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罗山皮影在数字动画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18-02-14 02:29钱恒
创意设计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文化传承

钱恒

[摘要]皮影是一种融合了完整戏剧与影像元素,集音乐、绘画、戏曲为一体,民俗意蕴深厚的民间表演艺术类型,河南信阳罗山皮影是其代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传统中华文化的气质。本文首先分析了罗山皮影的艺术特色,并引用实践案例对罗山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进行有益的探讨,进而总结其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方式。传统文化与数字动画的结合,也为当前数字动画的特色品牌塑造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信阳罗山皮影;数字动画;文化传承;创新设计

[Abstract]Shadow puppet is a performing art that combines the elements of drama and image. As one of the four major schools, Luoshan shadow puppet in Xinyang, Henan province, is a folk art type with profound folk connotation. It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carries the cultural temperament of traditional China.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uoshan shadow puppet, and cites practical cases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Luoshan shadow puppet art and digital animation, then summarizes its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digital age.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igital animation also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haracteristic brand building of current digital animation.

[Key words]XinYang LuoShan shadow play; Digital animation; Cultural heritage; Innovative design

信阳罗山皮影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材质﹑色彩、表现形态成为了中原大地上一颗闪耀的艺术珍宝,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习性的逐渐变化,罗山皮影戏也像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历史性挑战。作为21世纪颇具潜在价值的朝阳产业,河南数字动画创意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比比相对成熟的北上广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而言,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市场运营机制,一些动画公司原创性不足,仍处在数字文化产业链的低端,即为他人加工制作动画,还未形成自身品牌IP。因此,为了塑造数字动画精品品牌,推动信阳乃至河南数字动画创意产业的发展,动画创意设计在地化研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信阳罗山皮影艺术的发展现状

罗山皮影作为凝结着豫南人智慧与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记录人类文明进程、展示多元文化记忆的重大使命。[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双重冲击下,皮影艺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受到严重冲击和制约。近年来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国家与河南省相继提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农业社会向数字信息化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淡化,认同感也不断减弱。源自于民间的罗山皮影艺术的文化积淀正加剧流失,独具特色的艺术性不断减弱,皮影演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娱乐,或是营销者吸金的噱头。

其具体问题和原因表现在:一是罗山皮影传承方式与创新发展动力不足。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民间艺术欣赏人群的关注力正一步步被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新媒介平台取代,皮影艺术的发展舞台正在不断缩小。二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变导致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不断示微,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不断遭受到侵蚀和破坏,导致传统民间艺术的内涵特性逐趋萎缩或变异。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在这种人口不断变迁和重构中,罗山皮影赖以生存的人文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同时,随着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向往,坚守传统的职业化艺人不断流失,新一代的皮影艺人表演水平良莠不齐,优秀的传承人青黄不接,供演出的传统曲目也不断流失,演出市场的萎缩更直接威胁着这一古老艺术剧种的生存和传承,“断代”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罗山皮影内部生态基因的断层化日益加剧。三是政府对传承罗山皮影的政策支持不足。由于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协调性认识不够,目前政府部门的关注点大多在传统艺术的经济转化方面。群艺馆、文化馆等非遗传承的重要平台也未能很好地發挥其文化宣传与保护的作用,尤其是未能紧跟数字化时代潮流,以当下民众更喜闻乐见的数字化方式对罗山皮影的传承进行数字化设计。

二、信阳罗山皮影艺术的文化艺术特色

罗山地处楚头豫尾的江淮之间,南临湖北,北接富饶的淮河平原,逶迤丘陵连绵贯穿于中部,背靠挺拔俊朗的大别山区,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是豫南的粮仓之地,被称为“鱼米之乡”。其文化积淀深厚,民间工艺遍布全县乡村,也是著名的“豫南民歌”发源地之一,诞生于这里的罗山皮影,其造型、音乐、道白都具有浓厚的豫风楚韵。[2]据史料记载,罗山皮影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罗山县志》记载其在明清时期起源于河北滦川,嘉靖1552-1566年间开始在罗山县繁荣发展。罗山皮影吸收了滦川皮影的艺术套路、制作方法、表演艺术,积累了419个剧目,经常演出的有49本231出,大多是《封神演义》和《隋唐演义》。

