 李兆友,姜艳华,宋琳琳(8.145)
实践逻辑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转型发展研究 房 慧,张九洲(8.150)
礼乐知识转移与教育关系重构——论春秋时期的教育转型 徐娜娜(9.140)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研究 庄 蕾(9.146)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美育实践研究 冯 婷(9.152)
分众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当代进路 徐秦法,磨桂芳(10.140)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实践路径 魏建功,任 爽(10.145)
民国初期省级教育行政制度断裂式变迁研究 张 寅(10.152)
困境中的进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想象与现实理解 张睦楚,孔祥渊(11.139)
后慕课时代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建 李 擎(11.147)
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五位一体”教育平台创建研究 张 伟,陈 希,李西建(11.152)
教育史学实践及其方法刍议 王 景(12.141)
智慧教育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建构 赵 浚(12.146)
艺术学
科学与艺术——贡布里希《各类艺术中的实验和经验》的理论启示 陈璐瑶(2.115)
论书法艺术中的生命意识 孙红德(2.120)
论《乐记》的人文音乐思想 高 蕊(2.126)
中国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 耿 灿(10.121)
从“诗话”到“影戏话”——试论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的传统文体特征 赵 轩(10.127)
准确、意义与新闻写作——从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看 王涌米(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