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宏 杨坤
【摘 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确诊为视网膜动脉阻塞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除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外,加用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央动脉阻塞疗效显著,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前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是眼科的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可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由于视网膜组织对局部的缺氧、血流中断特别敏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若救治不及时,就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无光感或失明,甚至引起永久性失明[1]。我院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7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進行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6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36例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全部病例系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1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1-72小时。全部病例均已发生视力障碍,且均无外伤及视力过度疲劳史。患者视力急剧降低,更甚没有光感;视网膜动脉转细,更甚像白线,静脉转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水肿,黄斑区出现樱桃红变化,或视神经乳头颜色淡,边缘不清;瞳孔扩散变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荧光造影:视网膜中央动脉没有充盈或充盈慢,视网膜循环时间增加。眼底所见:动脉变细,网膜水肿呈乳白色浑浊,视盘苍白,边缘不清,黄斑部呈樱桃红色,其中39例有视网膜退行性变性,8例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封闭等疗法治疗,病情未见好转。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既往史和阻塞部位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基本方法 对照组:进行降低眼压和吸氧、扩血管、营养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降低眼压:按摩眼球、口服尼目克司片、吸氧(吸入95%的氧气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血管扩张剂(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球后注射妥拉苏林)、纤溶制剂(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口服胰激肽释放酶片)。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太阳穴注射2ml,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5-7天。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宜采用行气活血,开窍明目之法,中药可用下列方剂,葛根60~150g,黄芪50g,丹参50g,川芎4.5g,柴胡10g,桃仁10g, 地龙10g,水煎服,一日l剂,分两次煎服,在病程早期,加用麝香0.5g,每日分2次冲服。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15g,酸枣仁10g;胸胁胀满者加郁金15g,青皮12g;视网膜水肿甚者加泽兰、益母草、车前子各 l5g;头昏痛者加天麻 15g。每日1剂,水煎服。10d 为1个疗程,连服3-6个疗程。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2 结果
显效:视力增加3行以上,或视力从无光感增为0.05以上,或视力从指数/10cm增为0.1以上。有效:视力增加1-2行,或视力从无光感增为指数/10cm ,或从指数/10cm 增为0.05-0.1。无效:视力无变化或恶化 。从表中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科临床急症之一,多由于栓塞、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视网膜对缺血极其敏感,主要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预后较差,有研究表明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在缺血缺氧90min左右后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2],所以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因此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预后,一方面依赖于眼科医师对本病的快速诊断水平,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血黏度的患者,如发生视力突然下降,丧失或眼前黑蒙等症状,要立即就诊,以争取抢救时间。视网膜三层毛细血管互有联系,这样就使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在视盘处形成相互交通,这就为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静脉滴注葛根素可改善眼底循环,葛根素黄体酮类似于雌激素,可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神经组织。由于血管痉挛引起者及阻塞不完全者预后较好;分支阻塞较主干阻塞预后较好;阻塞发生于视网膜中央动脉进入视神经硬鞘膜之后与进入视神经纤维束之前,因此处易于迅速建立侧支循环,预后亦优于阻塞发生在进入硬鞘膜处及已进入视功能纤维束内处。治疗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消除水肿提高视功能,防止视神经变性萎缩为目的。此外,在治疗中还应积极辅以降低眼压和吸氧、扩血管、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降低眼压使动脉灌注阻力减少,视网膜动脉扩张,促使栓子被冲到周边小血管中,以减少视功能受损范围。吸氧可以增加眼脉络膜氧含量,从而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改善眼部的微循环,提高视力[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以积极改善视网膜血液供应为原则。眼球按摩、前房穿刺、口服醋甲唑胺均是为了快速有效地降低眼压,增加阻塞部位的压力差,可以使血管内栓子移向远端,增加血管灌注压和血流,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本研究对7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P<0.05)。在临床中根据疾病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中西医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调整机体气血功能,使脉道通,玄府开而复明。在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中草药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张祖海.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55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3(15):58-59
陈伟丽,巢国俊.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17(6):334-335
王红艳,雷国莲,全警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1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9(1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