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00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一病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因缺氧窒息而引起脑部缺氧缺血性受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意识及肌肉张力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病情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治疗、挽救生命为主,但仅关注疾病本身,忽略了新生儿自身影响疾病的因素,导致神经功能康复仍不理想,因此,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神经发育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2017年1-7月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1例,女29例;胎龄37~42周,平均(40.05±0.58)周。对照组男13例,女27例;胎龄37~42周,平均(40.24±0.61)周。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新生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
入选标准:⑴纳入标准:①入选新生儿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3],且经颅脑CT、MRI确诊;②胎龄37~42周,体重2.5~4.5 kg,预计生存期>15 d;③产妇分娩时无胎膜、胎盘残留。⑵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存在其他先天性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②新生儿严重贫血,血红蛋白<120 g;③产妇伴有心肺功能障碍、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
方法: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意识变化,给予常规抚触、保暖、吸氧及营养支持。⑵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②分析问题,根据新生儿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营养支持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护理方案;③对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严格实施并落实,干预过程中对新生儿进一步评估,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④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适宜,对出现呼吸困难新生儿给予正压给氧,检查鼻腔是否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适量对新生儿身体进行按摩,15~30 min/d,促进神经恢复;播放轻柔音乐,刺激新生儿听觉,摆放色彩鲜艳的物品,刺激其视觉;口唇、面色出现异常新生儿,及时告知医师处理;⑤出院后,详细说明出院后注意事项,做好出院功能训练,叮嘱产妇定期复诊,对新生儿的神经功能进行检查,更好地延续护理工作。
评价指标:⑴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表[4],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包括主张肌力、被动肌力、行为能力、一般反应等20项,每项0~2分,总分40分,≥35分表示神经发育正常。⑵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①显效:新生儿脑水肿、意识障碍、惊厥等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②有效:新生儿脑水肿、意识障碍改善,呼吸平稳,体征减轻,有轻微的原始反射;③无效:各临床症状恶化,脑水肿、意识障碍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发育: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新生儿分别为21例、18例、1例,总有效率97.50%(39/4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新生儿分别为15例、18例、7例,总有效率82.50%(33/4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 统 计 学 意 义(χ2=3.472,P=0.025,P<0.05)。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出生前临床表现为胎心减弱、胎动较少、羊水浑浊等,出生后新生儿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昏迷、迟钝等,由于新生儿器官发育不够完全,缺少主诉能力,因此,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键环节,干预不及时可造成新生儿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甚至死亡。
以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干预时,可将新生儿病情变化及自身特点与临床经验及科研相结合,进一步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案,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护理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及神经发育,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难度大,对护理人员要求高,循证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对每名成员进行培训、考核,结合新生儿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皮肤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通过对新生儿身体的抚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减轻机体对刺激的应激反应;通过轻柔的音乐及色彩鲜艳的物品,有效刺激新生儿听觉及视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进而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功能障碍[6]。同时循证护理以临床经验以及客观资料为基础,与患儿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实施时对护理方案进行评价,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并完善,提升针对性及专业性,使护理有证可循,保证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得到最有效的护理干预。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发育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发育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21.54±3.68 30.51±2.81 12.253 0.000观察组 20.91±3.85 36.74±2.54 21.706 0.000 t 0.748 10.402 - -P 0.457 0.000 - -
综上所述,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及神经发育,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