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2-18 02:11彭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彭娟

【摘 要】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属猪的临床疗效,研究科学合理的血小板使用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1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是否有效提高或临床出血症状有否改善,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总有效率为70.3%,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型等对输注效率没有直接影响(P>0.05),患者之间不同输注次数,对患者的输注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并且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疾病之间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有所差距没并且随着输注频率的增加,血小板输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严格控制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频率,及时掌握患者的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有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输注频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血小板输注作为一种预防以及治疗各种有关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疾病的主要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但是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医学专家的研究报道,我们能够发现,在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症状的患者或者多次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逐渐下降 ,输注疗效降低 ,甚至一些反复多次输注患者已经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2]。针对于这个问题,本文以我院81例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对血小板患者的不同病因以及血小板输注频率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数据 本院 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住院血小板输注患者共139例 ,从中选取8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在研究前,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取得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患者必须提前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的临床研究,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且研究对象不患有其他的一些重大疾病,防止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其中,8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13~79岁,平均年龄(46±4.7)岁。同时,在这81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为一人一次输注,其余58例患者均为多次输注血小板,其中输注次数最多的为4次,并且患者均为同一次入院进行的血小板输注。输注原因包括大咯血、术后大出血或者急性失血以及一些血液性疾病患者。其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小板来源 其中,所有患者输注的血小板均有市中心血站提供,并且其中99.9%的白细胞已经被除去。一袋容量为150~250毫升的单采血小板制品为一个临床治疗量,在对患者进行输注时,首先缓慢输注,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在确保患者没有出输血反应、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尽快输注3并且在输注过程中不断摇晃,从而达到止血的最佳效果[1]。

1.3 评价指标 应用迈瑞 BC-5380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检验,主要包括血小板增高指数,血小板回升率[4]。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出血症状,并将其临床输注效果分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统计数据用()来进行表示,用t来对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则通过x2,得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针对血小板输注次数不同的患者,通过对其分别进行临床观察,我们能够发现,患者第一次输注血小板的治疗效率高达86.9%,但是随着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不断增加,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率不断降低,并且血小板输注1次与输注2次,输注2次与输注3次,4次,5次等患者比较,血小板输注治疗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血型在血小板输注治疗效率上并没有明显差距,患者之间治疗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全部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总有效率为70.3%。

3 讨论

人体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为生理性止血[5]。因此,在临床上治疗一些血小板生成障碍以及能工障碍的患者或者一些急性大出血的患者都会采用血小板输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或者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从而起到止血和预防严重大出血的作用,目前已(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经成为临床上降低因出血性死亡率的主要措施[6]。随着近几年来我国输血事业的飞速发展 ,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病、肿瘤、妇产科及外科手术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也开始被临床上各个科室的医生所关注[7]。其中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指标主要为血小板增高指数和血小板回升率。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症状的患者或者多次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逐渐下降 ,输注疗效降低 ,甚至一些反复多次输注患者已经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针对于这个问题,本文以我院81例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对血小板患者的不同病因以及血小板输注频率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发现不同输注次数的患者,在接收血小板输注治疗时,其临床治疗效果不同。并且随着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的不断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不断降低,并且不同输注次数间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同时,医师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科学合理的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8]。从而减少因输注无效或者疗效减弱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龚道方,龙海波,刘昭国,谭云洪.临床276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04):365-368.

杨丽云,吴承高,刘威,李松,杨鹃,邹娟,乐爱平.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单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07):730-733.

赵敬红.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154-3155.

林栋,陈宝婵,叶柱江.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0):198-200.

沈胜建. 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D].天津医科大学,2015.

谭少华.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单采血小板的临床预防性输注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539-2540.

刘辉,王建功,樊荣,马力杰.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联合输注在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59-60.

王宏,何春玲,王伟.单采血小板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25(03):387-388.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