传统罗山皮影人物造型上多以全侧体现,(图1)一般包括头部、胸部、臀部與大腿、膝盖与小腿、大小手臂等12个部分,在实际的表演设计中可以根据表演需要对这12个部分做出适当的增减调整。动物造型如虎、马、猪、犬之类则分解为头、身、尾和四肢4部分。至于布景、案几、椅凳等场景与道具,则平面装饰意味较强且略带平行与成角透视,以表现立体感。罗山皮影整体造型粗犷而古朴,局部细节精致考究,注重造型内部图案花纹的装饰效果,色彩炫丽而明快。皮影多用于二水影子,影人略小于其他地区,[3]它有几个明显的设计特点,如头身比例与真实的头身比例区别略大,一般为四或五头身,皮影采用国画线描的勾线手法,根据面部和身体结构关系勾线略有深浅粗细的变化,臂长过膝且手的造型较小,全侧面的身体较真实的比例更细瘦,为了使屏幕表现效果更加生动灵活,人物肩膀小、腿部宽,整体比例呈上窄下宽。面部着重于对眼睛的刻画,平长细眼,内眼角低、外眼角高,大部分眼睛的造型属于中国传统审美中比较受人喜爱的丹凤眼,嘴巴小巧饱满,色泽艳丽,更具立体感,与陕西皮影不同,罗山皮影在鼻尖的刻画上更偏圆润,鼻梁挺直,最具特色的是一些影人鼻梁与额头连成一线,突出了罗山皮影在人物塑造上平和、富有气度的性格特点。在文武生、神、仙等人物造型上一般采用冠饰后移、凸显额头,通过这种适度夸张的造型手法展现出皮影人物倍加精干,神采十足的形象特点。皮影的静态造型明暗、曲直融汇贯通,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形成了罗山皮影鲜明的艺术风格。皮影旦角发饰多为花、草、云、凤图案,文武生装束多为龙、虎、水、云图案。边线造型善用镂空的重复、渐变或对比与统一的手法刻画,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鲜明的形式美感。

传统皮影的正面角色多用阳刻,反面角色多用阴刻。(图2)与年画等传统民艺不同的是,皮影是运动的艺术,其造型是将部分组合连接而成的,故连接点的位置十分重要,连接点即为运动的中心点亦即影人身体部位间组合的轴点,连接点的位置决定了影人的运动效果,尤其要注意头、身与大、小腿的连接部分。罗山皮影的角色分为:神、仙、文、武、生、女、卒、首八种行当,由于深受传统五色与五德观的影响,皮影人物的设色颇为讲究,一般会根据所表现的特定角色、特定性格的人物来进行用色,设色主要以黑、白、红、黄、绿五种颜色为主,如:白色为负面角色、一般白色为主色调的角色意为奸佞,黑色则为正面形象、代表忠诚,红色刚烈,黄色果敢勇猛,绿色一般用来表现妖怪、强盗,色彩的基调或鲜明浓烈或清新雅致,在不破坏色彩基调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追求局部的色彩丰富搭配。罗山皮影设色将传统色彩融于一体产生了和谐之美,体现出不同角色﹑不同性格的皮影人物特色,具有独特而浓郁的豫南文化气息。

三、信阳罗山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相结合的创新设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罗山皮影艺术因其独特的造型与色彩特点为现代动画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学习借鉴之处,同时数字化技术又为这一创新增添了活力。

(一)扁平化造型风格

平面化是罗山皮影人物造型的主要特征,这种造型方法配以五行色显得人物古朴典雅,气韵生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在创作角色造型时可以将这种平面化的造型风格融入其中,适当地加以提炼去冗,简化繁杂的装饰效果,塑造出数字皮影扁平化的角色造型风格。笔者在《西游新说》动画短片里将唐僧师徒的人物造型采用了扁平化的处理手法,把骨骼肌肉结构复杂的三维人体和建筑提炼与重构为点、线、面的平面组合,采用粗线勾描角色轮廓线,在线与线的结合处以镂空这一皮影惯用的处理手法加以点缀,以点连线、以面带点,点线面互相穿插,既考虑整体又注重皮影角色的细节特点,这种凝练概括的平面装饰形态既承接了民间传统艺术造型质朴率真的特点,同时又体现出现代扁平化动画造型设计精炼醒目的构成原则。(图3)

(二)个性化抽象表达

抽象造型是一种抽离于对形态真实自然的描绘并予以简化的造型艺术,它借由形态的线条与色彩的形式美来展现造型的结构美感。[4]传统的皮影造型通过点线重复与渐变形成了丰富细致的装饰效果,这种造型富于节奏感与韵律感。但是我们在学习皮影艺术时要注意对其繁复的细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提取,原型照搬不会给受众惊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要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对细节部分做重点概括和个性化表达。笔者在对角色造型创作设计时即用了概括归纳的减法处理,皮影角色造型衣物花纹的设计去繁存精,首先对传统皮影服饰上的图案进行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保留原始图案的基本线条轮廓,去除内部繁复的装饰花纹细节,整体造型以线条的重复与变异体现抽象的形式美感,在延续传统图案风格特点的同时更加突显出现代动画造型的个性化特征。(图4)

