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娟
(西宁市畜牧兽医站,西宁 810000)
在西宁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养殖业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也极为重要。尤其是在牛羊养殖业中,布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对牛羊养殖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关于布病的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结合牛羊布病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是目前西宁市牛羊养殖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省就针对牛羊养殖业的布病疫情开展了相应的防治工作,通过不间断的对牛羊等牲畜的免疫、检疫、监测、扑杀等工作的进行,到2006年,全省范围内的牛羊布病疫情基本得到了稳定的控制,相关的布病防治工作力度逐渐的减弱,主要以布病的预防工作为主。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牛羊布病疫情形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一些北方地区,形势更为严峻,而青海省一些地区的牛羊布病发病的范围和数量都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尤其在一些牛羊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如西宁市,情况更为严重。《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和《青海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等条例中明确的指出:将牛羊布病作为优先预防病种二类动物疫病的首要病种,并将华北、西南、东北、西北作为了牛羊布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开展地区。农业部也出台了《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文件,将青海省作为了主要的牛羊布病防治地区,并要求自2014年起进行持续3年不间断的牛羊全面免疫工作[1]。
2008—2014年,青海省大部分州市和地区进行了不间断的牛羊布病血清学检测工作,其中主要应用的方法就是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法,累计监测690 208头(只),平均每年监测98 601头(只),检出阳性5 278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76%。其中累计监测牛420 300头,阳性3 888头,平均阳性率0.93%;监测羊269 908只,阳性1 390只,阳性率0.51% ,见表1。
表1 2008—2014年青海省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情况单位:头(只),%
2011—2014年,青海省在全省范围内对牲畜的流行病传染情况进行了不间断的调查,主要采用了对养殖场地的定点调查以及对传染源头进行追溯调查的方式,共调查养牛户34 508户、养羊户17 315户,调查牛676 795头、羊2 301 633只,结果表明,2014 年在调查地区牛平均空怀率为13.62%,其中奶牛2.97% ,其他牛15.31%;平均流产率0.53%,其中奶牛0.16%,其他牛0.58%。羊平均空怀率1.46%,平均流产率0.23%。2011-2014年全省共收集牛流产胎儿537例,分离出布鲁氏菌株23例,平均阳性率4.28%;收集羊流产胎儿472例,检出阳性5例,平均阳性率1.06%,从而对青海省的牛羊牲畜布病的传染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在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采用责任落实制度,适当的加大财政上的支持,对牛羊养殖场进行定期的监视和检测,对患病的牛羊牲畜及时的进行治疗、扑杀或者隔离工作,将预防作为控制布病疫情的主要指导方针,通过加强对人员的组织和领导力度,逐步的对牛羊的布病疫情进行控制,预计在2020年将牛羊布病疫情形势稳定下来。
2.2.1 分区域防控
根据当地牛羊布病疫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布病疫情扩散的范围,结合往年制定的牛羊布病疫情控制区标准,将疫情监测结果超过该标准的地区划分为免疫区,疫情监测结果尚未超过该标准并可进行稳定控制的地区划分为监测区。
2.2.2 免疫与监测相结合
针对需要进行免疫工作的牛羊养殖区,应该在对牛羊进行免疫工作的同时,开展对免疫抗体的监测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不在接受免疫的范围内的奶牛以及种牛,应对其进行感染抗体的相关监视和检测工作。针对免疫区以外的牛羊养殖区域,不要开展免疫接种等工作,但是,需要着重注意检测种牛的感染抗体,同时对一些已经患病且具有传染性的病畜需要开展必要的扑杀工作,从而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大。
2.2.3 检疫与监督相结合
在牲畜的流通方面,加大监管的力度。针对进行流通的牲畜,要格外加大检疫工作的力度,严格的遵循相关的标准,一旦发现带病的牲畜或者不符合标准的牲畜,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处理,从而将布病的疫情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2]。
根据牛羊布病疫情方面相关的疫病防控机构网络,结合当地的疫情的分布情况,在全市范围内确定的免疫地区,实行防疫责任制度,按照国家针对布鲁氏菌病规定的免疫程序合理的计划牛羊免疫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对牛羊布病的净化和监测。
在全市范围内对牛羊布病监测计划进行全面的实施,将市级和县级的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作为主体,使布病监测调查网络实现明确的分工和合理的布局。在全市范围的牛羊养殖区不间断的开展定点和集中监测工作,对奶牛场和种牛场的监测工作要尤为重视,不断提升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而且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牛羊布病疫情监测数据库,来对全市范围牛羊布病疫情的流动和感染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为实际的疫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针对牛羊布病疫情防治中的检疫申报、牲畜流通和病畜隔离以及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要严格的落实。加强检疫工作的力度和技术水平,加强对牲畜流通的监管力度,在各个流通路口对进行调运的各种牲畜进行强制性的检疫,同时对野生动物及宠物等也要进行检疫和监督,从而将患病的牲畜控制在疫源范围内。
布病是世界上公认的对人类和牲畜都有极大危害的病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确定,并且目前难以得到有效的根治,因此,针对这一人畜共患的疾病,西宁市应做到加大布病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力度,从而确保牛羊布病疫情尽快得以有效的控制。结合西宁市牛羊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对布鲁氏菌病菌株分型调查研究是目前主要的工作之一,筛选、评价及引进推广适合青海省牛羊布病流行特点的优质、高效、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集中组织开展布病疫苗保护、免疫程序设置、疫苗干扰血清学等研究,提高对布病关键防控技术手段和技术措施的研究应用,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青海省动物疫病防治科技进步[3]。
随着全国范围内牛羊布病疫情逐渐出现恶化的趋势,相关的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也相应的展开,针对这一危害极大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注意,而控制该病的根本就在于对疫病传染源的控制以及预防工作的力度,上述的观点、建议希望对其他地区的牛羊布病防治工作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