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洋 林晓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咳嗽既是一种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的辨证论治历代均有论述,明代医家张景岳对于咳嗽的论治,见解独特,本文试从《景岳全书》咳嗽篇探讨其对咳嗽的认识与治疗规律。
1.1 以辨外感内伤为总纲 景岳认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1]215他指出,外感之咳,必先从皮毛而入,侵袭人体,必先入肺。他认为,外感咳嗽多为感受风寒,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感邪轻者,脉来缓和,感邪甚者,脉弦洪微数。平素无内伤虚损等证而骤然咳嗽者,为外感证也。若内伤之嗽,病来缓慢,或因酒色、劳伤,必先有轻咳而逐渐加甚,且无外感症状。其症则或为夜间潮热,或为形瘦体减,或两颧红赤,或咽干气短,病轻者脉亦必微数,重者脉必细数弦紧。外感咳嗽,必有感触外邪之因;内伤咳嗽,必有内伤之由[2]。这一认识,奠定了咳嗽从外感、内伤辨证的理论基础。
1.2 外感内伤二者之中,当辨阴阳 景岳论治疾病,首重阴阳。他认为,诊病施治,必先辨阴阳,“阴阳乃为医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1]215。景岳认为,咳证证型虽多,病位在肺,而肺病之为病,无非为外感与内伤,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阳。他认为,外感之咳,阳邪也,因“阳邪自外而内入”,而内伤之咳,阴病也,“阴气受伤于内”,病来徐而缓,阴精损于内,乃为阴证。
1.3 外感内伤二者之中,当分虚实 景岳云:“外感内伤二者之中,当分虚实耳。”[1]215由于“外感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1]215,因而外感咳嗽多属新病,常在感邪之后突然发病,邪气实而正气未伤,为实证;内伤咳嗽多有宿疾,起病缓,病史长,常伴有其他脏腑虚损病证,多为虚证。
1.4 外感内伤二者之中,当抓其本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然五脏之咳,由肺所传,则肺为主脏,而五脏其兼者也,故五脏六腑各有其证,正以辨其兼证耳”[3]346。景岳认为,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就咳嗽而论,外感之咳与内伤之咳,病因病机不同,所以治法也有差异。他提出,盖其外感之咳,其本在肺,是由肺脏及他脏,此肺为本而他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由此可见,景岳在论治咳嗽时注重其本,对于咳嗽从肺及他脏的论治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2.1 外感咳嗽的证治
2.1.1 治以辛温,其邪自散 外感之嗽,必由于外感风寒,所以治咳予以辛温,宜六安散加生姜,其邪自散。可见景岳在治疗外感之咳时以辛温发散为大法。并提出,若肺燥者,或年老体虚,咳嗽无力者,加当归二三钱。若素体虚寒,临床上常有秋冬季节易感受风寒者,此因肺气虚寒,景岳于此方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季外邪不易散者,可用麻黄、桂枝,或用小青龙汤。若寒不甚,痰不多者,仅以二陈汤加减即可痊愈。
2.1.2 注重正气,补土生金 景岳认为,若素体较弱,或阴虚或脾肺虚寒者,最易感邪。体虚而外感于邪,咳嗽不能自愈者,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景岳将其称为“神剂”,足以见景岳对于正气的重视,而注重正气的实质,即对脾肾先后二天的固护。并提出,若脾土虚不能生金而使外邪不能解者,宜六君子汤以补脾肺;或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宜理中汤,或理阴煎、八味丸之类补土母。可见,对于素体正虚感外邪之咳,张景岳非常重视脾肾二本。正如张景岳治痰,注重生痰之源,强调脾肾之虚,反对滥用化痰药,对临床多有启迪。
