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向东
(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玉树 815299)
犬科类动物是包虫病的最终宿主,多头蚴成熟之后,通过犬科类动物粪便以孕节片或虫卵形式排入到周围环境中,污染放牧地周围环境、牧草和饮水,当健康牛在放牧过程中,进食了含有孕节片或虫卵的草料后,孕节片内的虫体和虫卵会随着血液进入到大脑,发育成为多头蚴而导致牛患病。近些年,囊谦县流浪犬数量不断增加,这也为该种疾病加速传播提供了条件。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诊断与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2017年8月13日,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一位养殖户的牦牛群中出现了2头以神经症状为主的患病牛。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将患病牛隔离,并将病情上报给了当地兽医站,兽医接到求助后,立即赶往该养殖场。到达养殖场后,通过判断发现2头患病牛1岁半,主要表现为在圈舍内转圈运动,不能正常进食,视力逐渐下降。通过进一步调查得知,该养殖户并没有对牛群进行定期驱虫处理,疫苗免疫不当,免疫程序不科学。整个养殖场卫生条件较差,牛舍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理,牛群饲养密度较大,放牧地点低洼潮湿,同时在放牧地点还存在大量牛粪便和其他动物粪便。结合整个养殖场的养殖现状和放牧地的现状,兽医怀疑是某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全面诊断,确诊为脑包虫病,而后为养殖户制定了针对性的手术措施,很好的控制了疫病流行态势,避免疫情向其他养殖场传播。
兽医到达养殖场期间,牛群疾病进一步传播,临床症状进一步显现。通过和养殖户进一步沟通得知,发病初期这2头患病牛出现了轻微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神经症状,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等到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患病牛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 ℃以上,采食欲望逐渐下降,呼吸急促,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在圈舍内表现异常兴奋,不断向前冲后退,或在原地转圈。有的患病牛表现为精神萎靡,头颈弯向一侧,倒地不能正常站立,磨牙,在发病2~3 d内死亡。有的患病牛在出现神经症状之后,视力逐渐减退,一侧眼睛失明,或双侧眼睛失明。几乎所有的患病牛,寄生虫寄生部位呈现出颅骨凸起或变薄的现象[1]。
将3头病死的牛解剖后发现,其肺脏、脾脏、肝脏及其他脏器正常,不存在典型的病变,采集上述病料组织,选择革兰氏染色剂进行常规涂片镜检,并将采集到的病料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血液组织培养基,常规方法培养24 h,温度控制在37 ℃,涂片镜检,未发现阴性、阳性染色致病菌,培养基上也不存在细菌生长。解剖之后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脑部。将大脑打开之后,发现大脑左半球颞叶中上存在明显肿胀现象,肿胀高度超过了3 cm,将肿胀部位切开之后,发现内部存在2.5~5.3 cm大小的虫体胞囊,外观呈现卵圆形,透明内部存在大量白色凸起。包囊破裂后,从中流出大量半透明的囊液,打开包囊,可以看到中央虫体颜色呈现浅黄色,并与包囊的内壁相互粘连。采集包囊内的虫体结节,制成切片后,在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虫体外部布满了头节[2],具有典型的多头蚴虫体特征。综合以上发病过程经过临床诊断、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多头蚴感染引起的脑包虫病。
本次诊治共出现患病牛13头,治疗前死亡6头。通过全面诊断,发现剩余的患病牛临床症状较为严重,采用一般驱虫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因此,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对患病牛进行治疗。牦牛脑包虫病手术治疗主要以下几方面。
首先,准备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器械和药物。手术之前要准备好手术刀、手术剪、刀片、镊子、缝合线、20 mL注射器、75%酒精、95%酒精、碘酊、纱布、脱脂棉球。设备和药物选择完毕之后,需要确定患病牛手术。要根据患病的不同临床症状,以及在圈舍内头部转向身体的方向,确定手术部位。手术部分一般在患病牛头部顶骨右侧中上方直径约1 cm左右、不规则的骨组织软化部位,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该部位进行手术。
手术之前应该将患病牛保定,将头部患病部位朝上,方便手术。将确定好的手术部位进行全面剪毛处理,先使用碘酊对手术部位进行全面消毒,然后使用75%的酒精进行脱碘消毒,在皮肤上开一个十字形的切口,表皮打开之后,用圆锯钻一个直径为2 cm左右的孔,将脑膜充分暴露出来,选择使用消毒后的手术剪,在脑门上开一个十字形的切口。由于包囊位置对颅内压力较大,开孔结束后,包囊能够自动向外突出。将突出的包囊轻轻向外拉拽,轻轻拿出,对于不能拿出的包囊,可以使用20 mL的注射器穿刺包囊,看到有囊液从注射器喷出之后,轻轻抽取注射器将包囊中的液体全面吸出,向其中注入95%的酒精2 mL,全面清洗后再次吸出,然后向其中注入2 mL95%的酒精,杀死包囊中残余的虫体,皮肤切口做常规缝合,在伤口内撒上青霉素粉剂,缝合之后,伤口涂抹碘酊,在伤口上方覆盖小块脱脂棉,用纱布包裹创面。
包囊摘除后,由于颅内压突然骤降,会导致手术部位血液外渗,引起牦牛脑组织水肿刺激神经系统,使得牛神经症状进一步加重。个别患病牛手术之后会出现体温升高,伴发脑炎症状,精神亢奋,不断在圈舍中前后冲撞。针对这种现象,要做好护理工作,选择使用氯丙嗪300 mL,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10%的磺胺嘧啶钠100 mL,维生素c注射液2 g,酚磺乙胺20 mL,混合之后一次静脉注射。采用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升高颅内压,控制出血,强化消炎,使得脑组织功能快速恢复。采用手术的方式,对剩余患病牛进行治疗,有2头患病牛因为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死亡,剩余患病牛手术2周后恢复以往的进食水平。
日常要指导养殖户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及时将牛舍内的粪便清理出去,确保合理的饲养密度,同时还要科学选择放牧地点,放牧之前可以使用5000倍液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杀虫处理[3]。同时还要定期做好驱虫管理工作,牦牛选择使用吡喹酮,使用剂量为30 mg/kg体重,口服,1次/d,连续使用5 d。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流浪犬收容所建设,将囊谦县的流浪犬集中收容后统一驱虫。选择使用吡喹酮进行定期驱虫处理,使用剂量为15 mg/kg体重,口服,降低最终宿主带虫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