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轩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计划经济时代,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家的建设输送了大量资源、能源甚至粮食,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然而在国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东北地区转型困难,经济增长乏力,人才不断流失。2013年起,国家进入经济新常态,东北经济增速更是如雪崩般下滑,辽宁省2015起连续两年经济增速全国垫底,而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也紧随其后,东北经济发展再次成为突出问题。
对于东北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主要可归结为四点:首先,全球范围内重工业衰落,发达经济体早已转入服务经济模式;东北地区周边邻国或是由于与中国政治关系紧张或是因为自身经济增长乏力,致使贸易往来热度不高。其次,东北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开采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枯竭,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能力日趋衰弱。再次,东北铁路路基老旧,运营效率下降;水运毗邻俄罗斯、朝鲜,难以大范围利用,导致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高、效率低。最后,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阶段,东北经济增速也随之降低。
导致东北经济如今陷入发展困境,既有地理因素也有现实因素。从地理角度来看,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不易进行室外活动,易形成人的惰性,而这一惰性因素直接影响了东北三省的经济转型,致使国有企业对政府有严重依赖,占用大量资源,挤占民营企业生存空间。从现实角度来看,东北三省之间缺乏产业的统一规划,政策沟通程度不高,存在恶性竞争,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人才流失,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缺乏活力。
现有研究主要从国有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施策。鉴于近几年东北三省并不乐观的财政状况以及多年来改革的效果甚微,本文建议财政资金投放要重点突出,抓住高校教育投资这一主线,打造多条集约节能、高产出、可持续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东北经济转型升级。下面将以传统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经验为参考,探索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
匹兹堡坐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市内水系发达,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使其在二十世纪初期迅速崛起,炼钢产业和制造业水平均处于全美前列,成为美国的钢铁之都。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提出去工业化,重度依赖钢铁行业的匹兹堡深受影响。再加上二战后劳工矛盾突显,城市人口不断流失,匹兹堡经济曾一度陷入萧条。此后匹兹堡开始探索复兴之路,而这一复兴之路的决定性环节便是政界、大学和商界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其中与大学的合作尤为重要,大学在复兴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匹兹堡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匹兹堡有两所高等院校闻名于世,其一是拥有自己医疗中心的匹兹堡大学,这一医疗中心已取代钢铁产业成为了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雇主;另一是由钢铁大王卡内基与银行家梅隆投资创办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其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顶尖行列,工程技术、统计学、数学等也都处于世界前列。这两所院校是众多推动匹兹堡经济转型高校中的核心。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向商业化的学术——医疗产业复合机构过渡,医疗中心拥有医院、实验室和专业研究人员,并进行交叉教学。1988年医疗中心成为了独立的医疗产业集团,医学院负责新技术研究,医院则负责推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相结合。如今匹兹堡医疗中心已掌握了20多家不同类型的医院,开设400多个门诊诊所,雇佣员工6.5万人次,业务范围甚至涉及亚欧地区。卡内基梅隆大学耗时数年改革技术转让政策,使得本校师生更易创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和生产力。与此同时,卡内基梅隆大学还在校园内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吸引如英特尔、谷歌等众多知名科技公司落户于此。科技公司可以“就地取材”,学生也方便就业,而匹兹堡更是留下了人才,无疑是企业、大学与城市的共赢。对于匹兹堡成功转型的经验,曾任该市市长的汤姆·墨菲介绍到:“一方面大学的繁荣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城市与大学的合作要成为一种文化,这种合作要由政府来创造条件。”
东北经济如今面临的困境与上世纪中期的匹兹堡如出一辙,同样是基础雄厚的老工业基地,同样有着优质的学府与生源,同样地在原路上无路可走,因此寻求发展上的转变是必由之路,而这条路便是依靠高等院校,跟上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脚步。
东北三省共有四所全国著名高校,分别为辽宁省的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吉林省的吉林大学以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等优势学科,其校内建有全国第一个大学软件园,并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算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电信和软件工程等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为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其车辆工程专业拥有完整的汽车学院,是长春一汽集团的产业后备军;医学专业承袭自白求恩医学院,专业水平名列全国前五。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曾参与过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一号”的设计,其航空航天与飞行器设计和制造专业处于全国顶尖水平。这四所学校无论师资、设备还是生源,皆为国内一流水准,但实际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并不突出,政府、高校、企业间合作有待加强。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2012年至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总计获得各类科技投入经费超过110亿元,然而截至2016年,仅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账面销售收入突破亿元。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但无一项实际投入生产。同时,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2015年省内生源到省外就业人数达11826人,而省外生源留本省就业人数仅为1456人,流失人才中高新技术人才居多,不利于本省科技创新。黑龙江省的高校师生优质资源未得到全面利用,故省内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而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吉林省和辽宁省。
这里所说的与高校合作,是指政府、高校、企业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与良性互动,具体对策如下:
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高校科研资金的有效投入,实行过程监控,用资金吸引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同时,对高校专利采取专利费全免的政策,减少专利受理流程,鼓励高校师生进行专利发明。
其次,政府应积极推动高校在校园内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吸引国际高新企业入驻;对废旧工厂及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为高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供场地支持。除此之外,还要推动高校间组建高校联合试验基地,以四所双一流大学为核心,以点带面辐射整个东北地区;将各高校优秀实验成果整合,进行联合创新以及技术攻关。
第三,政府应引导企业提高毕业生收入水平,规范高校学生实习环境,坚决留住本地人才的同时吸引外来人才。引导老工业基地工程师与高校师生进行双向互动,相互学习,互取经验。
最后,高校应调整技术转让政策,使本校师生技术成果更易转化为实际收益。为有专利有创新的教师提供场所及资金,采取结果考核,提倡竞争,营造市场般的资源配置环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争夺之战可谓是愈演愈烈,本身并不占据优势的东北三省要么突破常规、抢占先机,要么就将继续淹没于历史洪流。对于高校人才的吸引,除上述对策外,还应从文娱设施、人文环境以及中小学教育资源等方面入手,例如建设更多的歌舞剧院、体育场馆,加强居民素质教育,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充分结合老工业基地技术、设备与高校的科研成果,将废旧工业基地全部整改为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校的联合创新中心。以高校为引擎带动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创新、长效的发展道路,是东北三省走出经济困境的良好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峰睿.试谈新常态下东北经济的转型发展[J].区域经济,2018(1b):147-148.
[2] 潘长旭.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19-21.
[3] 李文硕.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J].求是学刊,2017(6):160-166.
[4] 宋冰.“锈带烟城”匹兹堡的转型秘方[N].第一财经日报,2014(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