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2018-02-19 08:21苏春莹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

苏春莹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106例冠心病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53例在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凝血指标、血小板凝聚率。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凝聚率(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9.25%(42/53),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

【关键词】 冠心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2-033-01

冠心病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狭窄、阻塞,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属于当前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冠心病居于多数发达国家死亡原因的首位。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的代表药物,可有效降低冠心病致残率、病死率,但在服药后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且其属于剂量依赖性药物,故在临床发展受到限制。本院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以探讨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均在入组前半个月内未服用过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排除心功能IV级、血液病、恶性肿瘤、药物过敏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为58~82岁,平均(66.32±1.52)岁。体重指数平均(27.43±1.35)kg/m2。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为56~81岁,平均(66.30±1.55)岁。体重指数平均(27.40±1.39)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等。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剂量100mg/d。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剂量75mg/d。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恢复正常,或是ST段恢复>0.1mV视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50%~80%之间,缺血性ST恢复在0.05~0.1mV之间视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聚率(PAG)和凝血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聚率

治疗前两组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G(AA)、PAG(A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9.25%(42/5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社会心理因素等。据报道血小板高度活化和血液高凝状态跟冠心病病程进展、预后有密切关联[1]。抗血小板治疗属于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但老年患者因脏器功能衰减,对药物耐受度更差,故比年轻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物的代表,臨床疗效显著,但因服药后老年患者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氯吡格雷属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其活性代谢产物,会有选择性的跟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耦联的ADP受体进行结合,对ADP抑制腺苷酶环化酶的过程阻断,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为不可逆性。据报道氯吡格雷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的住院率[2]。

治疗后研究组PAG(AA)、PAG(A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9.25%(42/53),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属于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可有效反映血浆当中凝血因子XI、IX、VIII水平。本次研究可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可使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增强。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

参考文献:

[1]  马洁.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估[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1):39-39.

[2] 孙慧灵.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8):5-6.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血小板
“熊女士”神秘死亡,连环杀熊案背后的惊天迷局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