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
统编低年级教材中均安排了独立的“识字”单元,旨在集中教授学生识字,学习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兴趣,提升识字的能力。作为一线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要领会教科书编者的意图,根据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单元集中识字的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教材的引领下,亲近汉字,理解汉字,运用汉字。
策略一:因“材”施教,找对“法”
统编低年级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下册中都安排了专门的识字单元,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均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五课就分别从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五个方面来呈现。笔者认为教材的编者精心设计了不同的识字方式,一方面是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材使学生喜欢上识字并感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意愿;另一方面也是根据汉字文化及其特点进行集中编排,让识字有规可循,有法可寻。执教者明确了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单元中识字教材的不同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施教,能使学生很快走上自主独立识字、快乐阅读的道路。
如一年級下册“识字一”单元中第二课《姓氏歌》是属于蒙学识字的形式。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统称。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就是儿童可以开始具备认字和书写的能力了。《姓氏歌》的创作应该是源于古代蒙学教材《百家姓》。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从对中华姓氏文化的了解入手,采用图片、视频、小故事等方式适当地向学生渗透姓氏与汉字文化知识;然后带领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在读中让学生认识姓氏汉字;最后还可以通过链接生活,开启“寻找身边人的姓氏”的快乐识字大门。而看图识字重在图与汉字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回忆生活,唤醒经验,认识汉字并回到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象形识字”是统编教材识字模块中的重点及亮点,是引领学生走进汉字文化的最佳素材,教学时教者可结合图画、古汉字字形、故事等,带着学生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字理,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从图画到文字的思维过程,并初步领略汉字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策略二:循“规”蹈矩,巧用“法”
规,行为的准则,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可代表两层含义:第一,遵循汉字规律;第二,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汉字的规律有很多,表意与系统是最重要的两大规律。每个汉字都是由音形义组合的小系统,又从音形义的不同角度与其他字产生联系,从而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各种系统,最后汇成了汉字的大系统。
如一年级下册“识字二”单元第五课《动物儿歌》,主要认识带有“虫字旁”的汉字。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虫”字的演变过程,用“猜一猜”感受汉字表意功能的趣味性,课始便产生识字乐趣;接着在多形式朗读儿歌中,不断反复出现带“虫字旁”的生字;紧接着教师可以用“比一比”或“声旁变色”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虫字旁”的字大多具有形声字构字特点;再接着可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这一构字规律,联系生活,自主识字;最后可以通过阅读《虫儿歌》进行拓展与归类识字。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带有“虫字旁”的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与“虫字旁”的字有关的汉字系统,这样学生今后在学习或阅读中遇到“虫字旁”的字,就容易理解其形义,实现自主识字。
又如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中第四课《田家四季歌》中“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一句中的“戴”字是该课的认字难点,很多教师通过“土+田+共+戈”这种“加一加”的机械识字方法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准确识记及运用该字。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7岁的儿童处于直觉思维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感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甲骨文 “”,让学生看图想象其义,有的学生说像一个人双手举起东西,有的学生说像一个人双手戴帽,原来该字就是“緪”的甲骨文,而“”读“zāi”。所以,“戴”字本义就是“头戴着”,后加引申为面部、颈部、手部等处。学生理解本义后可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戴什么”——“戴手表”“戴项链”“戴眼镜”……接着,回到《田家四季歌》中的“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讨论为什么诗歌中会是“戴月光”。学生根据“戴”字的意思并联系诗歌表达的情境,就有了很多自己的理解了:“因为农民伯伯从早忙到晚很辛苦,从田里耕作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夜晚了,月光洒在他们的头上,他们好像戴着一顶‘月光帽。”“农民伯伯的草帽被月光照成了银白色,看上去像戴着顶‘月光草帽,这样写真有趣!”……此时,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个词叫作“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如此,从汉字文化中因义构形的特点出发,既科学解析汉字的形音义的关系,又突破认字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汉字构形构义上的智慧。
策略三:童“心”未泯,灵变“法”
回顾传统的识字教学,教师们一般是用读、写、练、考等强行灌输式的识字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害怕识字,学习和心理上都产生极大的负担。难识的汉字,只能用反复记忆的方法,但越强调学生越易错。根据现行统编教材集中识字单元的设置,笔者认为一线教师需重视发现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灵活运用科学的识字方法,在有趣、有效、有意义的学习中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串一串”的方法,根据汉字系统性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一”单元中第三课教学完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节识字拓展课《认识“青”字大家族》,用编儿歌、交朋友、快速记忆等小游戏来建立学生关于“青”字的汉字系统,既巩固了学生课内的识字,又形成了学生对汉字系统化特点的认知,扩大了识字量。教师也可以用“讲一讲”的方法,用故事将汉字学习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还可以用“画一画”的图示法,使识字形象化、趣味化、意义化,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识字思维能力……当然,方法千变万化,需要灵活运用,用到适宜之处,才能真正达成高效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习与研究好统编教材,根据不同的识字教材,把握好教学的目标,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中山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