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美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收获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内容、数学方法、数学策略、数学规律的产生的全过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习过程的价值所在
学生的知识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迁,而是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进行新知识的建构过程,是用旧知的认知结构去不断同化、完善新知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学习,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突出学习过程对于数学的价值.
(一)基于学习过程,深入数学本质
数学是思维的活动,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由旧知识进行联想和类比,寻求正确思维方向.还可以通过:一、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动作思维”.
(二)基于学习过程,理解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概念的核心知识出发,追溯知识产生的源头.例如,在方程的教学中,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经过反复推敲,笔者发现:相等关系是方程、等式的性质、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核心.于是,笔者抓住这一本质特征,从相等关系入手设计了相关教学环节,认识等式—发现等式中的特殊现象;立足相等关系,用它去统筹整堂课的设计,学生对方程的意义理解得很深刻.
(三)基于学习过程,感悟数学价值
数学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抽象、提炼为新知,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例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笔者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摇晃的椅子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二、基于学习过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过程中来,不能一味地重视结论,而应创设易于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互动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丰富的经历,多重的体验,深刻的感悟,不断内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不断地发展数学智慧.
(一)关注游戏过程,感悟快乐数学
学生的天性是喜欢有趣味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趣味性.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就以“班级游戏购物”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购物的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感悟快乐数学.
(二)关注操作过程,感悟直观数学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地伴随着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融合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感悟直观数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的高”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三角形,让学生做出指定底边上的高,在此基础上发展到认识直角三角边的不同底边上的高.
(三)关注建模过程,感悟抽象数学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已有认识,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比较的学习过程抽象为有共同属性的知识概念.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时,教师从用“小棒摆三角形”开始.摆一个三角形需要用3根小棒,继续摆这样的三角形,学生明白摆几个三角形,需要的小棒的根数就是三角形的個数乘3,如果要摆更多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让学生在动手摆小棒的体验中理解求小棒的总根数的规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四)关注互动过程,感悟生长数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的成长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习中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生长.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时,教师设计了在“尺上找2厘米”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再到尺上来找找看,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个1厘米?2个厘米是几厘米?2厘米还可以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你是怎么知道的?与同学交流.你还能找出3厘米的长度吗?5厘米呢?在教学中,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已有认知和经验不断抽象、提炼出新知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积累经验和体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让知识和技能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附加值,而不是终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开启情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