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呼唤生活化教学

2018-02-19 08:10何超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何超

摘 要: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更注重理论和现实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将课本知识、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生活经验三者进行结合,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度法治意识的公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从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到当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难度亦有所提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要更多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既然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源于生活,教学就必须回归生活,要从实际出发,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就自身综合素质、心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常识等方面挖掘、发现、生成新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的思想体验得到升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实际感知和经历的生活本身,也可以是时代背景下的被检验和论证的理论,它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呼唤生活化教学。而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应更多地结合实际,让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实际理解。

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教学情境创设贴近生活

“设疑、激疑、释疑”是传统思想品德课堂较为常见的教学流程编排,但常态下其效果并不理想,最终还是由教师自圆其说,学生依据教师所述内容做笔记,长久下来课堂气氛变得沉闷,非但教学效果不好,还让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产生了抗拒。原因何在?主要是由于脱离学生生活。从生活化教育的角度分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来源于生活,他们对生活的感受、经历、认知都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密切相关。以学生的感悟为依据,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学。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虚拟情境虽容易创设,但却难以引出学生的真情实感,而真实的生活案例最能引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在讲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知识时,可尝试摆出如城市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等社会问题,相信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的所见所闻,他们有感能发,此时教师再有意地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知识的联系,教学自然水到渠成,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效果,才能达到激疑之效,为释疑作准备。

2.教学素材选取源于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融入了大量最新的生活素材,其中包含不少时事政治。这里面实则给我们传递了一条重要信息,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与时政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其教学素材的选取应紧贴生活,与时俱进。例如,2018年两会上对宪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刚好与《道德与法治》(八年級下册)的主干内容“宪法”相联系,从修宪看我国如何依宪治国,从修改内容看宪法为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等。我们的生活蕴含着最好的教学素材,关注生活,让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定能事半功倍。

3.教学活动设计走进生活

新课程改革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引入更多的形式去解读。让学生通过报刊、图书、上网收集相关主题的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化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例如,就社会中一直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等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搜集资料提出看法,提供课堂给学生开展辩论赛,各抒己见,让道理越辩越明,最后教师引导同学在保证自身权益不受到侵害的同时,去帮助他人,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同时更需要见义巧为。

此外,教学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光要让学生习得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融会贯通。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就热点课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在实践中学习,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实践精神。第二种是开设模拟场景,比如模拟法庭、心理咨询等,让学生自定议题,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既能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解析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也能让道德与法治课更接地气,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三、生活化教学的评价和反思

反思是进步的明镜,教学评价是教师进步的工具,能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品质。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收集反馈并进行反思。而评价应该是双方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要用谈话的方式去获得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情况,利用多种工具建立学生的思想品德档案,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放入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定期让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并和班级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实践,也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挑战。舞台更大了,要怎么表演才能让舞台更加丰富,是教师要去思考的问题。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让教学和生活融合,使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模式新颖、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探究的精神,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克万.略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呼唤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3):119,153.

[2]段坤坤.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7(5):39.

[3]叶建华.初中思想品德课呼唤生活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5):63-65.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