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2018-02-19 23:37刘志强
学习与探索 2018年8期
关键词:融资金融成本

刘志强,陈 言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济南250100)

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银行企业调查(World Bank Enteprise Surveys,WBES)认为融资困难是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发布的《2016年中国中小企业运行报告》显示,2016年有融资需求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中,38.8%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解决,规模以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尤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要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日益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它们融资需求旺盛,而有效的融资供给不足,造成了中小(微)企业现实的融资困境。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状况不相匹配。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而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再者,加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经济、金融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不仅如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微观运行问题又有宏观经济因素,既有市场机制问题又有体制缺陷因素[1],对该问题的研究将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表现形式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当前沿用的是2011年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同时该标准中也提出微型企业的概念。无论采取哪种标准,只是为了满足统计或管理的需要,并未改变中小企业(含小微企业)这个群体的本质差别。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研究的中小企业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泛指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在融资层面上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有较大区别的中小(微)企业群体。中小企业融资也泛指中小型企业贷款、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人经营性贷款。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方面。

1.融资难问题。根据国内中小企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5年末超过2000万户中小企业中,银行对公贷款账户约600万户,尚有约1500万户的中小企业未享受到正规融资服务。①中国中小企业协会:http://www.ca-sme.org/。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很难获得外部融资,另一方面是可获得的融资额度远远低于其预期额度,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现实金融活动中,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获得金融资源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或“融资缺口”。“融资缺口”本质是一种市场失灵。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壁垒的存在使资金供给没有得到有效配给,金融市场无法实现及时出清。“融资缺口”导致整体经济因投资不足而难以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进而造成整体就业不足和社会福利损失,其还可能加剧中小企业的财务脆弱性,中小企业为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缺口的放大。嵇少峰(2014)提出“社会信贷救助成本”的概念,②参见嵇少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类解读:社会信贷求助成本太高》,新浪财经2014年11月20日。该“成本”意指由于弱势企业(中小微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应在金融信贷资源分配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鼓励和保证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平等或优先对其提供信贷支持。但是在我国金融制度的设计中,政府并没有作为主体力量去承担社会所需要的、足够的“社会信贷救助成本”。“社会信贷救助成本”缺失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当然,融资的可获得性还存在着融资额度合理性问题。融资实践中,融资需求往往包含着较大的虚假需求。由于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型民营企业,常常出现企业主个人消费需求以及投机需求挤占企业生产资金现象,这导致了融资不足的错觉。从借贷理论上讲,企业正常用途以外的资金需求不应该被满足,它属于不合理需求。

2.融资贵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是指综合融资成本,既包括融资利息,又包括非利息融资成本(担保费、评估费、登记机关各项费用等)。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简记为POT)认为,企业在选择不同融资方式时,会根据融资成本对融资方式进行排序,首先使用内部融资方式(如自身利润),然后使用外部融资方式(如负债、外部资本)[2]。根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6.6%,融资性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9.25%,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1.9%,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均融资成本为21.0%。融资成本最高的小额贷款公司及互联网贷款主体就是小微企业。③数据来源: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80202/4403248.shtml。另外,上述的社会平均融资成本仅是利率成本,非利息融资成本中,担保费是一项主要成本,一般贷款企业需向担保机构支付贷款金额1%~2%的担保费用,加上担保公司收取的保证金,推高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近3个百分点;再者是根据抵押品不同收取的评估费、登记费等手续费用,一般折合贷款金额的0.1%~1%不等。

在实践中,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大型企业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风险成本问题。金融机构辨识小微企业安全性的工具是资金价格,希望用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随着融资难度的增加,获得资金的成本也在提高。二是交易成本问题。虽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多,但是银行依然是中小(微)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银行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相差不大,但每笔贷款的规模却明显要小,因而银行发放同等规模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就显得很高[3]。

