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仁,周艳琴
(1江苏省老年医院院部;2院办,江苏 南京 210024)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 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我国老龄人口数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居全球之首,且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深度老龄化、“空巢老人”增加迅速等特点。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改变我国老年人普遍面临的“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严峻问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双重需求,已成为党和政府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
老年人处于人体生命的衰退期,是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白内障、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等慢病患者的主要群体。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1]。未来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者病例将从目前的1.1亿例增长到2050年的3亿例,就诊人次将由当前的13.5亿人次增长到2050年的36.8亿人次[2]。且随着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或失智老人所占比例逐步增大。老人医疗服务需求大,就诊率、住院率提高,使医疗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只具备养老功能,或提供小病诊疗和取药服务,无法承担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医疗支持(至少内设医务室、配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不足20%。以南京市为例,目前南京市养老机构已达280家,其中医护型的养老机构仅80家,绝大多数医疗机构还不能缓解老人看病难的问题。据《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4-2020)》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中卫生资源配置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群迅速增加的医疗需求。
随着老年人群医疗需求的迅速增长,老人在医养护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因为住院可以享受更“划算”的医保报销,或医院医疗护理住养等条件强过养老院,或担心出院后没有保障等原因,导致医院经常出现老人采取多种方式不出院的现象。这些人长时间住院,造成医院床位周转率低、该收治的病人因医院缺乏床位而无法住院的现实状况。这对于承担社会上繁重的诊疗任务的医院来说,无疑是公共医疗资源的很大浪费[3]。因此,开展医养融合工作,通过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可以解决部分不需要留院治疗的慢性病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料与康复问题,同时缓解医院床位不流动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和养老分属卫生和民政两大体系,虽服务内容有所交叉,但条块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导致二者之间资源和利益分割。一方面,需要在养老护理机构,特别是民营养老护理机构中接受全护理照料的老人较难以享受到医疗保障;另一方面,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老年护理机构又难以得到民政系统规定的优惠与扶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建立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文件,要求改变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的医养“两张皮”状况。民政部、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医养融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表示,“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江苏省民政厅、卫生计生委、财政厅、人社厅《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养老、医疗资源的充分融合,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都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30%以上;到2020年,实现养老和医疗康复资源共享”的目标。解决好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养老问题,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江苏省老年医院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江苏省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统计显示,2015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 648.3万,占户籍总人口21.36%,比全国高5%。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25%,到2030年将超过30%。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与之相应的养老、护理、老年病康复和医疗需求压力日益凸显。近年来,江苏省老年医院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医疗资源对养老的介入与融合,实现了医院医养融合发展“五个一”目标,真正做到老年人“老有所养、养中有医”。
2013年9月,江苏省老年医院与江苏省老年公寓合作开设江苏省老年医院分院。分院核定床位198张,全面开展省老年公寓住养老人医疗服务。24小时接收公寓住养老人急病传呼,为住养老人提供专科巡诊、日间康复医疗、健康体检、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健康宣教等服务。医务人员还进驻省老年公寓护养中心,提供护士24小时值班和医生每周定期上门巡诊服务。分院努力打造康复医学特色,有效延缓老年患者心身功能障碍进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经过三年多的运行,该模式成功实现了医院与老年公寓共同发展的良好初衷,目前省老年公寓一床难求。该合作模式也为老年、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015年12月28日,由江苏省老年医院全面运营、管理的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正式投入运营。该护理院是由南京江宁区政府投资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规划设计床位1 112张,一期开放684张,院区分为养老区、康复区和医疗护理区。医疗护理区设有门急诊科室和配套医技科室,有康复、护理床位212张,包含失能护理、失智护理、临终关怀等护理区。护理院是南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它突破了传统养老思维,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融为一体,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住养和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开创了机构养老新模式,重点打造失智、失能老人康复养护中心。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失智、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努力建造一个治疗综合化、护理整体化、管理智能化的养护中心,通过专业的医疗团队、全面的护理服务、科学的康复训练及规范的药物治疗,有效改善老人身体机能和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其家庭负担。
