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2018-02-13 01:26王贤昀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挑战大数据

王贤昀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壮大,大数据时代到来了。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学进行改革成为一大热门问题。基于此,分别对大数据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所要面对的挑战,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用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政教学;挑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2-0044-03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科学技术越发发达,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到大数据的方面越来越多。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适应时代的变化,加入更多的时代元素,让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更加具备时代性和针对性,达到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期待和要求。所以,如何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大数据资源与高校的思政教学结合,达到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目的,成为了许多高校在当前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概述

(一)大数据的含义

2013年,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中对大数据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定义。在书中他写道:“所谓的大数据就是人们在大数量的数据基础之上可以做到的事情。同时,其还是人们获得新认知,提高创造力的源泉。大多数的大数据还能够改变公民和政府的关系以及市场组织的机构。”[1]对于大数据的定义,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也有相应的定义,其认为大数据就是通过发现、捕捉和分析的方法,在大量的数据当中获取相应价值的新型技术架构。总而言之,大数据就是一个蕴含着大规模的、丰富多样的数据集合。

(二)大数据的特性

1.传播的快速性

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数据的传播变得非常迅速。开放性是网络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共享的一种方法,而互联网的建立也是以开放自由为前提的。长期以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都受到文化、经济、政治、地域等方面的限制,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却很好地改变了这一局面,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大数据自由地获取信息,在这一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流通方面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2.多样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科技的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化设备逐渐被普及,这直接导致了信息和数据呈几何倍数增加。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其相应的理念和技术手段都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和传播,这一技术和理念的传播也让人们可以在多个领域当中更加多方位地获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涉及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例如通过位置的网络服务,人们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方位,又比如在现代社会的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人们借助它就可以轻松地捕捉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或追溯事情发生的过程。这些例子都可以充分说明大数据下数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实用性

大数据的发展在多个方面无不体现着其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因为这些强大的价值,使得大数据在各个方面都撼动着整个世界。知名IT评论人谢文曾经在《大数据时代》的推荐序中这样写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人们还主要是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和片面数据,甚至在无法获得实证数据的时候,纯粹依赖经验、理论假设和价值观去发现未知领域的规律。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应运而生,这一时代的到来第一次让人们可以有条件和机遇去探索更多的、更加深层次的领域,并且在探索中还可以获得非常完整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数据,达到深入探知规律的目的,让之前无法获取的或是获取不全面的知识得到完善。因此,不难看出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实用性。

二、高校政治教学概述

(一)高校进行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人才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和核心,然而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人才呢?一般来说,品德与聪明才智于一体的人才可以称为人才。当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以及專业知识基础方面都应该进行一定的全面化的教育,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在当今社会,品德和才学对于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拥有品德却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那么他对世界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限的。而一个人有智慧和技能却缺乏美好的品德,那他最终也将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人。近几年来,高知人才杀人投毒的事情屡有发生,这类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无不体现着我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进行以思政教育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受教育者全方面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这一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身心健康以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好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学校才可以培养好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原先枯燥乏味的高校思政教学变得有趣丰富,让学生对于原本乏味的思政理论知识逐渐有了浓厚的兴趣。摆脱了“填鸭式”教育方法的高校思政教学,学生们变得更加乐于接受思政方面的知识。

(二)高校思政教育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时不重视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的高校教育理念中,能力本位的思想依旧存在,并且对于高校多个课程的教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思想引导下的高校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其他课程对于学生的重大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的教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要明白,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完全决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的成功与否[2]。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关乎学生“三观”塑造和素质提升的思政教育同样也是学生和高校必须要注重的课程。学校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忽视了思政教育对于学生价值和人文关怀的作用是极其不正确的,将对未来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2.学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较低

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然而其思想政治的高低与否在其很多的外在表现上都可以看出来。然而学生群体因为暂时还不明白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时,总是认为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过于晦涩难懂,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应付学校的考试。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种种偏见,让他们在学习时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知识,让思政课程的教学无法取得原本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3.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存在矛盾