2.1.3 四时有令,法应四时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3]685这是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观点。张景岳注曰:“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人气应之以生长收藏,即天和也。设不知岁气变迁而妄呼寒热,则邪正盛衰无所辨,未免干犯岁气、伐天和矣!天枉之由,此其为甚。”[1]216在咳嗽病篇中,他认为,春季治宜兼降,如前胡、瓜蒌之类;夏季治宜兼凉,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之属;秋季治宜兼燥,如白术、苍术;冬季治宜兼散,如防风、桂枝、麻黄、紫苏之属是也。景岳指出,不可不知其时,但若时与证不相符时,当取其证。
2.2 内伤咳嗽的证治
2.2.1 以滋阴壮水为主 景岳云:“内伤之嗽,宜补宜和。”[1]216景岳认为,内伤之咳嗽,虽病因复杂,但总“必皆本于阴分”,是“先因伤脏”,由脏阴先损而累及于肺,属于虚证[4],或因内伤、酒色,或因外感久咳正气受损,其病来缓。其中以肺肾两脏最为重要,他说:“肾为元精之本,肺为元气之主。”所以他提出,“故凡治阴虚亏损,必当以壮水滋阴为主,宜左归饮、一阴煎、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择而用之。”[1]216此四方皆为滋补元阴之方,可见景岳治疗内伤咳嗽时以滋肾阴、补肾精为主,肾水得润,则肺气得充,咳嗽可愈。
2.2.2 滋阴兼以清火 张氏认为,内伤咳嗽,肾阴亏虚,火炎于上,肺金被伤,而表现为咽干烦渴,午后潮热,大便干结,畏热汗出,尺寸滑数等症,需在滋阴的基础上兼以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阴煎,或加减一阴煎、人参固本丸主之。
2.2.3 不可轻用香燥之品 景岳指出,内伤咳嗽不宜用芳香辛燥之剂,如六安、二陈之类,因辛燥之品,重伤津液,必致阴虚加剧,治应以甘润养阴者,如百合、地黄、阿胶、麦冬之类。
2.3 治咳嗽必治其本 河间提出,咳嗽有痰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以顺气为主。然治咳不知生痰之源,而见痰治痰,景岳对此提出异议。景岳认为,外感咳嗽,因感受风寒,肺气不清,所以生痰,此因外感风寒而生痰,非外感于痰也。又如内伤之嗽必因阴虚,阴虚则水涸金枯,脾肾两虚,所以生痰,此阴虚之痰本于内伤,非内伤本于痰也,而河间见痰治痰,非治病求本也。然,治外感之嗽,应用半夏、生姜、陈皮、枳壳等辛温发散之品,辛能入肺,辛能散寒,寒邪散则咳嗽自愈。此正所以治本,而非治痰也。
2.4 治咳融合诸家之长 景岳论治咳嗽,强调辨证,效法先贤,融诸家之长,使治咳之法,更为完善。杨仁斋认为肾虚不能纳气,引发气从下奔逆而上之咳,以地黄丸、安肾丸主之,此虚则补子之义。杨仁斋从肾治咳之法,张氏极为赞赏[5]。此外,张氏还介绍了多种治疗咳嗽的方药,沿用至今。如治外感风寒咳嗽,鼻塞声重,头痛者,用金沸草散疏风散寒,宣通肺气。凡肺受邪不能输化津液,而小便短少,皮肤肿胀,咳嗽者,宜用六君子汤补脾肺,六味丸以滋肾水。徐东皋认为素体虚弱发为咳嗽者,用祛邪药物多不效,或易反复,治以补益法,从虚论治。景岳对此表示赞同,人皆奉景岳为温补派大师,以调补脾肾见长,其论治咳嗽,也充分显示这一特色。
2.5 创制新方以昭后学 景岳著《新方八阵》,八阵者,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共186首,自制方多且精。如列于和阵之金水六君煎,治肺肾气虚,水泛生痰,或年迈体弱,气血两虚,外受风寒,咳嗽呕恶,痰多喘促等症,神效。原书中所载金水六君煎的组成为: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本方中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熟地黄滋补肾阴,当归补血养阴,金水相生,扶正与祛邪共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临床中金水六君煎对治疗以咳、喘、痰为主要表现的有本虚标实之象的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均有显著疗效[6]。
[1] 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 肖永林.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J].吉林中医药,1985,5(1):24.[3] 孟景春,王新华.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 李安民.试探张景岳对咳嗽的论治[J].福建中医药,1983,14(4):6.
[5] 杨玉岫.张景岳论治咳嗽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J].新中医,1999,31(4):3.
[6] 张茜,张文静,孟晓露.金水六君煎的临床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