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物卫生防疫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引起羊链球菌病的病原是链球菌属中C群兽疫链球菌。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吸呼道传染。其重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呼吸异常困难,颌下淋巴结和咽喉肿胀,大叶性肺炎,胆囊肿大,各脏器出血。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也可发病。
绵羊对本病最易感,山羊次之。实验动物中家兔的易感性最强,少量病菌即可致死。小鼠、鸽等亦可感染。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遍布全身,主要由呼吸道排菌。部分慢性经过的病羊可成为带菌者。一旦发病,常呈现败血症。死后可通过肉、骨、皮、毛等散布病菌。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损伤,也有通过羊虱蝇传播的可能。本病在常发地区则多为散发性;在新疫区危害严重,多为流行性。若羊链球菌与产气荚膜杆菌、腐败梭菌或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羊只,则患病羊的死亡率更高。羊链球菌病的流行有者显著的季节性,通常冬春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更易流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天气寒冷、草质不良和羊群拥挤,使羊机体抵抗力减弱而致其发病。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10d。发病初期,精神委顿,食欲不振甚至废绝,反刍停止,羊体温升至41℃以上。呼吸急促,50~60次/min,心跳110~160次/min。口流涎,并混有泡沫。鼻腔流出浆液性鼻漏,以后变为脓液。患羊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后流出脓性分泌物。有的病羊眼睑、唇、颊肿胀。咽喉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舌肿。粪便变软,有时带有黏液或血液。孕羊发生流产。濒死前呻吟、磨牙,且有抽搐现象。本病病程较短,最急性病例1d内死亡,通常为2~3d,但有极少病例延长到5d以上。
胸型的病程1~2周,主要见于小羊羔,病变特征为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膜炎。
4.1 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常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采集不同病料。可采集鼻咽拭、脓液、血液、痰液、分泌物、排泄物、乳汁或内脏器官等作为病料。
4.2 分离培养 本菌为兼性需氧菌,在有氧与厌氧的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本菌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不良。在血清肉汤中,长链的菌株呈颗粒状、粉状或絮状沉淀,培养基透明。在葡萄糖胱氨酸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的圆形突起的微小菌落。这种光滑型小菌落是由能产生大量透明质酸酶、无荚膜物质的菌株形成,产生少量透明质酸酶并具有明显荚膜的少数菌株则形成相当大的黏液状菌落,并随培养时间延长及干燥变成扁平的皱纹菌落。多数菌株有溶血能力,本菌在常用的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瘠薄,呈无色、透明、露滴状的菌落,并可形成β溶血,即在菌落周围有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
4.3 生化反应 由于生化反应不规则,致使生化鉴定在β型溶血性链球菌分群上远逊于血清学分群方法,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菌能分解乳糖、蔗糖、蕈糖、杨苷,不分解棉实糖、菊糖和山梨醇等。不液化明胶。不能在0.1%美蓝牛乳中生长;但能在pH 9.6肉汤和6.5%氯化钠肉汤内生长。
4.4 直接镜检 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或椭圆形球菌。不形成芽胞,多数无鞭毛,不能运动,但D型某些菌珠有鞭毛,某些菌株有荚膜。常排列成长短不一的链状,其中致病性菌株的链较长,非致病性者较短。
对可疑病例可用玻片作凝集试验及沉淀试验定群、定性。荧光抗体快速诊断本菌,与常规培养方法对照,两者符合率达65%以上。对链球菌进行Lancefield血清分群试验是实验室鉴定本菌的可靠方法。
现介绍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利用玻片凝集试验可将溶血性链球菌分型。把菌株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再与标准血清进行凝集反应,根据反应有无凝集现象进行判定。
材料:玻璃板、记号笔、吸管或加样器。平板抗原由指定单位供应。
操作方法:在玻璃板上用记号笔划方格,每排5格,每格2cm×2cm,第一格记血清号,用吸管或加样器分别加受检血清 0.08、0.04、0.02、0.01mL,然后加平板抗原 1 滴(0.03mL),混匀,平板在37℃下作用3~5min,然后判定结果。
判定结果:“-”:液体上清液完全混浊,无凝集;“+”:液体上清液混浊,有微量颗粒凝集;“++”:液体稍透明,有可见的凝集颗粒;“+++”:液体几乎完全透明,有明显的颗粒凝集;“++++”:液体完全透明,具有大块及颗粒状凝集。
注意:在0.08mL格出现“-”时判定为阴性;在0.08mL格出现“++”时为可疑;在0.04mL格出现“++”时判定为阳性。每次试验必须设阴性、阳性血清和稀释液对照,只有对照成立时,方可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