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惠,刘化军
(1.西南林业大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大多数重要著作中,新陈代谢(Metabolism)概念都得到广泛运用。 这是由他们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立场上建立起来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关系观所决定的。新陈代谢理念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用于辩证地、唯物主义地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和自然及其关系的一般性规律的理论工具,也是经验的、实证地考察具体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有效路径。
“新陈代谢”(Metabolism)一词最早由化学家施格瓦特于1815年提出并使用,这一概念初期主要被运用于化学、生物学领域,用以指动物、植物在机体内进行的物质能量转化以维持生命的过程。后来这一概念被逐渐应用于社会领域,马克思则运用新陈代谢概念及相关思想来探讨自然、社会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9世纪40年代左右,德国生理学家采用了“新陈代谢”一词来指代有机体为维持生命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之后德国著名化学家冯·李比希又将“新陈代谢”用于有机化学和农业领域,延伸了使用范围。在李比希看来,新陈代谢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界中无机物与有机体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阐释有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引申出自然与社会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都应该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的思想来源主要是源于李比希,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拘泥于此,而是对新陈代谢的内涵进行了深化和拓展,使之具有了多种内涵。在马克思那里,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自然界的生物之间、有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还适用于人与自然之间和社会关系领域,特别是生产领域。例如,在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劳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多次使用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在《国民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将新陈代谢理论运用其中,把新陈代谢与劳动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阐释,既在理论上对新陈代谢思想进行了拓展,在实践上又对资本主义大工业对自然界所造成的破坏进行了批判。从而深化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论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异化理论,构建了深刻的、科学的新陈代谢理论。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和社会领域的新陈代谢三个方面。
自然界的新陈代谢顾名思义是存在于自然界自身之中的、受客观规律(如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等)制约而必然发生的物质能量转化变换过程。在自然界,新陈代谢普遍存在于生命体和无机体中,因此,研究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规律是自然科学家的重要职责所在。对此,马克思曾严肃地质问:“如果一个化学家不去研究物质变换的现实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解决一定的问题,却要按照‘自然性’和‘亲合性’这些‘永恒观念’来改造物质变换,那么对于这样的化学家人们该怎样想呢?”[1](P255)从上述论述中也可以见到,马克思认为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新陈代谢现象有其自身客观规律。当然,新陈代谢现象不只发生在没有任何人类实践参与其中的自在自然中,在人化自然即人类生产出来的人工物品世界中也一定发生受到物理规律、化学规律支配的新陈代谢现象,例如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马克思对此指出,机器之所以有用,那是因为被使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机器“会由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破坏作用而解体。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2](P214)即会产生“新陈代谢”。而正是在被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它们的使用价值才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会随着自然界的单纯物质变换而消失。“因此,资本的这些实体本身现在都是暂时的实体,它们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交换价值。”[2](P215)这表明不论人类用还是不用这些人工制造出来的机器,这些机器本身都会与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发生物质的变换和能量的交换,这些机器本身会由于自身的物质代谢过程而失去功能或解体。正是人工制品必然要发生新陈代谢,所以,每一件产品或商品都要被标明保质期,以确保这件产品或商品相对于消费者所具有的功能。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完成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过程,其实现工具是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首先是人以自身活动作用于自然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得以进行。人类在利用自身的体力或自然力作用于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是说在劳动时,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便产生了新陈代谢,人类社会才有了生存的前提或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2](P215)在这一论断中,马克思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普遍必要性和作用。人类必须要劳动,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作为整体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特定的性质和数量的物质和能量,因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3](P161)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自然界自身生产出来的可供人类使用的物质产品往往无法满足人类全部所需,因此,人类必须要创造性地以自身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以获取更多的人工物质产品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这样的劳动是人类自产生以来任何时期都必需的,须臾不能停止。任何时候,只要人类整体上停止劳动一段时间,人类社会必然陷入混乱或趋于灭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条件。劳动作用于自然的结果是改变自然界已有的物质形态和能量形式,人类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和人类劳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马克思看来,只要人类利用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变换或是通过劳动促成自然物转化为人自身的能量,“人就能获得剩余产品,也就是说,就能把同一自然实体从不适用的形式变为适用的形式”。