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新疆阿勒泰地区畜牧兽医局,新疆 阿勒泰 836500)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叫红眼病,是由多种病原体(主要是衣原体)导致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任何性别和日龄的羊都容易感染,且全年任何季节都可发病。羊群只要出现发病,就会快速传播。
该病的潜伏期2~7d,通常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个别症状严重时体温升高至40℃。发病初期,主要表现结膜炎,流泪,畏光,眼睑半闭,眼内角有粘性或浆性分泌物流出,很快变成脓性,眼睑或结膜发生红肿。随着病程的进展,结膜上的血管能够伸到角膜,角膜边缘出现红色的充血带。炎症扩散后会继发引起虹膜炎,角膜在1~4d后变混浊,开始呈浅灰色的半透明状,之后混浊度不断增加,呈云翳状。严重时角膜明显增厚,并存在溃疡,形成角膜瘢痕。有时会出现膜破裂或者前房积脓,晶状体可能发生脱落,导致永久性失明。大部分病羊先是一侧眼睛感染,然后呈双眼感染。病程大约20d,短时只有7d,长时可达40d,大部分能够康复,极个别会因失明被淘汰。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在6~9月份流行,且只要羊群中出现发病就会快速传播,通常是幼龄、青年羊发病。
2.1 细菌培养 无菌条件下用消毒棉签擦取病羊眼眵、眼结膜分泌物,分别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37℃培养24h,再对长出菌落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挑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确定具体病原。
2.2 动物接种试验 无菌条件下取细菌培养物在试验小白鼠的结膜囊内涂擦,在避光环境下饲养,经过2d可见小白鼠结膜发炎。接着取细菌纯培养物给试验小白鼠静脉和肌肉注射,经过5d饲养可见注射处发生坏死,同时出现结膜炎,并发生休克。
3.1 与羔羊传染性鼻气管炎 该病主要是病羊发生结膜炎,但不会发生角膜炎,特点是体温升高和呼吸道炎症。另外,该病是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导致,即二者的病原不同。
3.2 与恶性卡他热 该病是感染恶性卡他热病毒导致,不仅会眼部发病,还会引起高热、呼吸道炎症、口腔黏膜坏死以及明显的全身症状。另外,该病通常呈散发性,且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临床上容易发生死亡。
4.1 疫情处理 对病羊采取隔离饲养,防止直接或密切接触羊群中其他健康羊只,如相互摩擦头部以及喷嚏、咳嗽。另外,被病羊泪、鼻分泌物污染的饮水和饲料也要清除干净,并做无害化处理。此外,全面清扫羊舍,并使用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严格消毒,同时使用0.2%的灭毒菌进行带羊消毒,1次/d,连用5d,避免疫情扩散。
4.2 药物治疗 该病目前还没有研制出特效药物,可采取“一点两注”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不仅快速见效,容易康复,且治疗成本低,不易复发。“一点”是指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2~3次/d。“两注”是指注射地普合剂注射,即取4~5mg地塞米松、1mL 2%普鲁卡因,混合均匀后在病羊眼睑皮下注射,或在眼球后部或太阳穴注射,每侧都注射1针;还要注射地普血,即在病羊耳静脉或颈静脉抽取1~2mL血液,添加等量的地普合剂,混合均匀后在以上部位注入,每侧注射1针,用量多时可采取分点注射。一般来说,病羊使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后,如果初期角膜翳呈蓝色,注射1次地普合剂就能够康复;如果角膜翳呈白色,注射2次地普合剂,大于有90%能够康复,个别症状顽固性的可再注射1次“地普血”混合液,通常就能够康复。普鲁卡因可抑制病灶继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炎症。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普鲁卡因,可快速抑制炎症发展,同时清除炎性产物,从而能够止痛、消肿、退翳复明。注射自家血可促使机体网状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强其吞噬活性,与地普合剂一起使用会呈现协同作用,促使抗炎、消除炎性产物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因此具有明显的退翳复明作用。
4.3 加强饲养管理 引种前必须了解引种地的疫情状况,不允许在疫区引进羊只或者购买动物性产品、饲料。对新引进的只必须经过消毒,尤其是要彻底清洗和消毒蹄部,避免引入疾病,同时要进行至少3~4周的隔离观察,经过检疫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在气候干燥时期,应及时补充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同时注意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羊圈最好采取高床漏缝,确保其干燥、清洁、通风良好,避免氨气浓度过大而刺激眼结膜出现发病。调控饲养密度适宜,不能够随便调整圈舍混群。经常清除粪便,并采取无害化处理,全场尤其是卫生死角都要定期进行清理消毒。羊群放牧时,禁止驱赶过快,防止鞭打,避免眼睛被灌木枝叶、芒刺等刺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经常注意羊群,仔细观察,以确保及早发现、及时隔离、尽快治疗,避免疾病蔓延,节约治疗成本,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