(三)意像化夸张体现

意象造型的方法源自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中国画论“意在笔先”,其中的意即“立意、意象、意趣”,它是指画家对自己头脑中的意象不断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明确化、完整化。意象造型强调“立象以尽意”,即在似与不似之间赋予形态传形而非写形、写意而非写实的表现,这是中国绘画艺术之圭臬,也是皮影的造型语言形式之一。中国的民间艺人克服了自然审美外在形态的局限,以超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技法使得皮影造型不以写实为主,而是经由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后采用夸张、意象等手法进行创作,点、线、色块穿插对比,创造出或精巧、或古拙奇特、或有着怪诞趣味的造型。皮影艺术的这种创作手法为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众所周知,动画造型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过于写实的手法表现会略显平淡,意象造型适度的夸张与变形更利于强调角色的个性特征。(图5)动画场景的意象化夸张造型,水平的线条往往给人以稳定感,所以在宫殿整体的造型设计上采用了对称式构图设计,层次分明的屋顶以意象的块面表现,而在边角线的处理上则采用了流畅明快的曲线——柔和并具有动感,不断向上延伸的线条则给人以庄严肃穆感,体现出宫殿是人与神对话的空间。造型元素间的巧妙组合形成了对称和谐的美感,营造出场景庄严浑厚的意境之美。

(四)符号化图案创意

符號化是相对于具像造型而言的,它是通过几何元素或几何图形图像的组合来表达主题,以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凝练概括的设计方法来展示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记忆,并且可以经由抽象的图形产生视觉联想进而传达主题。在进行数字动画创意设计时可以从民影艺术的文化内涵出发,对所要设计角色的结构、部位等采用几何构成的形式进行创意设计,以便于受众通过视觉表像体验一种文化,进而探究、喜爱这种文化。(图6)动画短片中的植物造型,就采用了符号化的图案创意,在进行树枝与叶脉的造型设计时,将现实复杂的树形提取整合为扇形、圆形与线的重复构成,赋予植物符号化的图案造型。

(五)装饰化色彩语言

装饰化以形式表现和审美表达为核心,兼具实用与欣赏、表物与寓意、具象与抽象的功能和特点。罗山皮影艺术造型多追求装饰化色彩表达,设色不像理性用色思维追求固有色的准确,而是更加侧重对物象美的主观创造和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情感表达。这种独辟蹊径的色彩装饰风格可以运用于动画设计中以塑造独特的影片风格。(图7)场景的色彩设计,并没有着重于色彩的素描关系与明暗光影基调的处理,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行色,这种传统色调平和雅致,没有高亮度的色调,基本处于中灰、亮灰的明度中,这正满足了动画影片的要求。动画片不是单幅的广告,要使受众能长时间欣赏,就不能采用过于鲜亮刺激的高明度与高饱和色彩,采用中灰色调为影片基调比较适宜观众长时间欣赏,皮影装饰化色彩的运用既塑造了独特的影片风格又体现出现代设计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四、数字动画对罗山皮影艺术的传承

首先,罗山皮影艺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造型外延体现出许多象征性寓意,如花瓶中的柿子寓意平安、衣服纹样中的蝙蝠和桃寓意福寿双全、老虎狮子图案象征勇猛、四君子图案象征儒雅翩翩、太极八卦图案则象征神秘与智慧等,这些具有深刻内涵和美好寓意的符号造型世代相传,成为罗山皮影艺术中最具人文价值的一部分。数字动画造型设计除了把握皮影的形态造型,更应理解其象征性内涵,尝试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象的动画造型,使动画隽永雅趣、独具内涵。其次,传统罗山皮影作品中有大量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比如《岳飞传》《二十四孝》等题材意在宣扬传统的“忠、孝、仁、爱”价值观,动画广告既要体现传统人文内涵就要注重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融合,亦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数字皮影动画讲好中国故事。此外,罗山皮影艺术中有着大量对民俗节日内容的刻画,民风民俗是由国民共同创造,并在世代传承中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生活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打造河南文化高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2017年火爆网络的24节气动画和山海经动画造型就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彩的造型表现为人们津津乐道,因此,数字动画的创意可以从民俗文化、民俗意义等题材入手,体现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

结语

数字化时代的现代动画设计以多元形态呈现,创意不足以及人文内涵的缺失对动画品牌IP的建设毫无裨益。[5]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河南,应扎根本土文化,寻根溯源潜心挖掘和梳理河南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并借由数字技术将其与数字动画设计融会贯通,一方面,继承传统艺术的基因,光大传统皮影艺术魅力,保持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血脉相承;另一方面,以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赋予数字动画设计人文精神,为数字化时代河南动画品牌应对强势文化挤压下的设计雷同、设计抄袭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常胜利.世界各国皮影艺术[M].第1版.北京: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2016:14.

[2]康保成.中国皮影戏的渊源与地域文化研究[M].第1版.北京:大象出版社,2011:32.

[3]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第1版.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5.

[4]周娜.数字动画设计与皮影文化传承:机理、实践与展望[J].艺术教育.2013(07):119.

[5]徐沛,李若辉.江苏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设计与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8(07):244-245.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文化传承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