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例类风湿关节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8-02-15 01:27:18方铁岩王云龙张潇羽通信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2期
关键词:痹证回顾性类风湿

金 成,方铁岩,高 站,王云龙,于 淼,张潇羽,通信作者:郑 琳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132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1]。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本研究对R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现将研究分析结果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住院的438例RA患者。

1.2 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并结合本科室临床实践经验,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寒热错杂证。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RA分类标准及200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RA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者:年龄>14岁;无其他风湿免疫疾病。

1.4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合并有精神类疾病者。

2 研究方法

填写调查表,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检查、中医证候等。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然后将数据导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

3 结果

3.1 性别 438例患者中,男88例,占20.09%,女350例,占79.91%,男女之比约为1∶4。

3.2 年龄 438例RA患者年龄20~83岁,平均(57.32±12.63)岁。将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6个年龄段。其中,85.16%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而男女患者在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个年龄段性别的分布比较[例(%)]

3.3 病程 438例RA患者中,病程最长62年,最短半个月,平均(119.32±7.382)个月。1年以下97例,1~10年215例,11~20年89例,21~30年25例,30年以上12例。各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实验室检查 438例RA患者中,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者401例,占91.55%;类风湿因子升高421例,占96.12%,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者380例,占86.76%。X线检查正常46例,Ⅰ期119例,Ⅱ期154例,Ⅲ期102例,Ⅳ期17例,X线Ⅱ期患者最多。

3.5 中医证候分布 438例RA患者中,风寒湿痹证者最多,为271例(占61.87%),风湿热痹证者73例(占16.67%),痰瘀互结证者8例(占1.83%),气血亏虚证者61例(占13.93%),肝肾阴虚证者19例(4.34%),寒热错杂证者6例(1.37%)。

4 讨论

RA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及性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收集的438例RA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4,与类风湿关节炎指南所报道的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这可能与男女体内激素水平有关。性激素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临床表现有关,雌激素的受体ERα、ERβ,在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NK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可见雌激素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密切相关。同时,雌激素与免疫细胞的作用与种类和浓度有关,进而影响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抗体或其他物质,影响以炎症反应为特征的RA的发展[5]。因此雄激素目前被认为是天然的免疫抑制剂,其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抑制作用。而男性则不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6]。而中医也认为女子经、带、胎、产不同于男性,女子以血为本,经后多气血亏虚,冲任空虚,风寒湿邪侵入而发为RA[7]。基于上述原因,RA的男女发病比例相差较大。

RA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到老年,正气渐亏,可表现为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等各个方面的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筋脉、骨骼、肌肉失去濡养,更易遭受风、寒、湿诸邪的侵袭,使血脉运行不畅,痹阻不通而致病。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会发生相应改变,包括T细胞免疫表型和功能的改变、免疫反应性降低、细胞凋亡调节的缺陷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等。RA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必然会对RA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但确切机制有待深入研究[8]。还有研究表明,老年人RA发病率较高是因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衰退,使老年人更易受外来病原体攻击导致感染,诱发RA的发生[9]。

RA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又有“尪痹”“历节病”之称。统计分析本次纳入的病例,以风寒湿痹证者居多,表明感受风、寒、湿外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条件。《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认为痹病是由感受风寒湿之外邪所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而《灵枢·百病始生》亦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均说明本病因正气亏虚,感受外邪,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等处,痹阻不通,而发为痹病。此外,风寒湿痹证者为多,可能与北方地区大部分月份气温较低有关。有研究表明[10],天气变化时大气中产生一系列电磁现象和电磁波,使人体细胞内外存在正负电荷电位差,正常人对电位差始终保持平衡,而RA患者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释放一些炎性物质,使得神经末梢受压迫而产生酸痛感。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建议做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并建立标准化的辨证分型,进一步做相关性研究,为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RA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痹证回顾性类风湿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26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后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回顾性临床研究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乳腺疾病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
安徽医药(2014年9期)2014-03-20 13:14:08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