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峰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实验小学,安徽池州247100)
莫兰迪的家乡——波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富饶的伊米利亚平原上,是欧洲古老的文化名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之一。1890年7月20日,莫兰迪就出生在这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他是家中的长子,比他小两岁的弟弟九岁时就夭折,他还有三个妹妹:安娜、迪娜和玛瑞娅·泰瑞莎都终身未嫁陪伴了他一生。莫兰迪一生很少时间离开他的家乡。
波洛尼亚是意大利古老的文化名城,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之一,他给莫兰迪的艺术的萌芽与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现实的体验。波洛尼亚在莫兰迪的年代和现在一样,不是破旧不堪的乡下农村,而是当时相当繁荣的中产阶级城市。当时的波洛尼亚城市不大,建筑也不高,和欧洲其它城市一样,主要建筑也就是教堂与广场。它独具的特色就是拥有各式各样环绕建筑物的柱廊,波洛尼亚因而被荣誉为光与影的门廊之城。这些门廊无处不在,将道路与道路连接起来,将整个城市连接起来,在时间里移动的阳光透过柱廊投下几何形的光亮,就像莫兰迪的静物,总是相同又总是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节奏感,不同的形态和形式,从它们中间穿梭就像从大数目的莫兰迪的作品前穿行一样这对于莫兰迪的艺术世界成长是否有一些暗示呢?
波洛尼亚是意大利古老的文化名城,早在11世纪,波洛尼亚就创立了大学,这是让波洛尼亚人最骄傲的最古老的大学,薄伽丘,伽利略等都是它的学子。当然了莫兰迪也是波洛尼亚人们的骄傲。莫兰迪早期学习和后期工作的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就设立在大学旁边。在这里各门类别,其中包括美术方面的最新消息和最具有挑战精神信息,观念很快的在这些知识阶层和大学,学院的老师们学生们间传开。所以说波洛尼亚的丰富的土壤和现实体验是莫兰迪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要因素之二:是莫兰迪的独特的绘画艺术形成是与他学习前人,关注当代,发现和保留“自我”等艰辛艺术历程分不开的。莫兰迪的兴趣广博,对他所感兴趣的先辈画家都作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或者是继承发展,或是弃而另择其道。莫兰迪说:“我所受教的资源一直是对作品的研究,不管是过去的还是当代的艺术家,如果我们能够用恰当的形式表述出我们的问题的话,这种研究就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1]莫兰迪崇拜乔托、马萨乔、乌切洛等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的艺术,也偏爱夏尔丹、柯罗。同时,也潜心研究塞尚、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和艺术。莫兰迪对这些大师的传统艺术的研习成为他自己以后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见,借鉴吸收传统艺术对艺术家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功课。
塞尚对莫兰迪的影响,塞尚是莫兰迪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早在入美术学院之初,莫兰迪在波洛尼亚能买到杂志图片书中认识了塞尚的作品。1911年罗马国际博览会的法国馆中看到塞尚的原作。1920年莫兰迪又在威尼斯双年展的法国馆中又见到了塞尚的二十八件原作,塞尚的艺术和观念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我们可以从他的1912年到1916年的作品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塞尚对他的艺术影响。
