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以海底捞为例

2018-02-16 10:20张诗文张双
西部皮革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理论

张诗文,张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引言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要求企业在加快组织变革过程中实现管理创新,以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活力。本文从五项修炼的角度探讨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海底捞管理中的运用,为当代企业提供建议。

2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2.1 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历程

学习型组织构想最早由佛瑞斯特教授在1965年发表的《企业的新设计》中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提出: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彼得·圣吉在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阐述了使传统企业转变成学习型企业的方法。在此之后学习型组织理论不断发展,如马奎特的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加尔文的3M模型,鲍尔·沃尔纳:五阶段模型等。国内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证研究。

2.2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

目前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多采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将学习型组织定位为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内心共同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所具备的五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

3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海底捞公司管理中的运用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火锅为主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2004年海底捞进军北京,2010年后,海底捞总营业额接近l5亿元,打败小肥羊等老品牌。

很多学者在分析海底捞案例中总结了其管理经验,本文将探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在海底捞管理中的应用与体现。

3.1 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在海底捞的管理中主要体现在:第一,激励所有员工个人愿景。海底捞真心尊重员工,最大限度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其完善的晋升机制激励员工提升自我的价值。第二,把员工个人愿景整合成组织共同愿景,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第三,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真心投入工作中。

3.2 团队学习

在海底捞内部,团队学习有三个关键方面:①对复杂问题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明晰的理解②需要有创新而协调的行动③团队成员对其他团队起作用。这种管理创新有利于解决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冲突和习惯性防卫。

3.3 心智模式

充分授权和鼓励创新。海底捞在工作中充分授权和鼓励创新,生活中完善保障个人和家庭,并且免费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走出原有的自卑心理,心智模式更加成熟,也被激发出主动学习的热情。

3.4 自我超越

海底捞给在人才管理上,“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员工有了发自内心的个人愿景。海底捞的晋升机制鼓励员工学习和交流实现了自我提升,完成自我超越,更创造了海底捞独一无二的“变态 差异性服务,铺就了海底捞的成功之路。

3.5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海底捞投入大量资金提高薪酬,员工薪水得到满足产生正激励,高质量的服务让顾客高度满意并为吸引更多的顾客,客流量增加会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员工的薪酬福利也得到保障,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系统,体现海底捞的系统思考修炼和管理智慧。

4 对当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

海底捞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经验也对当代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建议。

1.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构建学习型组织。近年来企业运用学习型组织已经取得一些效果,但是行业、企业的规模和企业文化差异对构建学习型组织有不同的要求,在运用该理论的管理实践中要考虑适用性。

2.营造企业团队学习的氛围。所有员工,从各层领导到员工都要致力于主动学习,把主动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不断学习创新的工作团队,才能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

3.落实奖惩制度。对于员工各方面的表现均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并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之原则。

4.赋予员工应有的权力。企业领导者应该适度地让员工参与决策与管理,让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员工尊重,如此才能将其能力发挥极尽。

5.培养员工系统思考与超越自我的精神。领导者应训练员工以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适应变革,并不断地推进组织的学习活动。

5 总结

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和变革,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但是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应注意运用该理论的适用性问题,要创造性地解决企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升组织管理效率向学习型组织靠拢。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