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鸿翔 杨炳彦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学员四队, 上海 200433)
上肢旋肱后动脉变异是临床上少见的上肢动脉变异类型,偶见个案报道。本研究通过对1例成年男性标本的双侧上肢旋肱后动脉变异的解剖学观测和报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考。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该标本双侧旋肱后动脉均发生变异,且变异类型不尽相同。右侧尚存在旋肱后动脉主干,口径较粗大,穿出四边孔处外径为4.68mm,其主干长度为34.00mm,与腋神经伴行。之后立即分为3支主要分支,即升支、中支以及因变异而出现的降支。升支起始处外径2.70mm,斜向外上行走15.60mm后再分为3支细支,进入三角肌。中支起始处外径3.20mm,横向外侧行走20.20mm后分为2支,主要分支环肱骨外科颈与旋肱前动脉吻合,细支进入三角肌。降支起始处外径2.26mm,经发出后沿肱三头肌外侧头深面,肱骨骨面下降斜向外下,下降159.18mm,最终分为2支,进入肱三头肌外侧头,其外径分别为1.28mm和0.72mm。降支主干下行8.30mm后有桡神经细小分支伴行,但不与桡神经主干伴行。桡神经、桡侧副动脉以及肱深动脉均正常,桡侧副动脉平均外径为1.92mm。
左侧四边孔内旋肱后动脉缺如,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静脉穿出。肱动脉经过大圆肌下缘后立即发出肱深动脉,此处肱动脉外径7.84mm,肱深动脉外径3.86mm。肱深动脉向外侧行走,经6.48mm后分为升支以及降支2支。升支起始处外径2.90mm,沿外上方向行走,最终行至四边孔处于旋肱后静脉伴行,并且行使旋肱后动脉功能,另外,升支距离分叉点13.10mm后发出中副动脉,外径1.72mm。肱深动脉的另一分支直接向下延续为桡侧副动脉,并与桡神经伴行。
本例变异并不多见,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