塞尚对自然的感知,用色彩造型以及他创造的几何化形式结构和开放性的空间结构对莫兰迪影响很大。莫兰迪对所谓的“真实”有他自己的看法:“我想,再也没有比我们实际看到的那样抽象,更不真实的东西了。我们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整个客观世界对于人来说,从来没有像我们所看到和所理解的那样真实存在。实际上,它并没有像我们所赋予它固有的意义。”莫兰迪对自然与真实的描绘不是奴隶般的描摹对象,而是对眼前之象,用自己的审查加以置换,赋予再造的那一部分自然以新的趣味,这就不是对自然的直接模仿了,这也正是塞尚所主张的。塞尚在画面中运用了几何化的形式结构,将复杂的物体分成一个一个简单的立方体,球体,锥体等。塞尚的风格中蕴含着情绪的动力,这些深深的触动了莫兰迪。莫兰迪的一生也在描绘那些熟悉不能再熟悉的瓶瓶罐罐和风景,他继承发展了塞尚的几何化的形体结构,并发展成自己的方式。无论是静物还是风景,都以简洁、概括,以这种简约的形体传达出他的个人感受,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莫兰迪在“吸收传统,关注当代”同时,始终保持心中那份“真”,对待艺术真诚而执着,不断的“发掘自我”。1920莫兰迪逐渐明确了自己绘画的方向,绘画风格日臻成熟。
莫兰迪远离20世纪艺术实验的喧嚣。当其他的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的时候,莫兰迪却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波洛尼亚。对于莫兰迪的艺术来说,涉及到的只有极其有限而简单的日常用具。莫兰迪最初沉迷于印象主义,沉迷于塞尚的静物和风景,沉迷于立体主义。后来,他便融入到他自己的诗一般的世界当中。这个曾经被称为“瓶子画家”的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整个世界认识了。莫兰迪不喜欢文学性和象征性的内容,他喜欢以一种新的组成方式来描绘那些瓶瓶罐罐,他也喜欢从各个角度描绘他在波洛尼亚的工作室窗外的风景。莫兰迪集中精力描绘那些相同的东西,不断地修改结构,柔化色彩,创造出一种近乎抽象的、取消具体形象的精致绘画。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莫兰迪的作品流溢出一种温暖的、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
人们在谈起莫兰迪时第一反到的终是想到他的那些瓶子,这源于他绘画的主题的设置。莫兰迪拥有一双在平凡中、简单中别人不能发现精彩的眼神。他选择将那些平凡,简单的瓶瓶罐罐作为自己绘画的主题,作为他最终迈入艺术殿堂的切入,这一主题成为他日后绘画世界的第一大特征。
莫兰迪的意愿不是将现实的东西像照相一样挪入他自己的画面中,不是对自然界的僵硬描摹,而是以自己的理解加以诠释。他认为绘画就是,静物也好还是风景也好,都有着各自不可代替的言说,用他独特的绘画表现方法将之呈现,让它们自己在画中说话。莫兰迪将收集的瓶瓶罐罐都作为自己画面的主角,精心的把他们组织起来。面对莫兰迪看似重复和相似的画面,我们没有厌烦、乏味、却之相反让我们感觉到每幅画子都像是另一幅或另几幅画子的变体,协调统一并非单纯一致性的沉闷等同。而是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同一则是不同东西的共同归属,它需要以差异的方式把不同的东西聚集,组合在一起。只是在差异的实现和定位之中,同一的聚集性质才能得以显现。”[2]莫兰迪在1921年后所画的静物偶尔出现一把水果刀,几个柠檬或一盏油灯以外,其余的都是长短不一的瓶子、碗、罐子、杯子等排列组合在一起。这些平凡简单的器物支撑着莫兰迪近半个世纪的静物画,成为了莫兰迪艺术世界的无声英雄。
莫兰迪的审美之一的立足点——“客体”。艺术实践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体验过程,艺术作品仅仅是这种体验在画面上留下的印迹。艺术家是审美的主体,艺术作品则是审美的客体。毫无疑问,只有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完美统一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前者侧重于审美主体,后者侧重于审美客体。
莫兰迪则立足于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状态中去寻找有意味的形式,并在画面上得以真实的呈现。因而强调绘画作品的本位性和油画语言的本体性。在这里,审美主体仅仅是审美体验的实施者。其审美过程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渐悟。由于艺术家审美立足点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审美通道、审美方式和审美心境的差异。
