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2018-02-19 08:04曾夏笛
当代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成因问题

曾夏笛

摘要:自2016年起,由于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必修课进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各地中小学纷纷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模式。但由于研学旅行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理论界对其教育价值的认识不足,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指出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研学旅行;问题;成因;对策

教育部等11个部门于2016年底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研学旅行作为一门必修课出现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需要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高度重视。

一、目前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目标不明确、主题不突出

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就一定要符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的观点,一门课程最重要、最首要的是确定目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校缺乏对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目标、主题的仔细思考和深度规划,只是带着学生走马观花,把“研学旅行”变成“集体旅游”,学生在其中收获甚微。

其主要原因是对研学旅行的认识模糊,虽然理论上已经把研学旅行定位为综合实践课,但一些家长、甚至教师、学校依然没有把传统的春秋游与其区分开。从实施范围看,它不是国家课程,而是校本课程。学校在课程设计开发上拥有更多自主权,既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研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从实施过程看,它是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错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研学旅行中也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教师包办,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过多要求,对学生活动提出过多限制,丧失了研学旅行本应具有的活力。而教师也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在课程开发设计方面随意计划、缺位严重,仅仅变成带着学生旅行的“保姆”,没有体现出教育者的专业性。

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是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教师如果不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很难确定真正适合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其次是教学实施,一个研学旅行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还应该拥有协调沟通能力和人文社會科学等通识知识,在旅行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具有激励和反馈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出现研学旅行后评价主观化、敷衍了事,甚至不评价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实施效果,学生获得的成长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缺乏课程的精细组织与安排,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是缺一不可的,在最初进行课程设想的时候就要制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二、研学旅行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明确课程目标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有明确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和精细的课程实施计划。首先,创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水平、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知识、技能;其次,设立具体的研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要求,促进“游中学”,使学生在旅行中获得成长。

(二)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吸纳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学生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注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体验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吸纳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当中,可以是全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例如在研学旅行中,科学家做研学导师,以更专业的视角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三)建立主体多元、明确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只有教师评价的一元评价体系,增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增加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的评价;在评价手段上,通过举办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活动,以展现研学成果的形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四)协同多方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研学旅行不是学校的独角戏,需要协同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开发丰富性、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保障研学旅行顺利、高效实施。首先,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进行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其次,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再次,发挥政府的力量,如财政部门设立研学旅行专项基金,为研学旅行提供资金支持,支持旅行社及教育机构与学校进行合作。

三、小结

研学旅行是学校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经,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作育人的创新形式。面对目前出现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努力,探索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璇. 小学4-6年级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赖东升,潘奕峰,陈胜贤.中学研学旅行之职业体验专题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泉州第一中学实践研究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0):4-7.

[3]任虹燕.研学旅行课程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德育,2017(09):24-26.

[4]于书娟,王媛,毋慧君.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9):11-13.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成因问题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