目前护理院床位使用率达到92%,并被评为“南京市5A级养老机构”、“南京百姓最喜爱的十佳养老机构”。
2017年3月10日,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徐慕社区杨家村的“湖熟乡里乡亲助老服务中心”开业运行,这标志着江苏省老年医院开创的“城乡联动”新型养老模式正式试水。该模式旨在吸引南京及其周边养老人群到杨家村来养老,缓解城市社会养老压力,带动地区加快发展,这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基于政府对杨家村的发展规划,结合前期调研,江苏省老年医院在杨家村发展以寄(居)家式养老、民居租赁式为重点,机构集中式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并以三大措施确保乡村养老“养中有医”。一是安排江苏省老年医院专家和沐春园护理院全科医生定期巡诊,如遇急危重症及时安排转诊。二是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建立急救绿色通道,保证老人突发危急重症救治。三是运用该院医养融合慢病与健康管理平台,为老人开展全面健康管理。
目前杨家村经过适老化改造达到“养老之家”标准条件的有20多户,床位30多张。入住近20位老人。江苏省老年医院还在筹建南京江宁谷里美丽乡村养老服务运营管理项目。通过“城乡联动”养老服务模式,最终实现养老、健康、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力争成为全国养老创新模式新典范。
针对老年人基础病、慢性病多且易发生并发症的特点,江苏省老年医院自主开发了医养融合健康管理平台,并取得该软件的独立著作权。该软件为医养融合模式量身定做,可以实现老年健康信息数据与医疗护理服务紧密结合。它包含两大核心模块:老年综合评估和健康随访档案。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建立多学科、多病种的综合健康管理档案以及规范化的随访体系,实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该软件系统更加顺畅地提供慢性病预防、干预、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老年人无缝衔接享受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目前,该软件正在运行,并向其他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
2016年10月29日,由江苏省老年医院发起的江苏省医养协作联合体在南京成立。联合体由江苏13个省辖市80余家各级各类老年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以及各有关院校、行业学会协会和涉老企事业单位组成。联合体的成立有效促进了省内养老、医疗及其他老年相关行业的交流、合作,为江苏省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量。一方面,联合体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医疗资源在养老机构之间的优化配置,改变养老和医疗分割的现状,缓解养老机构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联合体促进了医疗与养老优势互补,实现社会资源尤其是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在更多的养老机构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整合、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床位周转率。目前已有部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了医疗契约服务关系,达到资源共享、互助共赢的效果,实现了养老院住养老人病有良医、快捷就医的目的。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患病多样,容易引发合并症,诊断治疗复杂,疗程长、预后差,对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而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数量严重不足。因此,把老年医疗、护理、康复和保健服务与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多种方式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医养“两张皮”状况以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系列问题,成为探索建立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之路的必然趋势。
面对养老机构内如此巨大的医疗服务需求,实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是解决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就医困难最方便、快捷和有效的途径。合作也有利于实现医疗与养老的衔接,有利于医院整合、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床位周转率,同时医养融合这一特色也为老年、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契机。
医疗机构中“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治愈,而医养融合型养老院或护理院中“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维持住养老人,尤其是慢病患者、失能、半失能老人身体功能的稳定和心智健康。医养融合不是养老院和医院的简单相加,它主要实现住养老人健康管理、慢病共病防治管理,以及饮食、生活方式、用药指导、尊严安宁离世、融入社会生活等。疾病治疗不是医养融合的主要任务,长期护理和康复才是养老机构“医”的重点。此外,医养融合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还包括:研究适合国情的医养融合政策、需求类型、运营模式和效益,提高医养融合产业水平;推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康复、保健及健康管理技术发展;开展老年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诊断、分类分级管理所需医疗技术含量及风险评估;老年医学、养老护理、照护技术培训;督促检查医疗护理质量,促进医养融合实质性发展等。
医疗、养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在医养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医养融合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行业标准,完善医养融合社会保障体系[4]。民政、卫生、人社、财务、税收等多个部门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加强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医养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医养融合事业发展,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真正实现亿万老人“老有所养、养中有医”。
[1]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2]34号[A].
[2] 吴玉韶,党俊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1-32.
[3] 程 亮.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发展新路径探究[J].中州学刊,2015,4(4):78-82.
[4] 叶奎英,孙德秋,刘红雨.扬州市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