[4](P292)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与自然界自身的新陈代谢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遵循物理、化学、生物规律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而且都是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中的有机部分;再者二者之间也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不同点在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纳入了人类独有的创造能力和选择能力,凭借这些创造能力和选择能力,人类能够在相对短得多的时间内创造出全新的物质形态、加快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速度以及迅速地扩大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规模和总量,这些新陈代谢是自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完成的。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所具有的新特点是由人类社会自身赋予,并通过人类的社会的生产实现,所以,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不仅受气候、地理、水文等自然法则的影响,而且受到人类社会内部的劳动分工和财富分配等制度化的规范和社会法则的控制。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丰富而复杂的,而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是两者之间关系体中的最根本性的一环,是其他关系如审美关系、价值关系的前提和载体;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也是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时最需要严肃对待的课题,因为我们正在面对的生态问题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关系转换问题。马克思把新陈代谢概念的使用范围扩展到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中无疑是他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立场的必然逻辑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品质保证了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念在当今也必将发挥巨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社会领域的新陈代谢主要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通过交换进而通过消费而消失的变换过程,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领域的新陈代谢更多的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既赋予“新陈代谢”以自然科学含义,又赋予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意蕴,这两层含义以社会生产劳动的结果即商品为媒介,并统一于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即通过“社会的物质变换”,[2](P125)才能实现社会领域物质层面的“新陈代谢”,也即前述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是,社会领域的新陈代谢不仅局限于“交换”而发生的商品所有权的变更,更多的是要通过“消费”使商品使用价值消失。因而,马克思关注的焦点应是消费领域的新陈代谢。如果仅仅是考察交换领域,那“只是从形式方面考察全部过程,就是说,只是考察为社会的物质变换做媒介的商品形式变换或商品形态变化”。[2](P125)可见,马克思这里的“新陈代谢”思想已经脱离了它的自然科学意义上用来表述物质和能量运动的内涵,而具有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蕴。最终,“这一整套交换行为,从使用价值来看,是物质变换,从价值本身来看,则是形式变换”。[5](P143)由此可见,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自觉地把新陈代谢概念与“商品”“商品交换”和“商品消费”等概念结合起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现象的,这种理论自觉又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自然观的结果。这些概念的综合运用一方面使得马克思能够深入地、彻底地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另一方面,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创建了概念工具,为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的破坏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基础。
如果说马克思把“新陈代谢”作为一个基础性概念来揭示人类劳动的本质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和能量关系,为我们认识社会及其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经验的概念基础,那么,马克思则进一步地用“新陈代谢断裂”深刻、全面地和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及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会发生新陈代谢断裂,进而导致自然异化,其终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正如福斯特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之所以用“新陈代谢断裂”这一概念,在于他用这一概念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领域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存在必然的、明显的、不可挽回的断裂,即由于私人占有制的存在,就必然“导致土壤再生产的必需条件持续被切断,进而打破了自然本身及其与社会之间的新陈代谢的循环”。[6](P10)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和干扰,特别是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尤为关注,并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分析。他们指出,由于资本家生产活动的短视,所以给森林、水土、工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导致了“新陈代谢断裂”,由此造成环境恶化。首先,资本主义的“文明”生产活动对森林的养护和生长根本未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反而破坏了森林、土地,使水土严重流失。如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的居民为得到耕地,大肆砍伐森林,最后的结果就是土地荒芜,水土流失;导致一到多雨时期就洪水肆虐,一遇到干旱年头小河就干涸。其次,资本主义的“文明”生产方式严重毁坏了土地的生产力和工人的生产力。为什么会这样呢?马克思指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大中城市,因而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就被打断,就不能调节人与土地之间的生产,原来在土地上进行生产的人们不再在土地上进行生产,这一方面使土地的肥力得不到补充,土地生产力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断下降,大量的人口拥挤在城市,造成人口过剩,工人的生产能力也遭到破坏。这就会人为地在土地与工人之间造成一种无法弥补的裂缝,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地力的浪费,也造成了人类自然力的浪费,使土地日益贫瘠。再次,资本主义“文明”的生产方式使工人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生活环境来看,工人缺乏营养、缺乏必要的衣物和燃料、居住面积狭小,极易引起疾病或加重疾病;从生产环境来看,工人工作的地方“排水沟最坏、交通最差、水供应不充分最不清洁、阳光和空气也最缺乏”。
