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最英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教育的实质与核心在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制度引领行动、关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加强家校联系、重视环境熏陶等方面来探究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源自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性的,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制定系统可行的方案,设计具体活动,组织班级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知”“行”结合,以制度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重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培养,重视环境的熏陶,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制度的指导。作为老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每学期第一周定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周,开展学《守则》、学《规范》、学学校管理制度、学文明礼仪的活动,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实用的班级管理制度和一日常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认识,找差距,并成立了文明督查小组,轮流值日督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以便使养成教育内化为有意识的行动。
二、关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改变评价机制。
首先是关注活动和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情境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活动能增智也能育人,情境能感染陶冶人。学校、班级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来引导他们自我教育,经常创设德育情境渲染气氛感染他们。要变原来简单枯燥的说教式、训话式等让人厌烦的班活动课为学生自主参与的演戏式、讨论式的班活动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感受到受教育的乐趣,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例如我班少数学生不诚实,爱撒谎,我不是严厉地训斥他们,也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开展了《诚信是金》主题活动,让学生自排自演情景剧,讲讲自己诚信上的“丑事”,谈谈自己錯在何处,思考今后该怎么做,从而认识到我要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与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田,放下师道尊严,蹲下来,深入学生生活,参与学生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其次,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人教育,不如自我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常规管理中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证。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班委会、团委会的作用,让他们独立成立安全、文明、卫生监督小分队,轮流督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改变了自我,改变了学校。
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作为老师应通过家访、微信、短信等方式充分摸清家庭情况。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如家庭贫困的学生容易自卑,容易自暴自弃;家长素质不高或不明理,教育不当,其孩子对学校的叛逆心理就比较强,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按照自己的能力定位。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谈学生的闪光点,以免学生对学校反感,产生对立情绪,从而不利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四、重视环境的熏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育人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有孟母三迁典故,孟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再三选择育人环境,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更应重视环境对孩子的熏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老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身共做。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就不应该在学生面前乱吐槟榔渣子,乱扔垃圾,看到地面有垃圾就应俯下身子捡起来。其次,营造浓厚的校园、班级文化氛围。学生的习惯养成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但制度生硬而易忘记。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突出温馨的提示语,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再次,要重视榜样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我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老师应要求每个学生用实际行动学习自己身边的榜样。要求学生首先明确学习谁,学他什么,怎样学,然后督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最后,要关注社会大环境。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中学生的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循序渐进,多管齐下,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渐感化改变他们,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余厚默.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J].今日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