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具有积极的效益,但是,大学生的健康和健身意识并不足够,主动参与规律性的体育锻炼较少,久坐少动行为较多,从而导致诸多健康问题,诸如肥胖、高血压等。全国体质测试的结果也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比例的个体身体质量指数不达标,尤其是男生群体当中很多已达到肥胖标准,身体肥胖会带来很多疾病,它不仅影响其他身体健康适能的正常发展,还会诱发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大学生保持正常的身体成分比例非常重要[1]。
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具有良好的保持和促进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多种体育运动形式对身体成分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减肥减脂领域内,是重要的处方之一[2]。但是,对不同锻炼强度对身体成分的剂量效应的研究相对不足,探讨不同强度对剂量效应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高效的健身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健康体适能,也可以为高校体育工作者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研究以男大学生为研究参与者,选择高、中、低等强度的跑台训练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健康体适能指标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以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干预的剂量效应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章30余篇,最终引用11篇参考文献。
1.2.2 实验法 选取身体健康状况正常的男大学生30(Mage±SD=20±1.195)人自愿参与研究,将这30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高强度组、中强度组和小强度组。
1.2.2.1 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多组纵向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实验随机分为3组,高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和小强度组,每组10人。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运动强度(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因变量为身体成分指标(体重、骨骼肌量、BMI、腰臀比)。
1.2.2.2 测量指标及测量仪器 本研究所需指标:身高、体重、肌肉重量(kg)、腰臀比、BMI(kg/m2)。
身高、体重测量:身高体重测试仪(上海花潮有限公司生产),身高精确度为0.1cm,体重精确到0.1kg。
体成分的测量:采用韩国Biospace公司生产的InBody72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电流250μA,手脚共8个电极,分段测量人体阻抗,身体成分结果的计算由仪器自带模块完成。输出指标主要包括:体脂肪量(kg)、体脂率(%)、肌肉量(kg)、肌肉比例(%)、腹部脂肪(%)等。
1.2.2.3 运动处方 通过Astrand cycle ergometer graded exercise protocol系统,测定出安静时心率和最大心率,计算出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组的个人目标心率(Target of Heart;THR)。运动组的目标心率公式:(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运动强度(低强度~高强度%)+安静时心率[3]。
表1 运动强度分类HRR(%)和%HRmax(beat/min)
整个实验过程为期8周,在实验干预期间,所有组别控制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安静组在实验期间避免过多参加重体力活动。运动组在每次运动前做5min的准备运动,运动开始后,在目标心率范围内持续运动50min(指定运动强度下,在不能运动的情况下结束运动),运动干预结束后再进行5min左右的放松运动。运动频率每周实行3~4次。
1.2.3 数理统计法 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PS19.0软件进行处理,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
表2 实验前后体重、骨骼肌量、BMI指数、腰臀比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n=30
2.1 研究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的结果显示,实验前后,研究参与者的体重、骨骼肌量、BMI指数、腰臀比均发生了变化,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上述变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检验上述变化有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数据进行球形度检验,显示修正后主体内效应的检验结果。
2.2 体重的重复测量结果 以不同组别和测量时间为自变量,以体重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分析(表3)。
表3 体重的重复测量结果
表3的结果显示,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测量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是显著的(F=3.647,P<0.05, 偏η2=0.213)。测量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说明体重在实验前后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而且变化的效果量较大,效果量为0.213[4]。因此,需要对交互效应继续进行简单效应的检验,体重在实验前后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体重在实验前后的变化趋势
后续简单效应检验发现(结合图1),不同强度组在实验前的体重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后也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
高强度组在实验前后,体重呈现上升趋势,且体重变化显著(F=4.572,P<0.05),而中强度组在实验前后,体重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但是该趋势并未出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小强度组在实验前后,体重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2.3 骨骼肌的重复测量结果 以不同组别和测量时间为自变量,以骨骼肌量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分析(表4)。
表4 骨骼肌量的重复测量结果
表4的结果显示,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9.691,P<0.05,偏η2=0.264),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测量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是显著的(F=4.129,P<0.05,偏η2=0.234)。测量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说明骨骼肌量在实验前后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而且变化的效果量较大,效果量为0.234。因此,需要对交互效应继续进行简单效应的检验,骨骼肌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骨骼肌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趋势
