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宸,郝建斌
(燕山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陶瓷的艺术性是表现陶瓷之美的关键,要想更好的传达美感,除要注意器形的和谐美观外,还要在装饰上别出心裁。装饰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美感,还要注意与器形的配合是否和谐,两者只有配合的天衣无缝才能使作品拥有独特的个性美。陶瓷装饰的方式多种多样,除印花,剔花,划花等传统技法外,这里想要着重研究一下以绘画技法为主的釉彩装饰。瓷器装饰中的釉彩绘画釉料与画面的位置关系大致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在不断发展的今天,陶瓷釉彩装饰也在适应着社会的潮流,发挥着其巨大的潜能,不论是在技法还是材料方面,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
2.1 釉下彩瓷器的概念与技法
在陶瓷装饰中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之分,而区别两者的关键之处在于是“画坯”还是“画瓷”,釉下彩陶瓷绘画是将图案绘在釉面以下,相对于釉上彩是“表绘”来说,它属于“里绘”。釉下彩又称“窑彩”,它是先根据想要的器形拉成素坯,待成形晾干后,用色料在其上绘制各种纹饰。绘制完毕后,用白色透明釉罩以纹饰之上,高温一次烧成。釉下彩的装饰工艺使瓷器纹饰不易脱落,色彩艳丽夺目,相比其他种类的陶瓷作品,能更好的保持陶器的色彩之美,在实用性方面比较健康。因此,从釉下彩瓷器的诞生和烧造以来,一直深受世人的喜爱。
2.2 釉下彩瓷器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釉下彩瓷器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其中以湖南长沙窑瓷器为典型代表。我国釉下彩瓷主要有三大类:其一,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的青花;其二,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的褐彩和黑彩;其三,以氧化铜或氧化亚铜为主要着色剂的绿彩和红彩。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是以氧化铁和氧化铜为主要着色剂,在一件器物上常常是几种颜色同时出现。
2.3 釉下彩瓷器的发展
如今的釉下彩瓷器更加注重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方向。首先是形式美学,陶瓷的形式美来源于材质属性,制作陶瓷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所构成的形式因素来源于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人类通过感官感受美感,通过形式美感受瓷器艺术的审美意义。其次是造型美学,人类对物体的第一感知是外在形象,但仅有外在形象是不够的,只有与内在含义相统一才可以使陶瓷的美感具有感染力。再次是装饰美学,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和机械工具相继产生,运用不同工具手法所制作出来的釉下彩瓷器具有不同的表现风格,人们将积累的生活经验在陶瓷装饰中表现出来,在笔墨中注入自己的情感。
3.1 釉上彩瓷器的概念与技法
釉上彩陶瓷绘画是将纹饰图案绘在釉面以上,它是“画瓷”。釉上彩又称“炉彩”,是先将已做好的陶坯烧制成白釉瓷,在带釉的瓷器上进行图案的绘制,绘制完毕再入窑烘烤,最终完成。
釉上彩瓷器的种类丰富,其中古彩,粉彩,新彩是最为常见的三种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俗称“玻璃白”。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传统中国画特征。
3.2 釉上彩瓷器的代表作品
粉彩出现于康熙晚期,至雍正是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发展到乾隆时期虽然技艺精湛,但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渐趋繁缛,多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此富丽堂皇有余,不免失掉淡雅之趣,只是从技术角度来看仍有可取之处。
五彩瓷器发展到清代时期,已不能形成彩瓷的主流,只是在清初一段时期有些发展。色彩除红,绿,黄,赭,紫外,还发明了釉上的黑彩,蓝彩,并且加上红,金等彩色,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3.3 釉上彩瓷器的发展
首先要注重思维的创新性。不断抓住机会去欣赏优秀的釉上彩作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做到“新、奇、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次釉上彩瓷器彩料品种较多,因其绘在釉面之上,色调较为丰富,烧制后颜色与烧制前无巨大差别,因此操作较之釉下彩更加简单方便。但因纹饰之上没有釉面保护,长久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变色等情况。制作者要在熟练掌握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学会利用材料的弱点,使其转化成对制作有力的因素。最后,优秀的釉上彩陶艺师还应具备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使所制作的釉上彩瓷器不仅外观美观,而且含义深刻,使其与观者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结语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陶瓷的釉彩装饰,除要注重与器形的和谐统一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意境,情感,质地,技巧,材料进行新的形势探索,以适应对象的表达,在实践中,要勇于“标新立异”,力求“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在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结合中,不断以新的形势满足人们对美的要求,使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能达到精神层次的共鸣。这是更高层次的釉彩绘画所应注重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研究和探索中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福康,张志刚.我国古代釉上彩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0(04)
[2] 史宝龙.唐末五代湖南地区经济开发研究[D].辽宁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