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亮,季晓波
(1.辽宁沈阳恒丰源扬翔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2.北京种猪育种中心SPF核心种猪场,北京 100000)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发病猪只主要表现为腹泻(水样)、呕吐、采食量下降,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甚至死亡。猪流行性腹泻是当下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可使新生仔猪发病后表现呕吐、采食量下降、腹泻、脱水及大量死亡。
猪的流行性腹泻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PEDV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长度为28Kb,分子大小为6×103~8×103kDa。该病在仔猪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中新生仔猪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达80%~100%。从流行病学来看,该病可发于各阶段的猪只发病猪只,新生仔猪及哺乳仔猪最为严重,1周内的新生仔猪感染后可表现为排淡黄色水样稀便、脱水严重、猪只畏寒扎堆,剖检后仔猪肠壁变薄,肠道中含有未消化的乳凝块;早在1977年英国首次发现该病,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各地爆发过几次疫情,而最近在欧洲的发病减少,2013年4月份美国发现该病后,感染该病的仔猪出现腹泻和高死亡。近几年,一种具有特征s基因的新型PEDV导致了我国仔猪临床腹泻的暴发。该病多发于季节寒冷的冬季,接触过PEDV的猪即便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仍然可以发病。从传播途径来看,该病重要以消化道进行传播,可经口和受污染的饲料等。
PEDV感染猪只后,主要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进行复制,受到侵染的小肠上皮细胞正常的结构被破坏,肠壁细胞发生死亡,肠绒毛脱落,从而肠壁变薄,肠道的表面积减少,使小肠消化吸收的功能降低;另外,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的双糖酶、氨基肽酶等活性降低或者缺乏,因而导致肠腔小分子物质不能进一步分解、吸收,使肠腔内的胶体渗透压升高,又因ATP酶活性降低或者缺乏,肠上皮细胞内钠泵失活,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从而引发仔猪渗透性腹泻,严重时脱水甚至死亡。
因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所以对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通过疫苗免疫、免疫制剂、日常饲养管理等措施降低该病带来的危害。
未发病时,通过研制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目前,该病疫苗的种类包括灭活苗、弱毒苗和基因工程苗。灭活苗具有保护率较高的特点,但也存在需要高剂量、多次注射免疫及保护期短的弊端;通过体外连续传代获得的弱毒苗具有产生较长的保护期且致病性的优点,或将得到广泛应用。
发病后,可采取以下措施:通过返饲已经感染该病的病料或者粪便给妊娠母猪,使其感染并产生抗体,分娩后通过母乳将抗体传递给新生仔猪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9];返饲时应注意不得感染其他疾病,避免造成混合感染。也可以通过制备高免血清免疫仔猪,或者收集和储存含有该病母源抗体的初乳,在发病时给仔猪罐服。在饲养管理方面,给仔猪提高温暖干燥的生存环境;发病最初期的产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发病整窝处死处理,以免感染扩散;取消落后仔猪寄养工作,严格控制猪群流转,避免交叉感染;产床清洗消毒要严格遵守相关生物安全制度,以便切断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