后续简单效应检验发现(结合图2),不同强度组之间在实验前的骨骼肌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后也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
高强度组在实验前后,骨骼肌量呈现上升趋势,且变化显著(F=17.138,P<0.05),而中强度组和小强度组在实验前后,骨骼肌量均为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2.4 BMI的重复测量结果 以不同组别和测量时间为自变量,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分析(表5)。
表5 BMI的重复测量结果
表5的结果显示,测量时间、组别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说明实验前后,参与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整体并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变化。BMI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BMI的变化趋势
图3的结果表明,虽然交互效应不显著,但是就各组变化趋势而言,中强度的跑台训练对BMI的改善相比于高强度和小强度的训练更有效,对中等强度组在实验前后的BMI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BMI值在实验前后发生了显著性的降低(P<0.05)。
2.5 腰臀比的重复测量结果 以不同组别和测量时间为自变量,以腰臀比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分析(表6)。
表6 腰臀比的重复测量结果
表6的结果显示,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25.387,P<0.05,偏η2=0.485),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4.215,P<0.05,偏η2=0.238),测量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也是显著的(F=6.865,P<0.05,偏η2=0.337)。测量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说明腰臀比在实验前后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而且变化的效果量较大,效果量为0.337。因此,需要对交互效应继续进行简单效应的检验,腰臀比在实验前后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图4 腰臀比的变化趋势
后续简单效应检验发现(结合图4),不同强度组别之间在实验前的腰臀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后高强度组与中强度组腰臀比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高强度组与小强度组的腰臀比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中强度组与小强度组的腰臀比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高强度组在实验前后,腰臀比呈现下降趋势,且变化显著(F=25.844,P<0.05),中强度组在实验前后,腰臀比呈现下降趋势,且变化显著(F=13.274,P<0.05),而小强度组在实验前后腰臀比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根据图4所示,高强度和中强度的跑台训练对腰臀比的改善均有较好训练效果。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低3种强度对身体成分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后,体重的变化效果显著,高强度运动训练组的体重增加显著,骨骼肌量显著增加,腰臀比显著减小;中强度组的体重显著降低,BMI指数显著降低,腰臀比显著减小;低强度组的各指标均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但也是趋于向良性方向发展。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的设想。
身体成分的测量和评价已经成为医学、体育学等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身体成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能量消耗、储存和脂肪代谢等过程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干预措施。有学者对经常进行舞蹈、广场排舞、健美操、抗阻训练等有氧健身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运动方式对普通或肥胖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身体形态的改变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脂肪含量,改善身体围度,减少皮脂厚度[5-8]。
还有研究对单纯性肥胖的青少年进行了为期12周的高、中强度运动干预,结果发现,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身体成分结构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瘦体重增加,体脂百分比减少,BMI值减小,肥胖度减少;男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更着重于瘦体重的增长;干预结束之后发现,该受试人群的大腿脂肪含量、大腿脂肪率、大腿区域脂肪率均发生了显著性的积极改变;身体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腰腹部塑形效果显著、臀围显著减小[9-11]。
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保持了一致,具体的剂量效应体现在高强度的训练更有利于骨骼肌量的增多,正是由于骨骼肌量的增多,高强度组的体重也增加了,高强度的下肢运动训练使臀部肌肉含量增多,导致腰臀比降低;中强度的训练更有利于燃烧脂肪,降低脂肪含量,从而导致体重降低、腰臀比减小。
研究表明[6-9],多种体育运动形式对身体成分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减肥降脂领域内,是重要的处方之一。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不同锻炼强度对体成分的影响,多数研究的锻炼强度都从中等强度到高强度,忽略了小强度运动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虽然也没有发现小强度运动在各指标上出现显著的变化,但是各指标均表现出积极的变化趋势,说明小强度运动的积极效应可能体现在长期坚持和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方面,对运动干预而言,小强度运动也是不容忽视的运动强度。
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探讨了代表身体成分的4个指标,对于身体成分而言可能并不足够,后续研究应探讨更多的指标,为运动干预提供更精准的理论指导。
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对于增肌塑形、改善身体肌肉线条最有效;中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减少身体脂肪,对于减肥降脂、减少身体重量最有效;小强度运动的效应可能体现在长期积累和心理效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