可见,马克思主要是从人类社会生产角度探讨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源,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导致的新陈代谢断裂。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厘清:从直接原因来看,是由于城乡分离和远距离贸易造成的。自然的运行规律要求土壤营养成分循环回归,即取于斯还于斯,然而社会领域的新陈代谢过程却因为城乡分离和远距离贸易使得人们消费掉的土地成分,尤其是土壤的营养成分不能够完整回归,经过几个轮回之后,土壤的构成要素必然会发生异化,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贫瘠。从根本原因来看,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用福斯特的话来讲,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唯一逻辑就是资本,即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或称之为资本逻辑。因而,“资本主义积累的逻辑无情地制造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的断层,切断了自然资源再生产的基本进程”。[6](P9)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财富积累在私人手里,是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统治的基本条件。”[7](P478)资本之所以存在,在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存在。而雇佣劳动制的存在又是以无数的彻底无产者的存在为前提,而无数的彻底无产者的存在又是以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若是不瓦解人与土地间的客观关系及人对土地的所有者关系,自由劳动同劳动手段和劳动资料即自由劳动赖以实现的客观条件就不可能普遍地分离;这些分离若是不能普遍地实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就不可能产生和持续维持下去。从历史上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开始于14世纪的圈地运动,这也是资本家进行“原始积累”的最初的主要手段。[8](P170)农民失去了土地,变成了产业工人,为资本的运动和增值准备了劳动力,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大私有制由此形成。就这样,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就诞生了。
一般而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与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具有相似性,即通过劳动生产出使用价值,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表现为通过使用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实现价值的增值。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9](P18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主导着劳动过程,即主导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使人与自然之间正常进行能量变换,而价值增值过程则打乱了人与自然间的平衡,成为资本主义新陈代谢断裂的主要原因。在资本逻辑下,资本主义进行生产的目的不是服务于人的真正的、普遍的、自然的需要,而是追求最大利润。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越快越多,资本增值过程越快,利润越多,利润最大化越容易实现。然而,从物质和能量的新陈代谢角度来看,卷入到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数量必然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当由资本增值过程支配的新陈代谢过程超出自然界的自身调节能力和范围时,各种类型的新陈代谢断裂现象必然发生。自19世纪以来一直到当下21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已然导致并在延续新陈代谢断裂。
既然新陈代谢断裂的主要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下的生产方式,那么消除新陈代谢断裂现象的唯一出路则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构建共产主义社会。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借助新陈代谢概念,利用唯物主义方法论,通过综合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流通到剩余价值产生的全过程,给出了解决思路:第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从事生产的生产者要联合起来;第二,联合起来的人们要合理调节、共同管控人与自然间的物质能量变换过程,不让它们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人自身。这样,“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10](P929)“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从事生产的生产者的联合”意味着废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者才能真正地实现联合,释放出社会生产力,共同管理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社会的新陈代谢。
前述可见,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在继承借鉴其自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把其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用其来描述和分析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变换过程及其规律。尤其是马克思把这一理念运用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对新陈代谢概念进行了“重造”,使之内化到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为我们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态危机进而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而且,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中还蕴涵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其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更加凸显出来。
首先,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自然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路径。通常人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主要是由劳动的异化造成的,其实,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社会形态,其在管理、调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所造成的新陈代谢断裂进而导致的自然异化,由此带来的社会异化也是资本主义本质的重要表现。在马克思看来,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出现了断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才导致社会领域的新陈代谢出现了断裂,或者说自然界的新陈代谢断裂是社会领域新陈代谢断裂的异化表现,而这种异化表现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揭示。不仅如此,在马克思看来,新陈代谢不仅可以用来揭示自然界异化、劳动异化的秘密,而且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所有异化现象,如人的异化、社会关系的异化等,都可以用这一思想进行分析。例如,马克思在其新陈代谢理论框架内把对剩余产品的分析、地租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纳入其中,而这三者又与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新陈代谢理论恰好可以为人们认识土地、土地制度、土地与人的关系(前述)提供理论支撑。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这一理论阐释框架,对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并将长期存在的自然异化和劳动异化及其关系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警示意义。