3.融资慢问题。融资慢问题由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特点决定。在现有融资体系和操作流程下,中小企业“短、急、频、小”的融资需求往往难以满足。即使取得融资,因及时性问题,融资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现有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中融资期限多为固定期限(通常1年或半年),也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用钱急、随借随还等特征不匹配。即使这些企业取得融资,由于其再融资能力弱,需提前做好贷款到期安排,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同其他企业拆借来筹措资金,这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既包括金融机构(信贷供给方)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包括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共享造成的不对称。

国内外多篇文章都指出信息不对称是阻碍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因素。信息不对称会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的表现是金融机构将资金注入到不好的企业中,好的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道德风险的表现是借款人在取得贷款资金后挪用至高风险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量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融资约束,这种约束导致他们发展受限,甚至是永远关闭。

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存在着资金提供者和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无法标准化地生产和传递有关企业的各种信息。由于获取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等需承担较大的搜集和调查成本,若这些成本得不到足够的补偿,资金提供者会在借贷市场上排斥中小企业。Stiglitz和Weiss(1981)提出了信贷配给理论[4]。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中小企业作为借款人存在逆向选择行为,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也就是说当银行面临中小企业大量贷款需求且无法分辨每一个企业的风险时,为了避免逆向选择,银行通常并不是进一步提高利率而是在某个利率水平下对贷款进行配给。即使某些中小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银行也不会批准其贷款申请。高利率会使逆向选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那些愿意出高利率的中小企业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而这会提升银行贷款的风险,增加的利息收入并不一定能够覆盖增加的风险损失,因此银行宁愿资金剩余也不愿意发放高风险的贷款。在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违约“跑路”事件层出不穷,信贷欺诈事件明显增多,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承压,银行授信惜贷现象更加严重。

2.规模不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规模不经济是指伴随融资规模的扩大融资成本反而上升。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其资金需求的特点是频率高、资金量少,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以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为例,从银行信贷操作流程来看,每笔贷款的发放环节和程序(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预警管理等)都基本一致,不因贷款金额的大小而发生显著差异,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会明显增高。相关经验数据分析,中小企业户均贷款额约为大企业的0.5%,而贷款频率却是大企业的5~6倍,这导致贷款成本一般是大企业的5~8倍。因此,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会降低,从而会将中小企业排除在主流目标客户之外,中小企业难以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

金融行业自身追求规模效益,对规模效益越好的大企业,金融行业越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金融行业的规模经济模式导致业务的过度集中,造成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排斥和总体的金融失衡。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在融资上不具有规模经济,且融资的规模不经济所产生的高成本无法适当地转嫁或融资双方分摊[5]。银行只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向中小企业转嫁部分额外成本。其结果是只有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更高,它获取外部融资才有利可图。这就抑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带来了融资贵的问题。

3.制度不健全。从金融制度层面思考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主要是金融制度供给不足,也就是金融制度不健全导致金融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金融抑制。一是银行业为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当前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过去30多年我国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传统金融体系的结构缺陷凸显。银行业为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的结构缺陷,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方面进行机制体制创新。伴随着中小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一个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满足融资需求。从资本市场看,目前虽已初步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转系统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主体仍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基本无法惠及通常意义上的中小(微)企业。2015年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或挂牌中小微企业4913家,占比61.92%,但融资额仅 1270.38亿元,占比仅为7.92%。股权交易市场的资金更多流向了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明显不足。

从2016年开始,天禾加钾平衡施肥项目分别在广东的江门、珠海、广州、湛江,海南的海口等地区,通过实施不同梯度钾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钾肥对水稻、香蕉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平衡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持续向广大农户展示和推广科学平衡施肥技术和理念。在这短短三年间,该项目已对近千名农民和种植大户进行科学普及,平衡施肥的理念深入千家万户。

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全社会征信数据规模和质量都有所欠缺,且征信体系较为单一,商业化征信机构和社会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滞后。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8.9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3.9亿人,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2140万户,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592万户。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全社会信用信息被多部门掌控,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发挥整体合力。出于部门利益及信息安全考虑,通常不会向第三方公开其拥有的信息资源,造成大量的信用信息孤岛,也降低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的全面性。信息孤岛导致金融机构难以便利地从政府相关部门获取借款企业信息,从而抑制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此外,我国目前还缺乏专业性的、权威性的大型信用评级机构,也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评估机构及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理论和方法。信用体系的完善和信息使用环境的改善,能提高信用评价质量,提高银行贷款意愿,进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在一些发达经济体中,中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与其信息体系基础设施(主要是征信系统和各种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和完善密不可分。