莫兰迪的审美之二的方式——“眼”。莫兰迪的“不似而似”表明他们的艺术作品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拷贝,也不完全是艺术家的自言自语。它体现了艺术家与客观对象的一种交会方式。由于审美通道(审美通道指艺术家在平时不断的积累培养审美的能力而形成的一种方式包括艺术家的体验、创作、接受、构思等)的不同,这种交会的方式在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莫兰迪则是利用“眼”去进行的。自印象派和现代主义以来,许多西方画家更注重观看的方式,重视对景写生。印象派的先驱莫奈最为典型。他由于一直坚持在野外写生,长期受强烈阳光的刺激,到晚年眼睛都几乎失明了。塞尚曾说过,“要忠实自然,但用你自己的眼睛(不是受过别人影响的眼睛)去观察自然。”[3]换言之,“须要把你视觉净化,清新化,儿童化,用着和儿童一样的新奇的眼睛去凝视自然。莫兰迪在落笔之前,心中并无“成竹在胸”。相反,他总是企图抛开主观的先入之见,完全依靠本质的直觉去观察物像,或者说是用纯净的眼睛去发现对象的真实存在。在他看来“艺术既不是为了满足宗教的需要,也不是为了宣扬社会正义或国家的荣耀……所有的存在形式都可以通过眼睛去发现。”他总是排斥既有的经验和记忆,关注“当下”状态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因而莫兰迪注重发现和创新。
莫兰迪的审美之三的心境——“静”。“情”与“理”这两种不同的思维通道,同样影响了艺术家的审美心境。古人认为,作画是“寂寞之道”,须“心境清逸”,以至于“清高孤傲”、“隐居避世”。
莫兰迪不好动,与人交往不多,远避尘嚣,终日与杯盘瓶罐为伴,宛如“入禅”的心境,万念俱寂。“他的时间,是静止的,凝固的,无前无后,无始无终。他的作品并没有像当前许多画家那样麻木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鲜艳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和夸张的“动感”,由于其思维方式的简单直接和思想内涵的浅显易懂,加上传达方式具有“攻击性”,很容易在观众的感官上暂时产生巨大的刺激,却不能唤起心灵的一丝震动,犹如昙花一现。恰恰相反,莫兰迪追求闲适而恬静的心境。他的作品摒弃了艳俗的色彩,没有丝毫招揽的动机,一尘不染,清静淡雅,含而不露。观众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了莫兰迪纯净而神秘的心灵深处。其魅力令人陶醉,其气质令人倾倒,久久难以忘怀。莫兰迪的作品是“一个宁静虚和的世界,其间没有险山恶水,没有狂风暴雨;有的是花明柳暗,有的是天籁和音。”[4]莫兰迪以不起眼的小幅静物画技压群芳,令人刮目相看。
莫兰迪的静物作品则更注重画面的形式感,是借物寄理。莫兰迪侧重于发现和传达主体所认识的客观对象的存在状态,从中寻找美的因素,归纳美的法则。其审美的方式更趋于理性化。不相信您可以仔细看看他的画,看看是什么因素定义了空间?是前后重迭的瓶子?是他们的影子?还是将画面切割为二,暗示上方的色块是墙壁,下方是桌面的(直线)?莫兰迪在挑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概念,我们看到的真是瓶子吗?如果是瓶子,为何没有材质的质感?为何瓶上的油彩笔触如此明显?会不会说它们是几何的图形还更加贴切些?画里有光线吗?是因为影子吗?还是因为颜色?莫兰迪画的全是老掉牙的题材——静物和风景,但是当你无法定义它们真是瓶子时,他的画要算做是现代还是传统?
以上是我对莫兰迪的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了一定的介绍,让大家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莫兰迪的绘画艺术。在莫兰迪的艺术成长中我们看到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吸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关注当代文化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我想还是如何发现和保留“自我”的创新性。莫兰迪的画中没有过多精湛技艺的展现,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修养,与人生阅历的呈现。
参考文献:
[1]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p106.
[2]钟涵.廊下巡礼,人民美术出版社.
[3]傅敏编.傅雷文集·艺术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P205.
[4]啸声编.莫兰迪,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P4.
[5]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河南美术出版社.
[6]鲍诗度.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