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盐城师范学院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
自我国进入大众普及教育阶段以来,我国的大学毕业人群一直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社会就业压力急剧上升。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指导课,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能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高校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能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顺利毕业和顺利就业。由于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暴露了过多的弊端,所以,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改进和完善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职业性质,了解就业程序与就业压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对高校与学生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第一,对于高校来说,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毕业率,影响学校专业课程的配置与人才引进工作。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各大高校间无形的竞争优势之一,结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培养社会型有用人才的关键。开展好就业指导课能有效地增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校的改革得到更多的支持。同时,学校开展好就业指导课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在校就读,增加学校的竞争优势。第二,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与择业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概率。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多半都是通过学校建立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把握社会就业的规律,对就业压力的行势及时做出应对。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在探索阶段,在课程的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高校与学生都对就业指导课缺乏一定的认识与重视,加之学校开展课程时的单一安排使得更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这就导致高校在课程的开展上迟迟得不到新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开展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开展不够重视。
根据国家教育机构的指示,我国多数高校都相应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由于缺乏对社会就业压力的认知,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还远不足以将该课程纳入到学校教学系统的统筹考虑中,也没有储备足够专业的教师队伍。高校缺乏对市场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观察能力,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往往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工作。没有足够专业的教师队伍来进行专业化的课程教授,在课程上内容单一且枯燥,在磨灭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
(2)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
学生是开展就业指导课的主体,学生的兴趣、认知和积极性是课程开展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就当前学生的认知来看,多数学生对就业指导课都具有“不够实用”的认知。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比较反感该类课程的开展,认为这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与社会实际挂钩。他们甚至还总结出了就业指导课的“三步曲”。第一,强调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增加学生急迫认识。第二,端正态度,不挑三拣四。第三,增强信心,积极面对。这些认知阻断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向往性使学生的就业理想严重与现实社会脱节,对自己的就业未来仍旧停留在模糊的阶段。
目前,对于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的高校来说,其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灌输式教育的模式上。灌输式教育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的目的。教师为主体,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就会出现知识灌输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教学方式永远是我讲你听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就业指导课产生“不够实用”的认知。学生普遍认为这种课程的专业性不高,针对性不足,指导性不强,因此多数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拒绝学习该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是所有开展课程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就业指导课更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脱离了实践的教学会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理论教学是教师比较适应的教学方式,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认识,所教授的内容常会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有些内容并能真正被应用到学生的实际求职就业中去。教师缺乏实践,与社会脱节,始终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传授到位,导致学生不愿意学,学了也不能找到能发挥用处的地方。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决定了高校的发展前景。面对就业指导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真正做好教学工作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加强就业指导课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积极探索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是加强课程开展的基础。提高重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提高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高校是课程开展的关键力量,为此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到教学系统中,并对学生进行实际考核。第二,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学生是就业指导课程学习的主体,为此学生必须建立对课程的正确认识。首先,打破对课程的刻板认识,不盲目跟风。其次,调动学习积极性,积极响应教师,配合教学。最后,增加实践能力,配合教学完成学习任务。只有高校与学生同时对就业指导课提起重视,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学校可以广招人才,积极引进专业知识能力强的教师,拓展教师队伍。这样组成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完成基础教学,而且在社会实践经验中也能给学生做出更多专业性的讲解,为学生的实际就业提供后续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的培训。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基础之上,学校可自行开展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参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专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提升培训,补充和完善教师的就业知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展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不能脱离实践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常被学生定性为不实用的知识教学,适当地加入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证明理论教学的实用性与可操性。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实际案例,邀请企业公司中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来为学生们讲授相关知识,让学生真正了解就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与公司选聘人员的标准。开展一定规模的模拟招聘活动,请已经毕业的学生返校来为学生传授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心得及体会,传授他们的就业经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毕业人数的逐年上升,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能有效地更正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让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准备,使学生有足够的素质去应对社会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断在实践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