三是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政府虽明确了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以及再担保业务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但真正在融资担保体制建设上直接投入太少,更多的做法只是用牌照的形式指导成立各种背景的融资担保公司。由于融资担保本身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各级政府因财力有限而引入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并不具备可持续的完全商业化经营模式,也难符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行业定位。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5年,全国共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389家,较2014年的3880家减少12.6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中在保企业数量为78.54万家,较2014年88.97万家减少11.7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中担保贷款余额为17500亿元,较2014年的18368亿元减少4.73%。①数据来源于邢乐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金融错配分析框架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目前融资担保体系中融资担保公司大部分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生存盈利是其最基本的目标,出现代偿损失,相关业务人员仍要承担责任。尽管政府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补贴(一般为担保余额的1%~2%),但是考虑到严格的监管成本(如资本实到率、限制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保证金监管制度等),这部分补贴接近归零,甚至为负,根本无法弥补其代偿损失。在经济形势上行期,融资担保公司还能有一点表上盈利,而经济一旦进入调整,中小企业风险积聚,融资担保公司往往因为个体代偿风险造成整个担保平台的流动性风险。

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只有在适宜的信息体系和法律等基础建设的保障下,金融制度的发展才能使金融机构为缺乏信息和抵押品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贷款。以美国为例,美国制定了一套完备的既不损害银行安全稳健经营又使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贷款的制度安排。美国注重利用法律强制力来消除不利于小企业公平竞争的障碍,制定了《谢尔曼法》《小企业法》《公平信贷机会法》《社区再投资法》等多部法律来保障小企业公平的融资和发展机会。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特别是我国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了一个粗线条的纲领性的制度法规。总体来看,法律和政策体系仍不完善,缺少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规划,现行法律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强。

4.模式不成熟。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来看,不存在一种普适性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首先,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信用信息环境、法律观念及信用意识存在较大不同,贷款的模式也存在差异[6]。另外,从企业成长周期来看,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其资金需求和融资渠道是不一样的。中小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有一个多样化的融资安排来满足其资金需求。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的规模、资金需求和信息约束条件是不断变化的,从而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进行不同的融资安排[7]。根据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相联系,在创始初期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贸易融资和天使融资,在成长期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在成熟期资本市场融资才会发挥作用。当然,由于企业的规模、成立时间和信息透明程度不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对于每一个中小企业并非都适用。

2006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陆续提出中小金融理念,并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努力营造以“一圈一链”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成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由于此类业务的强宏观顺周期性和资金聚集性,随着国内经济进入结构深度调整的新常态,其业务风险也会快速聚集,成为银行避之不及的“重灾区”。原有中小金融成功模式受到重大冲击和广泛质疑。在经济上行期,商圈“多户联保”被业内认为是中小金融模式的有效尝试,采取批量营销、集群授信的模式,风险缓释上通过信用捆绑,“抱团取暖”,弱化个体信用风险,实现信贷业务工厂化和低成本运作。经济上行期,供应链金融获得迅猛发展。然而进入结构调整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堪忧,风险因素集聚,极易导致“火烧联营”,风险迅速扩散。当进入经济深度调整期,因供应链金融操作环节众多,金融诈骗等层出不穷,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损失。产业集群业务,也因集群内信用差的个体连带效应导致集群一些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被“错杀”[8]。

在每一轮经济周期中,不同的商业模式都会面临来自经济周期的压力测试,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也不例外[9]。如果某类信贷业务的行业集中度或区域集中度过高时,其顺周期性会更加明显,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也相应增加。目前,中国正处在由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时期,信贷不良率逐步攀升。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着风险释放,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信用风险问题会暴露的更加突出,中小企业贷款仍将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从各家银行年报披露的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是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两个行业,其中批发零售行业的主体恰恰是中小企业。

