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莉德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患儿静脉给药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之间收治入NICU并进行静脉给药的30名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将统计数据运用循证分析进行总结,并利用此基础,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入NICU并进行静脉给药的30名患儿作为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统计并总结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为3.3% 明显较对照组的2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循证护理给新生儿静脉给药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及相关风险,且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静脉给药; 循证护理;NICU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2-135-0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患者均为新生儿,属于专业性较高,临床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治疗过程中大多运用静脉给药作为治疗途径,因此良好的临床护理能够降低新生儿因为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免疫力低下而出现静脉给药后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提高新生患儿的治愈率[1]。曾有相关研究报道提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静脉给药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因此本文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静脉给药后进行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我院NICU于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进行静脉给药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将统计数据运用循证分析进行总结和探讨,并利用此基础,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入NICU并进行静脉给药的30名患儿作为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统计并总结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男17例,女 13例; 年龄 1h ~ 27.5d,平均年龄(5.63±0.12)d。对照组男16例,女 14例; 年,7h ~29.5d,平均年龄(5.37±0.13)d。两组患儿之基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比较获得的差异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循证方法统计患儿经过静脉给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结合患者临床实际出现的情况进行总结,最终探讨得出循证护理的最佳方案。
1.2.1 为新生儿进行静脉给药具有许多的安全隐患,其中主要包括
(1)选药失当;(2)处理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失当;(3)药物剂量失当等。其中选药失当和护士未严格核对处方及药物具有密切关系;而处理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失当,多因护士工作量较大或是值班安排缺失造成巡查不及时、用药后未仔细观察患儿临床反应,最终导致不良事件处理反应失当;而药物剂量失当的主要原因是患儿必须进行药物稀释或分量才可进行静脉给药,过程中容易造成剂量换算错误,造成药物剂量的失当[2]。
1.2.2 应用循证护理于新生儿静脉给药的策略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的静脉给药护理,观察分析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将统计数据运用循证分析进行总结,并对实验组患者应用总结出的循证护理方法。(1)选药失当的循证护理: 要求护士在输液前严格核对患儿的基本资料及所用药物,可另外安排小组对负责护士进行随机抽查,借此提升护士对于患者的责任心。(2)处理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失当的循证护理:妥善安排护士值班时间,加强岗位管理,确保护士巡查及时并记录用药后患儿的反应,若出现异常或是不良情况应该及时上报,争取短时间内进行适当处理。(3)药物剂量失当的循证护理: 针对负责护士开设培训课程,提升护士临床常用药物的稀释及分量方法等基础知识,并在护理过程中增设多道剂量审核程序,降低临床发生剂量错误的概率。(4)统计并分析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之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表示并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比较,以P代表研究数据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为3.3% 明显较对照组的2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3 讨论
观察NICU患儿静脉给药的临床反应可以发现,其选药是否正确、处理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及时等隐患,将明显的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NICU静脉给药的护理工作需要更严谨的进行。经统计发现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工作无法有效地降
利于患者恢复。团队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更多的用于企业 管理中,该模式中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体,二者目标一致,能相互信任、配合。在急诊科管理中,通常由护士长担任领导者,带领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所有护士目标一致,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8]。临床研究表明:团队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形成以护士长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能促进护理人员与医护人员、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有助于临床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该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促进科室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将团队管理模式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扬.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12):332-333.
[2] 杨巧华,魏彩第,张敬伟,等.团队管理模式在强化急救护士法律意识及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89-392.
[3] 李靖忠.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14-116.
[4] 谭淑英,劉海艳,李小霞,等.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5(23):273-274.
[5] 林丹婷.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7):66-67.
[6] 郭春芳.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251-252.
[7] 赖碧莹,梁雅玲,邓顺谊,等.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89-191.
[8] 池洋.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的急救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