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型与诊断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8-02-14 07:00刘明成欧长波刘兴友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血清型毒株支气管炎

余 娟 ,徐 敏 ,刘明成 ,欧长波 ,刘兴友

(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3.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冠状病毒的典型,由于其基因组大而易发生突变,产生许多抗原性及致病性的变异株,造成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该病的诊断及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以下主要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型、检测技术及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型

IBV毒株的分型对IB的防控、病原的探究及病毒的进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此,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IBV的分型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就临床分型、血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进行综述。

1.1 临床分型

IBV临床分型主要是依据IBV感染鸡群后,不同毒株导致靶器官的临床症状来划分的。1931年Schalk等[1]首次报道了呼吸道型IB,临床表现主要以张口呼吸、咳嗽、气管啰音等呼吸道症状为特征;1995年杜元钊等[2]从中国胶东地区发现1株IBV变异株主要侵害后备母鸡的输卵管,从而导致产蛋障碍综合征;Wintefield等于1962年首次发现了肾型IBV,典型症状是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1]。1986年Elhouadfi等在摩洛哥首次分离到嗜肠型IBV,该毒株临床上易造成肠道损伤;1995年以来在我国江苏、山东等地先后出现了一种以腺胃肿胀、溃疡为特征的IBV,临床表现鸡群生长缓慢、消瘦和腹泻,主要病变为腺胃壁极度增厚、腺胃肿胀、乳头出血和溃疡,并伴有脓性分泌物[3];1991 年在英国发现了一种 IB 变异型(4/91或 793/B)毒株[4],该毒株会引起深层肌肉坏死,导致蛋用种鸡死亡率升高,剖检表现为气管炎症、肾肿胀、胸肌苍白,严重的出血、水肿等病变。学者们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将IBV主要分为:呼吸道型、生殖障碍型、肾型、嗜肠型、腺胃型。

1.2 血清分型

血清分型是以IBV抗原性的差异为基础,以IBV毒株及鸡体获得的特异性血清抗体之间的反应进行分型,常规方法主要有病毒中和试验(VNT)、血凝抑制试验(HI)、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等。 Johmson 等[5]通过采用气管环培养物,进行病毒中和试验将IBV分为10个血清型。随后Ignjatovic J[6]将从澳大利亚分离到的36株IBV野毒株与11个参考毒株分为20个不同的血清型。国内学者对IBV的血清分型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江国托等[7]用鸡胚气管环培养物进行VNT试验,将国内的8株IBV野毒株主要分为2个血清型。刘兴友等[8]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为基础,将检测结果是阳性的毒株再进行血清学试验,鉴定出有3株与Holte株相关性较大,有6株与Gray株相关性大。康佐文等[9]通过系统交叉HI试验将4株IBV地方分离株分为2个血清型。汪洋[10]将从黑龙江、北京、河南等地的17个IBV分离株、2个疫苗株和1个IBV强毒株一起进行S1基因的测序,并将S1基因差异较大的6个毒株进行VNT试验分出3个血清型。由此可知,国内外IBV毒株血清学分型复杂多样。由于血清分型仅说明了IBV中和抗原位点的差异,不能反映IBV基因组的变异机制,随着病毒的不断突变,还将产生更多的血清型,使得血清学分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1.3 分子生物学分型

分子生物学分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依据病毒基因组或某些基因片段的差异进行的基因分型。目前常用的分型技术有RT-PCR、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RFLP、序列测定等,RFLP与RT-PCR结合技术是最常用的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方法。江国托等[11]对来自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等不同地区的14株IBV分离株用HaeⅢ、XbaI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采用RFLP技术将我国IBV流行株划分为6个基因型,存在4个变异基因型。尹燕博等[12]用RT-PCR/RFLP技术对4株IBV标准株和5株国内地方分离株进行分析,根据3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图谱将9株IBV毒株分为3个基因型。磨美兰等[13]对3个IBV标准株和5个地方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RT-PCR及RFLP分析研究,通过酶切图谱分析得出5个基因型。这些研究表明,我国IBV流行株因地区的不同存在着差异,通过分子生物学分型可以分析国内IBV流行株与标准株的免疫基因上的差异,为研究新型IB疫苗奠定了基础。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检测技术

2.1 血清学检测技术

目前,实验室用的常规检测技术有血凝抑制(HI)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等。1976年Alexander等建立了IB的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IB血清学检测技术。但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没有标准的抗血清,且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生产应用中主要用来判定疫苗免疫效果。琼脂扩散试验用于IB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操作简单,但其敏感性差,稳定性不好易导致结果多变。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时间较长,对试验设备要求较高,因其具有高特异性,能准确定位,常应用于研究工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特异性高和灵敏性好,结果容易判定,对试验条件要求低,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实践中广泛用于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IBV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有RT-PCR、核酸探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等。但核酸探针技术和RFLP技术检测步骤较繁琐,成本高,提供的信息量有限,所以不能广泛应用。LAMP技术是2000年由日本学者公布的基因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具有高特异性、操作简单、对试验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因此生产实践中应用前景较好。RT-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强、简便、快速的优点。王红宁等对四川IBV地方分离株采用RT-PCR技术进行S1基因和N基因扩增,结果证明RT-PCR检测技术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不同来源及不同血清型IBV的检测。谢芝勋[15]等采用RTPCR技术同时检测了10个不同血清型的IBV毒株,也证明了RT-PCR技术的高特异性,且对不同毒株的IBV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

采取科学饲养与卫生防控和疫苗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目前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手段。

3.1 科学饲养与卫生防控

由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集约化养鸡场造成巨大损失的呼吸道传染病。鸡群感染该病后易带毒且排毒期较长,因此,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调整好饲养密度,尽量减少鸡群应激;科学配制饲料,合理补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做好饲养期内鸡场消毒和带鸡消毒工作。

3.2 疫苗免疫

在生产实践中最有效的控制IB的措施仍是疫苗免疫。目前常用的IBV疫苗主要是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的优点。其中,H120、H52疫苗株主要针对呼吸道型支气管炎的预防,对某些肾型IB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对大多数血清型的IBV毒株都有较高的免疫效价[16],是国内使用广泛的2个疫苗株。Ma5疫苗株用于1日龄以上雏鸡和蛋鸡的免疫[17]。M41株在生产实践中主要用于二次免疫[18]。但是,活疫苗易引起鸡严重的上呼吸道炎症,具有潜伏感染性,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活毒疫苗不能彻底控制IB。1999年王红宁等[19]对我国的IB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国内IBV毒株 19.7%为Mass型、9.3%为 Gray型、3.9%为Hotle型、21.1%为T型,还有43.4%的变异株,并提出用不同血清型毒株多价灭活疫苗预防IB更科学,率先研制出的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对鸡无副作用,并且进行2次以上的加强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IB。

4 小结

鸡传染性气管炎是养鸡场经常暴发的疾病,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危害。近年来随着IBV的变异,国内IBV的分型也越来越多。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还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空舍期和饲养期鸡舍的消毒工作,合理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减少鸡群应激的危害。针对IBV病毒的变异,要根据当地流行病情况,参考实验室诊断,选择符合当地的疫苗株进行免疫接种,科学地制定符合本地流行病特点的免疫程序。

猜你喜欢
血清型毒株支气管炎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规模化猪场仔猪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型鉴定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