其次,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为人们把握人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即既对人、社会与自然关系可以做定性的研判,又可以做定量的分析。定性来看,新陈代谢理念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密切联系的,虽然自然界的存在的确具有客观规律性、自然的先在性,因而人类生活生存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但是,人类又以自身的自由选择性如生产能力、劳动能力影响自然界,使二者之间的新陈代谢顺利进行。马克思强调指出,要“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P587~588)定量来看,由于马克思新陈代谢概念来源于自然科学,因而从逻辑上来说,可以运用自然科学的定律、定理、公式、方法等来对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精确的演算推理分析。例如,对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与社会、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社会有机体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速度和数量进行精确、量化的分析,从而科学地把握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虽然由于时代条件所限,马克思在当时并没有对这些新陈代谢过程进行实际的计算,但是他这一思想在当代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面对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或者说生态危机,人们可以尝试对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与社会、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社会有机体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行较为精确的定量研究,测算出加强环保所需要的各项数据,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间的精确状态和趋势,使之新陈代谢顺利进行,而这正是马克思新陈代谢思想的当代价值所在。
再次,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为我们如何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提供了指导。
一是在利用好自然力的同时要保护好自然界。马克思指出,自然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和人两个生产要素的结合才能变成现实的物质生产,人类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能构成社会财富。因此,在发展生产的时候,要保护好自然,而不能像资本主义生产那样,为眼前之利,不顾长远。对此,马克思批判性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指望获得直接的眼前的货币利益的全部精神,都和供应人类世世代代不断需要的全部生活条件的农业有矛盾。”[10](P697)所谓“供应世世代代不断需要”在实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因为自然力蕴含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良好的自然环境对劳动生产力起正向引导作用。而且,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循环,即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将“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返还给自然,使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顺利进行。对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马克思曾提醒人们要“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0](P928)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的物质循环。而且,马克思恩格斯还倡导循环利用与降量化生产应同时进行:一方面要利用好废弃物,所谓利用好就是不是简单地把废弃物丢给自然界,而是要循环再利用,因为这些“所谓的废料,几乎在每一种产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0](P11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几乎在每一部门或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废料都会发生再转化,这种转化既发生在同一产业部门中,也发生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正是通过转化、循环,那些废料本身又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生产要素。这种循环对于工业和农业生产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指出,对于工业来说,“生产排泄物”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的价格,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农业而言,“消费排泄物”的循环再利用,既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 也可以实现农业产品的无污染,因此“消费排泄物对农业来说最为重要”。[10](P115)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少产生废料,即要通过降量化生产来降低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所谓“降量化生产”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应注重节约,减少生产废料;二是要使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把一切进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利用提升到最高限度。通俗地讲,“降量化生产”实际上就是集约化生产,通过较低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使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得以提高。
最后,马克思新陈代谢理念将实现共产主义与解决生态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对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但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在消除了“新陈代谢断裂”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前所述,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思想涵盖自然界、自然与社会和社会领域,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消灭新陈代谢断裂存在的根源,才能消除这种异化。“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2](P414)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70年前发出的理性怒吼,这也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新陈代谢断裂指明了方向,即废除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实行公有制。在由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平等占有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真实需要,从而与资本主义社会为剩余价值而生产决然割裂。反过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之时,人的合理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之时,新陈代谢断裂的社会根基不再存在之时,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