三、对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结构性的信贷供需错配现象依然较为严重,这迫切需要政府和全社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现有的金融结构失衡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在实践层面不断创新与突破。从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实践看,政府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多措引导”,改善外部环境,降低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10]。

1.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基础引导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应大力改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生存发展的环境。目前,国家工信部下设中小企业局,承担着中小企业发展宏观指导,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的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保护中小企业获得公平的融资和发展机会,建议在国家层面上组建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专司落实政府推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广泛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发挥好政府信用引导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或增信支持,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逐步改善有益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环境,而不是仅仅促进中小(微)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维持衰退的中小(微)企业存活。

2.加快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发挥信息披露的引导作用。整合政府各部门掌控的中小企业各类信息,构建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将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当前人民银行征信体系仅包含中小(微)企业信贷信息,而有关中小(微)企业的工商、税务、海关、环保、劳动、司法等方面的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政府应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部门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系统、税务部门企业纳税信用信息系统,以及司法部门信息系统尽早实现互联互接,构建统一的检索平台,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详细提供企业工商登记情况、纳税情况、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个人银行信用记录、法律诉讼、对外担保、履约情况等信息,为各种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增强信贷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违法失信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失信企业、失信被执行人、安全生产领域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系列合作备忘录,建立跨部门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开展信用红黑名单公示和媒体曝光工作,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银行业监管部门在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参股、收购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批过程中,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过程中,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审慎性参考因素。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融资授信时要查询拟授信对象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责任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确属失信被执行人的,要从严审核。

3.各级政府应健全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为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金融风险,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代偿补偿政策,应建立政府、担保、银行共同合作的代偿补偿风险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如为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山东省政府制定了《山东省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①新闻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2015-07/28/content_5044456.htm。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按照“扶小微、广覆盖、分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建立政府、担保、银行共同合作的代偿补偿风险分担机制。

4.做好政府内部协调合作,提高政策激励的相容性和协同性,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升政府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对中小(微)企业金融实行差异化的服务政策。通过银税互动,拓展税收增值服务,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贷款信用,建立以“信”授“信”、以“信”养“信”的信用结合机制,从而破解部分小微企业因无法提供抵质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

政府应实施对小微企业减税等减低成本的措施,为小微企业创造盈利条件。按照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应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企业投资项目的相关审批程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政府为中小(微)企业经营降成本,为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外部环境,既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面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高发态势,监管当局(财政部和银监会)不断放宽核销政策,调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户数限制,放宽批量转让受让主体等,鼓励商业银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但损失的申报税前抵扣却因为税收政策的滞后性而无法进行,变相增加了处置成本。政府应积极协调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及时调整税前扣除政策,与监管部门出台的放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核销、批量转让处置政策形成协同效应,缩小税务部门和会计处理差异,促使税务和会计核销条件及标准趋于一致,减轻商业银行税务成本,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通过自身努力消化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损失。

加强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伴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周期,需要有一个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对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应通过引导设立创投基金来弥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对成长期前期的中小企业,通过推动银行+保险、银行+基金、债权+股权等多种方式支持有短期周转资金和长期扩张资金需求的企业,加快推动项目进入成长期;对进入成长期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融资,满足其流动资金需求或优质项目扩大产能的资金需求。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要求政府政策的高度协同,政府应在直接财政资助和事业性服务之外,完善法律法规、金融市场、政府采购、税收减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动各领域政策的良性互动[11]。

5.推动技术创新,引导金融科技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在推动包括中小企业融资在内的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传统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风险大、成本高及收益低三大特征。以数字技术为重要工具的金融科技,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深化金融服务渗透率方面有显著优势。《十三五规划》和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9月)明确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并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大数据的发展在国内得到了政策支持。物联网和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是大数据的采集端,云计算可以看作大数据核心技术处理端。大数据能较好地解决传统信贷风险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升贷前风险评估和贷后风险预警能力,使风险管理精确化以及具有前瞻性。今后,政府可以通过财税、市场准入等政策继续引导金融科技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融资金融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