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高安采茶戏

2018-02-19 08:04黄芳
当代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安采茶戏剧种

黄芳

到江西旅游,白天赏景、晚上看戏,不失为美的享受。作为“江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高安采茶戏,就是本土文艺继往开来的活态标记,折射出赣文化的多彩多姿,社会生活与人们的美好愿景,长久以来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尽启示、感染,走过闪亮历程,展现别样魁力。

一、用独到剧目滋润人心

一个地方能拥有一支特色鲜明、百姓爱看的剧种,在文化建设上无疑值得引以为尊。有特色的剧种必须要有一支过得硬的家喻户晓的队伍。魅力高安采茶戏源于明清时的高腔戏、皮黄戏、瑞河戏、锣鼓戏等,到民国初期在此基础上推出“丝弦戏”,并请来清江花鼓戏师傅传授技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安采茶戏。其内容主要表现青年男女情受和民间生产劳作的情形。戏班子按地方习俗,正月唱新年戏、二月唱花朝戏、娘娘戏,三月唱财神戏,四月唱青苗戏,五月唱端午戏,六月唱脱荒戏、七、八、九、十月唱庙会戏,十一月唱娱乐戏,十二月唱封箱戏,几乎月月都有新戏演,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高安采茶剧团应运而生。剧团继往开来,致力精品创作生产,使剧种形成了“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相济,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以“风趣诙谐、寓教于乐”的独到魁力饮誉中国戏坛,众多优秀剧目被选调参加全国和全省艺术节(戏剧节),荣获了近百项省部级集体和个人奖励。其中1959年代在庐山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献演传统小戏《四九看妹》,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伟人高度赞赏。1964年创作演出的现代采茶戏《小保管上任》,獲得华东地区汇演一等奖,进入中南海再次为中央领导进行演出,并拍成戏曲片电影在全国放映。

改革开放以来,高安采茶戏在传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以戏剧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激励百姓向上,迸发出无尽活力。1979年创作演出的大型传统采茶戏《孙成打酒》,参加建国30周年全国文艺调演,获文化部授予的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1993年,中央电视台将高安采茶戏荣获国家稀有剧种“特别演出奖”与“田汉戏剧奖”的《断鸡》等三个传统小戏和大型传统戏《南瓜记》拍成艺术片向全国播出。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高安采茶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安采茶剧团与时俱进,现每年送戏下乡和在剧院演出逾200场,不断用优秀剧目鼓舞人心,弘扬正气,推进移风易俗,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使采茶戏这朵优秀传统文化奇葩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二、将时代元素融入作品

文因时而兴,艺因时而盛。纵观高安采茶戏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都决非一蹴而就,也曾经受过低迷、痛苦的考验。现实让我们文艺工作者深切感悟到,只有与时俱进,投身创新时代大潮中,将时代元素融入新作品,排出老百姓爱看的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好戏,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进而拓展出更广阔的天地。高安采茶戏艺人正是通过这种反思,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从而开启了新的“等着我”之门。

音乐旋律是一个剧种的表达形态。高安采茶戏原生态的旋律富有特色,《江西是个好地方》的曲作者解策励就对此情有独钟,称之“可与黄梅戏的音乐媲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口味的改变,老戏的行腔在不少表现上已显得拖沓,缺少跳跃,不受中青年观众喜欢。就此,剧团上下合力导演与编剧、作曲反复沟通、商议,大胆创新,一方面将原有保留剧目有的做了二度创作,一方面下力抓新剧目创作,又相继新排了《红土情之歌》、《四季花香》、《拐杖情》、《玖爷和他的贾家古村》、《罗山和他的女婿们》等现代戏,表现火热的现实生活,同时将当代民族音乐动听的旋律和原汁原味的采茶戏腔在不少环节巧妙融合。事实证明,这种不断变化然又与传统采茶戏优美旋律的完美结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接受了,乐意看、乐意哼了。

高安采茶戏起源于早期的本土民间灯歌、灯彩、傩舞,它的本体是戏曲,是载歌载舞、夸张变形的艺术,有如中国水墨画,重在写意。既然是戏曲就离不开程式化表演,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无不需要演员用形体动作,如云步、云手、水袖、筋斗、矮步等去呈现美的直观感,对不同角色的服饰与形态也别有讲究。高安采茶剧团一直注重演员的基本功训练,同时强调要善于观察生活,注意当代人一些有特点的情感变化特征形态,巧妙地在表现中贴近现实生活,亲近观众。

“唱、念、做、舞”的戏曲基本要素之“唱”是表现剧种穿透力强弱的首要元素,犹如人体血液,一旦止流则生命终结。剧团在这方面也十分讲求,既注重传承又有所突破,使高安采茶戏既作为赣文化代表性剧种,又不受地域限制,既是高安的、宜春的,也是江西的、中国的。就这样怀揣“中国梦”凝聚力量攻下去,可以期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方面的扎实努力,高安采茶戏定能成为国内驰名的地方剧种之一。

用自身的作为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而今,高安采茶剧团正通过培养、选拔采茶戏新人,推出本土人文风情新戏,以文化下乡演出、文化市场演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等方式,坚持“二为”方针,践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让高安采茶戏唱响新时代华章。

参考文献:

[1]吴玉林,雷鸣,蓝七荣,程四郎,易清传.高安采茶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西部皮革,2018(18).

[2]盖双玲.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影响因素——以高安采茶戏为例[J].智库时代,2018(36).

[3]邱斌.高安采茶戏音乐形态研究[J].福建茶叶,2017(12).

猜你喜欢
高安采茶戏剧种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高安馆藏元代陶瓷撷粹(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