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亲近古典

2018-02-16 08:59翟志武
文理导航 2018年34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多媒体初中语文

翟志武

【摘 要】古典诗词教学客观上存在着时空上的障碍,而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色彩、画面、情感演绎等新的刺激方式,可以有效地化解这种障碍,从而引导学生能喜欢上古诗词,能读得懂、学得会,能有所感、有所获。可以说,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是一条捷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词;多媒体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是一座文化宝库,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所在,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因为时空的间隔,造成一定的教学瓶颈。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出现,为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一、有声有色,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古典诗词来说,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远离,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对古诗词“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何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古诗词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参与古诗词教学,可以用声音、用色彩画面、用文字,以声光电的方式,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刺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课时,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白居易笔下美丽的西湖景色,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必不可少。首先是运用投影,把一幅幅西湖美图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献给学生,再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和音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出白居易和这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典诗歌名篇。然后是利用互联网,把更多描写西湖美景的名篇、名句与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景做比对,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湖,更深地理解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再就是以视频的方式,把一个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活着的”西湖搬到课堂上,让诗中的“春花、春草、春水、春云、春鸟、春泥、春树……”以活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氛围更直观形象、更生动活泼,让学生学得有趣,乐意学。

在新课导入阶段,合理运用多媒体做辅助教学,发挥声光电优势和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替代枯燥的口头说教,化静为动,声色并茂,的确可以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交融,加深理解

古诗词讲究意境,寥寥数语往往就能营造出一片天地。那么,学习古诗词,意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明白了作者所要营造的意境,才可以理解字里行间的用意;走进了诗词独特的意境中,才能设身处地地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用画面、用音乐、用解说,再现某些历史情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中,拉近他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在类似的况味下去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自然就会加深理解。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28个字,却勾勒出了一幅荒郊羁旅图,堪称经典,久诵不衰。教学这首小令,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这28个字营造的那种意境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加深对这首小令的理解。而最能创设情境、再现历史画面的莫过于多媒体了,一个小片,胜似千言万语。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老树,凋零的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日薄西山,几只乌鸦在天空中,一声声哀叫……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一幅凄凉、肃杀的图画,小桥、流水、人家,更加增添了诗人流浪在外的那种漂泊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在萧瑟的秋风里,在寂寞的古道上,骑着一匹瘦马,在夕阳的余晖中,踽踽独行……使用多媒体技术,把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以视频的形式演绎出来,如画的意境,意境中的人,人的思想情感,一下子都表现出来了。此景、此情、此人,那份萧条、凄凉和无助,形成了无边的惆怅,景语变情语,解读自然就更加深入和透彻。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成为再现历史情境的最佳选择,也为学生们理解古诗词提供了更丰富、更感性的素材,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拓展想象,诱发共鸣

古诗词教学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让学生们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词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停留在背诵、默写、应考上面,也不能只是停留在词句、修辞和表现手法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拓展想象力,帮助学生与作者产生同频共振。

古典诗词因为其高度凝练,所以在创作上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比如教学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图文并进,声像齐发,大大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进他们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李白字里行间营造的那种语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发共鸣,首先要用多媒体把李白的形象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再创设情境,再现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做好了这些铺垫之后,再以诵读的方法,借助画面中的人物,朗诵这首诗,引领学生们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不用教师一味地去讲,而是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诗歌本身,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探究,去和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字面的基础上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习自然就会变得更高效。

古诗词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过于浩淼,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和补充这种空白。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依托,从作者、从创作背景等方面为切入点,让看似虚无的东西变得可观、可听、可感,在此基础上生发的想象,才能真正地诱发出共鸣。

四、感同身受,启发领悟

诗言志。古诗词高度凝练,诗人们惜字如金,把丰富的情感蕴含在几十个字里面,婉约也好、豪放也好,或直抒胸臆,或含蓄隐晦,是名副其实的“高难度”动作。让千百年后的一个个中学生来接受和领悟,本身就是一种很难的事情。而多媒体技术以其更直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把文字转化为人物、情景、故事,让学生们感同身受,更能启发他们领悟古诗词的主旨要义。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情感非常丰沛的诗歌,饱含深情,溢于言表,那是一种爱国之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操,如何让学生们领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春望》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通过鲜活的画面、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听读、吟诵中,加深对杜甫和这首诗的理解。具体到多媒体的操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图片中找诗句,然后运用画面带领学生走进那个烽火连天、动乱不已的年代,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让他们感同身受。这样不仅更直观,而且更便于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和拥有远大的抱负,更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更能启发领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那种况味,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得到爱国情操的感染和熏陶。

多媒体技术很多情况下在古诗词教学中,起到了一种“时空隧道”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们在一定意义上实现“穿越”,穿越到诗人的那个时代、那个生活情境当中,去切身感受诗人的境地和情感,自然就会产生更深的领悟。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也为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选择。灵活、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一定要運用得当,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夏新霞.鉴赏古诗词感悟妙趣乐——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8(01)

[2]何雅珍.也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7)

[3]刘旭.品味旨趣 嗅出芬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8(06)

[4]卢叶红.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4)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多媒体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