在当今高校的教育当中,教学手段、方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应试,这就让高校的教学具有非常浓厚的应试色彩。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中缺乏相应客观的评价体系,没有重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当中太过于注重分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门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大大降低了思政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且在高校教育当中,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导致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让学生在进行思政学习时变得假大空,教学上也变得“务虚”,造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上的教学矛盾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学需要面对的挑战(一)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要体现时效性

众所周知,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借助到网络信息科学技术,因此,大数据也与网络信息化一样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方便等特点,所以想要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高校的思政教学也必须具备时效性。以往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都是以课本为主要知识载体,但是因为书本类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案例的分析举例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时,教材的编排、修订以及课堂运用都需要一些时间,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因此,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改革也应当注重课程内容更新的及时性,在思政教学时体现出时效性这一特征。

(二)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要有针对性

众所周知,大数据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如今世界上的存储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类网盘、云存储等等存储的网络工具也应运而生,为数据的存储提供了巨大的场所。国际文献资料咨询公司对此还进行了调查和报道,在2010—2015年的五年间,世界上的数据总量已经从1.8ZB增加到了7ZB,这也就相当于世界上人均的硬盘数据就有300G之多。而作为社会未来力量的高校学生,他们是网络的高度制造者和使用者,每天都在不断地产出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在这巨大的数据流当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学生走向深渊。针对这一情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筛选出对学生有利的思想道德数据,让学生对于这些信息进行正面的思考和把握,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

(三)高校思政教育要有感受性

信息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是大数据下的必然趋势,信息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复杂多样的,不仅包括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话、报纸和广播,还包括了网络上的视频、文字以及声音。当今的时代信息大爆炸,虚假肤浅的信息已经让人们筋疲力尽,也让人与人的信任逐渐崩塌。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和挑战,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必须要有感受性,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时,进行必要的思考,在思考和感受当中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三观”。在纷杂的网络数据时代下,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远离可怕的网络暴力的高素质学生的同时,还可以让网络环境得到一定的优化。

四、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根据大数据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众所周知,人们的观念也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有了进步,人們在不断地根据大数据的发展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对于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高校为了适应时代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也要不断地创新其教学手段。比如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可以建立学校的相关论坛,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则需要经常对论坛上的信息进行跟踪了解,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和思想状态,综合论坛中的信息,在教学中对学生关注的时事进行正面的引导。或者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逐渐建立起学生正确的“三观”。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同时也可以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从网络上了解的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坚定大数据意识,在教学中获取有效信息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工作者,特别是处于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学工作者,首要的就是要让自身具有大数据的意识,在教学和生活中成为一个数据信息的接纳者、制造者和传播者。同时,在教学工作当中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整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师在日常的课后时间也可以适当观察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中明确他们的兴趣点所在,之后再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进一步进行了解和分析[3]。例如,有一次笔者在和学生的聊天当中了解到他们对于叙利亚战争非常感兴趣,而且对此也存在许多的疑问,针对这一点笔者觉得可以成为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这一内容的教授让学生明白当今中国国力的强盛以及战争的残酷。于是在课后通过网络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收集该地区战争的由来以及各方面人士对于此事的看法。在下一堂课上课时给学生详细介绍了叙利亚发生战争的原因、最新动向以及各方看法,并且给学生讲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学生听完后大受震撼,无不感叹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繁荣的土地上是多么的幸福,从而达到了原本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切不可再像传统的教学形式一样自说自话,而是需要有大数据的意识,并且要有数据的敏感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好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

(三)发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规律,建立和完善好大数据的系统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人员不但要有收集、分析和传播数据信息的技能,同时还要有对于数据的整理和管理的能力。面对大量的数据会汇合成的大数据库,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筛选能力,对于数据信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挖掘和发现如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规律。在发现和提炼出这一规律之后,教师再进行规律的归纳和整理,构建出自己的一个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料系统,便于日后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而作为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思政教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为祖国培养未来栋梁的高等院校,必须及时对思政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坚定大数据意识和建立大数据系统,才能达到提高高校的思政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品德优秀的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薛一菡.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界,2017(18):153—154.

[2]明朗.思政课改革过程中学校的主体责任分析[J].广东经济,2017(18):155.

[3]邰永林.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亚太教育,2015(27):64.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挑战大数据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第52Q 迈向新挑战