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西安市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阅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阅读习惯的培养既需要高校学生的自律,还需要学校营造充分的阅读氛围来推进,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学习的习惯。而且阅读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正确的阅读选择能够带给学生更多有益的收获。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阅读引导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包括经常性组织阅读分享、好书推荐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阅读激励和奖励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巩固阅读效果,检验阅读成果方面的关注力度不足,所以高校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阅读建立机制,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提供重要的指引,确保阅读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在日常工作中,图书阅读推广尽管开展氛围较为浓厚,活动形式也较为多样,但是实际效果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理想。因为学生参与阅读是主观性的行为,如果过度干预反而会打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目前发现阅读推广工作中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不呈正比。在学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带动下,学生阅读量明显得到提升,但是学生在日常阅读选择中缺乏一定的方向。学术性方向的阅读数量并不高,大部分学生以文学类和娱乐类的书籍为主。而且大部分学生并未形成对于所阅读书籍的认知感受,阅读行为成为一种消遣和娱乐方式。在电子图书、影像资料的阅读中,学生的检索和下载量也较高,但是每次阅读的方式也是采取碎片式阅读的方式,直接翻阅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样的阅读方式效果不仅不理想,而且会让人缺乏读书的耐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第二,学生阅读效果缺乏巩固性的引导。学校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但是实际上对于学生阅读的效果并不是十分关注。对于阅读之后的感受缺乏互动交流和分享。尤其是对于专业学术性书籍,学生们不懂则会直接略过,很少有进一步的思考,缺乏与导师和专家的交流。学校的阅读交流分享平台搭建不足,缺乏对于阅读效果的巩固性措施。
第三,现有图书馆的阅读奖励缺乏吸引力。现有的激励奖励机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存在一部分为学生为了刷阅读量,每天借阅多本书籍,但是实际上每一本书籍的内容并没有精读,甚至是不读。部分学员在评优量化考核也会将学生参与活动,获得的奖励作为评价标准,而图书馆这种走量式的评价标准会让这助长了学生的功利性的思维,让读书理念不正确的学生有可乘之机,导致错误的阅读导向。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完善并且创新发挥阅读奖励机制的作用,对目前阅读奖励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设计出真正能够发挥引导力的激励方式。
第一,制定分类分层的阅读奖励标准。采取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类别的阅读奖励设计。针对学校各个专业领域的阅读范围进行分类,对于专业性书籍进行阅读量和借阅量进行统计,对于排名较为靠前的书籍进行积极的推广,可以以好书推荐的方式在屏幕展板上进行宣传。而对于阅读该类书籍中阅读量较为靠前的学生进行奖励设计,通过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的综合考量,确定阅读之星等奖励人选,保证阅读激励奖励的公平公正。
第二,注重阅读体验感受的奖励机制建设。对于学生的阅读感受要形成完善的检验模式,如通过读书心得分享、好书推荐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们相互推荐图书。对于该类活动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可以聘任为图书阅读的校园推广大使,并且予以一定的薪酬奖励,将阅读奖励转化为勤工助学的一种模式,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成为图书馆的真正主人和管理者。
第三,转变功利化色彩的奖励机制。图书阅读奖励纳入到考评标准中有其不合理之处,为此要进行重新的调整。图书阅读之星的评选其奖励应该转化为服务奖励,如图书馆独立自习室使用时间的奖励,图书馆储物柜的使用建立,以及上机时间的奖励等。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图书馆更多的服务,发挥实质性的奖励作用。同时还可以予以一定的实物奖励,如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心愿墙,心愿卡,对于在图书阅读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满足其学习需求上的愿望。但是奖励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功利化、利益化的情况出现。
总之,高校在阅读激励奖励机制的建立要秉承公平公正,以启发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目的,为高校教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