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学习生活中的基础上。恩格斯曾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数学学习本质上应是思维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以及数形结合等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切入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是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和保持数学教学工作进度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教师能否提高教学成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方面出发,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有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呢?我从多年的执教经验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 优化新课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导入方式很大程度上是课堂学生听讲率、注意力集中程度的直接因素,传统的新课导入方式是较为枯燥的,小学生此时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对较为有趣的知識感兴趣,对相对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兴趣,因此,优良的新课导入方式会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益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创设生活场景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兴趣,如“小明的妈妈带着小明在菜市场买东西,小明的妈妈有一百元,买了十一元的香蕉和九元的大米,请问小明的妈妈手里还剩多少钱?”为新课导入的方案,引导学生开始新的教学内容的转化,并努力思考、学习新知识。优化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成效。
二、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思维意识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知识冲突中动脑筋寻思,主动地探究其原因。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活动中,先通过对生活中面的形象的认识到“面积”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说说面积的含义。让学生说桌子、凳子、文具盒等面积大小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比较两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面积的大小,这样学生们就有想知道如何比较的方法,然后让他们用纸条、尺子来比较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让他们在实践中是带着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完成“想想做做”的相关内容。这样,不断创设生动的问题学习情境,寓教于乐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和提升。
三、 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学生自主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社会中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新力,我们作为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指导练习,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要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
比如说,我们在设计《比的应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的事例,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出来例题后,给学生出示有关的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确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 鼓励质疑、引导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产生疑问,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题,从存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质疑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有学生提问可笑、肤浅,不着边际,我们也要耐心听取,用心引导,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教师要更新观念和教法,严密组织,认真备课,讲练结合,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是通过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中长期循序渐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变得更加主动、灵活、敏捷、深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
[2]黄修学.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5(01).
[3]刘富国.数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3(03).
作者简介:
林春燕,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北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