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宇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畜牧局,河北 青龙 066508)
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各种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病鸡出现咳嗽、喷嚏和气管等呼吸道症状。
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复杂,目前,已经鉴定出的血凝素亚型有16种(H1~H16),神经氨酸酶亚型有10种(N1~N10)。对鸡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以H5亚型毒株最为常见,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而对鸡低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以H9亚型毒株最为常见,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禽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围广,发病或带毒水禽造成水源和环境污染。禽流感的发生虽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冬、春季多发。
1.1 症 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极度沉郁,饲料、饮水及产蛋量急剧下降。头颈部水肿,呼吸困难,严重下痢,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传播迅速。病鸡出现咳嗽、喷嚏、锣音等呼吸道症状,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消瘦,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如有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或应激因素存在,则症状表现更为复杂。
1.2 病 变 高致病性禽流感呈急性败血症变化,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气管黏膜和眶下窦轻度水肿、充血,有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气囊壁增厚,有干酪样渗出物。病禽卵泡畸形、萎缩,输卵管也可见到渗出物。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1.3 诊 断 根据临诊症状、病变和抗体检测可作出本病的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病毒抗原有ELISA、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胶体金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检测病毒基因的方法有RT-PCR、实时定量RT-PCR等。禽流感病毒常用9~11日龄鸡胚分离,病毒的鉴定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等。
1.4 防 控 (1)强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是防控禽流感的关键。(2)疫苗接种是防控禽流感的重要手段。(3)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疫情,在国家指定实验室进行确诊,并果断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感染群和环境消毒等措施。
本病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最为严重。特征是病鸡出现咳嗽、喷嚏和气管等呼吸道症状,还能引起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输卵管发育不全,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过冷、过热、拥挤、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均可促进发病。
2.1 症 状 潜伏期短,一般为18~36h。鸡群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雏鸡表现张口呼吸、喷嚏、咳嗽、锣音。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松常扎堆挤在热源附近;个别鸡鼻窦肿胀,流黏性鼻汁,逐渐消瘦,既使康复后也会发育不良。5~6周龄以上的鸡突出症状是锣音、气喘和微咳,同时伴有减食或下痢症状。
2.2 病 变 病鸡的气管、支气管和鼻腔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渗出物,气囊混浊;肾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呈斑驳状的“花斑肾”;在严重病例,白色尿酸盐可见于其他组织器官表面;母鸡在幼雏阶段发生感染可能导致输卵管发育异常,致使成熟期不能正常产蛋,成熟的卵泡不能正常排入输卵管而掉入腹腔;部分感染鸡输卵管严重积液,腹部膨大。
2.3 诊 断 根据临诊病史、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无菌采集急性期病鸡的咽拭子、气管和肺组织,病料处理后经尿囊腔途径接种10~11日龄的鸡胚,孵化至19日龄。鸡胚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萎缩成小丸形,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尿囊液增多等。鸡胚尿囊液不凝集鸡红细胞,但经磷脂酶C处理后,则具有血凝性。病毒鉴定可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血凝/血凝抑制试验、RT-PCR等方法进行。
2.4 防 控 (1)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鸡舍要通风换气,防止饲养密度过大,补充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鸡体抗病力。(2)疫苗接种是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手段。在制订免疫程序时一般于5~7日龄用H120弱毒疫苗进行初次免疫,25~30日龄时用H52弱毒疫苗进行二次免疫,以后每2~3个月用H52弱毒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在产蛋之前使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选择与流行毒株血清型/基因型一致的疫苗可提高免疫保护效果。为了避免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的弱毒苗的干扰,两者应同时使用,或在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使用后间隔10d再进行新城疫弱毒苗免疫。(3)发病鸡群注意保暖、通风换气和带鸡消毒,增加多维素的用量,补充钠、钾的损失,适当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